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亚国家独立近30年来,中国的中亚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之间的明显脱节。近年来兴起的比较区域研究或许是提高中亚研究学理水平的有效路径。比较区域研究包括区域内比较、区域间比较、跨区域比较三种比较方式。中亚五国相似的国家发展历程,为开展区域内比较提供了机遇;中亚地区与高加索地区同属一个地区安全复合体且面临相似的地区结构环境,它们是开展地区间比较的理想案例;中亚地区与中东地区均发生过"颜色革命",且这两个地区伊斯兰文化均具有较大的影响,这为跨区域比较提供了条件。采用比较区域研究可拓展中亚研究的研究领域,推进中亚研究与政治学等学科之间的学术对话。  相似文献   

2.
苏联的解体表现为多民族国家的分裂,俄罗斯联邦也是多民族国家,在独立之初同样面临严峻的民族分裂问题。俄罗斯吸取苏联的教训,努力构建国家民族并增强国家认同意识。注意在立法上巩固多民族国家,强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完整,不同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平等的联邦主体,强调公民的社会属性而不是民族属性,尊重少数民族的权利,保障国家的多样性发展;努力塑造新的国家民族,把全体国民视为一个民族,即俄国民族、俄罗斯人,在用语上把国家民族与族裔民族区分开来,通过加强国语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国家民族认同感;大力发展民族文化自治,满足少数民族对保持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刘喜来 《工会博览》2004,(10):13-15
二十世纪后期,出现了世界范围的文化热。企业文化也就是在这个大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在长期社会的历史过程中创造了独特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被称之为社会文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中的文化与认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冷战的结束 ,国际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出现了新的因素 ,因此仅仅从权力理论和经济发展不平衡角度去认识当今世界的格局是不够的 ,应当考虑“文化因素”。冷战后的世界 ,权力因素依然重要 ,但权力的重要性与过去相比却有所下降 ,文化的因素在国际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日渐加大。就是说 ,“文化”更多地被作为一种国家实力加以考虑。文化一般有“整合”和“认同”的功能。“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也是整合文化、共建群体文化意识和价值参照系统的过程 ,是国内人们对共同体形成“文化认同”的过程。作为政治实体的国家 ,其力量的凝聚不仅需要资源、体制和权力作为保障 ,而且更需要精神的整合。因此 ,这使国际关系学者们重新思考世界事务中“文化”和“认同”的理论地位。  相似文献   

5.
谭翊飞 《南风窗》2012,(23):80-82
2011年哈萨克斯坦人均GDP已达1.13万美元,在中亚五国中首屈一指。它还是前苏联加盟国中首个领导欧安组织的国家。一个曾因工业基础薄弱而被轻视的国度,如何做到这一切?  相似文献   

6.
中国国家文化安全形势评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国家文化安全形势应从意识形态和民族文化两个维度展开。国际文化环境和由文化势能、文化创新力、文化传播力共同构成的国家文化力以及国家文化安全战略是决定国家文化安全状况最主要的三个因素。在存在文化扩张和文化霸权的国际文化环境中 ,这两个因素的变化产生四种不同的国家文化安全状况 ,中国国家文化安全面临严峻挑战。而维护我国国家文化安全的当务之急 ,就是强化国家文化安全战略意识 ,谋划全面的国家文化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当代世界先进文化共同构成了新世纪中国民族文化整合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资源。新世纪整合与发展民族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导、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博采世界优秀文化之长的原则。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文化自觉与政府引导的关系是整合发展民族文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中亚安全与安全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解体后,中亚地区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国际关注的焦点问题. 中亚地区的军事安全问题 简言之,中亚地区的安全问题可以分为传统安全问题和非传统安全问题.所谓传统安全是指以军事安全为核心的安全.从这个定义出发,中亚地区的传统安全问题依然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中亚各国为捍卫和维护自身的国家安全利益,制定了一系列战略方针、政策和策略.独立后,中亚五国纷纷组建了自己的本国军队.但由于苏联解体过程过快,中亚五国独立进程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这就决定了中亚五国在组建本国军队方面需要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9.
国家的国际形象浅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际形象"是一个国家可信度的重要标志 每个国家都需要塑造和提升自己的国际形象,这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所决定的.国际形象是国际社会对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与自然要素的综合认识与评价,是主权国家重要的无形资产,是国际关系中的一种软国力或软权力.所谓软国力,是由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民族习俗、政府素质等多方面的精神要素构成的,具有可以深入挖掘、迅速扩充与超越时空的巨大潜力,是一种足以影响他国意愿的能力和无形的权力资源.也可以说,软国力表现出来的是一个国家在文化与精神层面上的"魅力",能够增强国际社会对这个国家的认同感和友好情谊.  相似文献   

10.
国家文化主权是民族国家在实现国家文化利益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立自主的最高权力。由于不同的权力要素在国家文化主权构成中的价值地位不同,国家文化主权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核心—外围"的结构态势。意识形态和民族文化发展的独立自主权是构成国家文化主权的核心要素。国家文化主权战略意识模糊、国家文化软实力不强和国际文化霸权是中国国家文化主权面临的现实挑战。中国国家文化主权战略既要有以"安全论"为主导的防御性目标,也要有以"建构论"为主导的积极性目标。建构现代意义的中华民族文化身份认同、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文化深度融合、积极参与国际文化秩序的重建是中国国家文化主权战略构建的三个战略要点。  相似文献   

11.
国际传播中的"软权力"与信息控制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传播力与信息霸权 国际传播是指以民族、国家为主体而进行的跨文化信息交流与沟通.国际传播力是一个主权国家所具有的一种特殊力量,包括政府和民间拥有的传播力量的总和,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国家利益在国际范围内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和效力.  相似文献   

12.
覃爱玲 《南风窗》2013,(20):30-32
中国如何在"丝路经济带"这一全新概念下,在既有的能源对小商品的主要贸易结构中,提升自己在中亚的经济和综合影响力,仍是待解之题。从9月3日至9月1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中亚和俄罗斯,其间除5日和6日两天出席在圣彼得堡召开的G20峰会外,大量的时间用在中亚多国的行程中,反映出中国对中亚作为一个整体的重视程度。此次成功访问对于中国与中亚关系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提出的建设"丝  相似文献   

13.
文化与国家、民族的内在联系以及人民群众在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决定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要以国家、民族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文化利益为价值出发点.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古今中西文化激烈碰撞、意识形态斗争以全新的形式进行着的时代展开的,这决定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继承性与创造性、民族性与世界性、人本性与人民...  相似文献   

14.
中东欧是由来自原东欧、苏联和西欧等三个次区域的17个国家构成。中国学界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主要是服务于中国与它们的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认同政治是观察中东欧的一个重要视角,对中国来说,也是制订发展同这个新出现的区域各方面关系的基本依据。在历史的长河中,中东欧的民族关系、国家构建和对外交往在不同程度上受制于外在的文明冲突、大国争霸、国际体系约束和内在的不同民族、不同信仰、历史恩怨。正因如此,中东欧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认同政治的背离与缺失,在民族关系、国家构建和地区整合上面仍然面临各种的挑战。许多影响中东欧国家政治认同和区域整合的因素依旧在起作用。无论怎样界定中东欧,都需要综合地关注它的认同政治及其影响因素,避免误读,有效推动中国与这些国家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缅甸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问题阻滞了国家的发展。在1962-1988年间奈温采取了不同于资本主义时期的民族政策,试图以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特征为原则构建政治与经济中心,设计了一套自上而下的民族治理政策措施,这是处理民族矛盾的一次重要尝试,使各民族能够逐渐融入到国家统一体中。但是,强势的民族政策严重损害了山地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其结果是破坏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效果,消耗了人民的期待,最终导致奈温时期社会主义式民族政策走向失败。  相似文献   

16.
宁二 《南风窗》2007,(24):26-26
凉山妇儿中心依靠传统文化母体,杜绝民族虚无主义,凝聚民族自觉意识,积极整合资源开展工作的方式,提供了一种由民族内部崛起的公益组织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7.
引玉 《工会博览》2003,(1):48-5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存生机的源泉”。是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保持一种生机勃勃、持续发展的前进步伐,必然需要一种生动  相似文献   

18.
吴诗 《工会博览》2009,(7):144-144
校园文化是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学校的创建者、管理者从创校到学校成长,壮大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观念、价值理念等的整合,形成了该校个性化的文化氛围,并促进学校不断进步。它是学校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体现,不同的校园中融汇、撞击着的民族的传统,国家的精魂,大师的风采、时代的风云、跃动的青春,这种种构成了不同校园不同文化丰富的精神内涵。因此,这使研究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组织文化有了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世界各国真正进入了一个相互依存的时代。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多方面的优势不断向其他国家和地区扩张、渗透,推行其文化价值和政治模式,谋求新的霸权。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如何整合各种资源,构建自己的文化软实力体系,抵制西方的入侵和渗透就变得紧迫起来。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应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模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大国形象四大要素。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在中国硬实力基础上构成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体系。  相似文献   

20.
正国学是我们这个国家、民族在五千年历史的发展中形成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悠悠的岁月长河中,流芳千古的风流人物,留下的一个个小故事,都彰显着国学的魅力,孔融让梨、岳飞精忠报国、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周总理的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都是兼爱、爱国等国学文化思想的一种体现,至今对我们这个社会的发展,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曾几何时,我们似乎淡忘了自己的文化,摒弃了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