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PRELIMINARYPROBEINTOTHEREFORMOFTHEPATTERNOFECONOMICTRIALOFECONOMICTRIAL强化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加强对当事人的举证指导、实行当事人举证为主,法院查证为辅,强化当年人举证责任。对此应从以下六方面认识:l、在向双方当事人送达起诉状等文书时,即向被告指出应补交的证据,被告应提交的反驳证据,同时指出举证范围和要点及做伪证和不能举证的法律后果。.2、尽量动员当事人委托律师代其取证。因许多案件当事人都委托律师代理,根据国家赋予律师的职权范围、律师有权对证人调取某些当事人因客观原因无法…  相似文献   

2.
证人出庭作证问题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什么叫证人?我国三大诉讼法均未作界定。通常认为,证人是指在司法机关办理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中陈述自己所知道的案件情况和事实的人。而多数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认为,证人是专指向法庭陈述所知案件情况的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例如日本有学者认为‘证人是指被命令向法院陈述其所知的有关事实的第三者’,台湾地区学者认为‘第三人依法院之命,参与诉讼程序陈述自己观察事实之结果者,谓之证人。”’①这里所不同的有两点:一是“向法庭陈述”,二是“受法院之命令”,可见证人出庭是一种公法意义上的义务,证人应当履行。我国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3.
国际民事诉讼中“不方便法院”原则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际民事诉讼中“不方便法院”原则论刘卫翔郑自文所谓国际民事诉讼中的“不方便法院”(forumnonconvenience)原则,是指一国法院根据其国内法或有关国际条约的规定,对国际民事案件有管辖权,但从当事人与诉因的关系以及当事人、证人、律师或法院的...  相似文献   

4.
一 最近,我们查阅了82件民事案卷。其中81件有起诉状。大部分起诉状写得比较认真,质量比以往有所提高。但也存在着不少值得注意的问题: 1.项目填写不全。在81件中,不写当事人住址者3件,不写请求事项者2件,不写证人姓名或不提供任何证据者18件,非本人签名又未盖章〈不捺指印〉者17件,不署起诉人姓名者1件,不写制作时间或递交时间者8件,漏写起诉状名称〈民、经〉者45件,占总件数的55%。 2.锚列和遗漏当事人。81件中,将与对方本无民事法律关系的人列为当事人者3件,明显遗漏原告或被告者6件,两项合计9件,占10%强。如付桂琴诉赵纯富财物纠纷案,原告诉称:其丈夫石万丰和被告共买一台  相似文献   

5.
李富全 《四川审判》2002,(5):35-35,41
在《美国联邦法院民事诉讼规则》中,对立案和送达程序有许多非常具体的规定。诉状和答辩状在美国,民事诉讼是从原告向法院递交诉状开始的。他们的诉状一般由律师代写,这在诉状的开始部分即有交待:“兹有原告某某,经由他们的律师某某代理,就其起诉状,作如下陈述”。主要包括诉讼性质、管辖权、审判地、当事人、背景等。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 近一、两年来,我发现有些法院规定:凡是向法院起诉的当事人都要向法院购买统一印制的诉状纸书写起诉状。有的当事人已经自备纸张按照规定的事项和格式书写了起诉状送到法院,也还要重新写入法院  相似文献   

7.
人物     
《中国律师》2013,(2):94-94
陈光中:“法院决定证人是否出庭”不利查明真相中国政法大学前校长、著名法学家陈光中针对新刑诉法司法解释第205条表示.“法院决定证人是否出庭”不利查明真相。他认为,只要对证人证言有异议、证人证言对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就应该通知证人出庭。  相似文献   

8.
“不宣而判”的做法应当纠正编辑同志:目前,个别基层法院对一些民事案件开庭审理后宣布另定日期宣判,过后却不经宣判直接将判决书发给当事人。笔者认为这种“不宣而判”的做法是违背法律规定的。宣判,即宣告判决,系指人民法院向当事人宣告对案件的处理决定。宣判的方...  相似文献   

9.
《中国法制报》去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刊登武效义同志写的关于上诉途径的文章,主张第一审人民法院在判决书中,只写明上诉期限和上诉审法院,而不必写“向本院提出上诉状”,并说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我认为,如果为了追求形式上的“公正”,不写明上诉途径,只能造成混乱,实际是鼓励当事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时,一改过去那种“当事人动嘴,审判员跑腿”,调查取证由法院大包大揽的做法,这无疑是审判工作的一大进步。然而产生的负面效应则是部分民事案件的当事人,在诉讼活动中制造伪证,歪曲或掩盖案件真实情况,甚至采取欺诈、胁迫或者贿买证人出具伪证,有的证人因受到他人贿买或者其他原因,极意歪曲事实,提供虚假证言。这种现象不仅严重妨害诉讼秩序,阻碍了当事人举证责任制度的推行,干扰了正常的审判活动,影响了办案质量和办案效果,而且容易导致个别案件判决错误,损害人民法院的尊严和权成以及对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为了完善民事证据制度,在强调当事人举证责任和法院质证的同时,有必要对举用伪证的人系取相应措施,令其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1.
1988年11月1日《法制日报》刊登了丹东市法律顾问处刘京旭同志《给法院的一个建议》。本刊记者就此“建议”走访了有关审判庭的负责同志,征求了他们的意见。认为这个“建议”是好的,对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改进法院工作有帮助。今后各级人民法院收到当事人的起诉状及有关证据材料,应当出具一定手续,并严格按照法定期间答复当事人,对当事人递交的诉讼材料都应妥善保管,由于工作不负责任而丢失诉讼材料的,应予严肃批评教育,直至给予纪律处分。现将刘京旭同志《给法院的一个建议》转载如下。  相似文献   

12.
司法信箱     
编辑同志: 在审判实践中,对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的正、副本有无区别,有不同认识。一种认为正,副本实质上没有任何区别,交到法院的叫正本,交给当事人的叫副本。另一种认为,正本是指具状人,答辩人在状上签名,盖章并附有证据材料提交法院的那一份。副本是指具状人,答辩人不必正式签名,盖章,不附任何证据材料的由法院送达当事人的起诉状、答辩状抄件或复印件。两种认识哪一种正确,  相似文献   

13.
完善证人出庭制度的立法构想 以民事诉讼为研究对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进行到一定的程度要想取得更大突破,完善证人出庭制度是当前必须而且亟待解决的问题。多年的审判实践表明,绝大部分证人都不愿出庭作证,这已成为人民法院深化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瓶颈”, 而少数出庭的证人也或多或少受了某种利益驱动或与当事人有一定的利害关系,而不是真正为了帮助法院公正地审结案件。有些案件关键证人不出庭案件事实很难查清,影响了法院快捷高效地审结案件;有些证人不出庭随意用一张小纸条出具书面证言,这些书面证言是真是假无法核实,同时由于该证人不出庭也无法接受对方当事人的质证和法官的…  相似文献   

14.
(接上期)五、海事审判程序类样式之三十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法院变更当事人决定书(××××)××法×初字第××号×××:本院在审理……(写明当事人与案由)一案中,当事人×××(写明当事人的姓名或名称)的保险人×××(写明申请人名称)以已支付了承保范围内的全部理赔款项为由,要求变更当事人(或作为共同当事人参加诉讼),以代位行使×××(写明当事人名称)的权利。本院经审查认为……。(写明准许或不准许申请人申请的理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第九十五条的规定,决定如下:准许申请人×××的申请,当事人×…  相似文献   

15.
一、片面追求“一步到庭”,缺乏必要的庭前准备 “一步到庭”这种庭审方式又叫直接开庭,即在开庭前,法官只有原告的起诉状和被告的答辩状,其他证据一概由当事人在法庭上提出。在庭前不同当事人及代理人接触,不进行任何庭前调查,询问取证。这种做法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法官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形成先入为主的偏见,提高审判工作的公开性、民主性和高效性。实质上,片面追求“一步到庭”,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 有些法院把诉讼费用的负担列在民事判决书或调解书的主文里,我认为这是欠妥的,因为: 一、混淆了当事人与法院的地位。因为主文中主要是阐明双方当事人间应履行的权利义务,而交纳诉讼费用则是反映当事人与法院之间的关系,如果把交  相似文献   

17.
修订后的刑诉法第151条第4项规定了证人出庭作证由法院负责通知,但对法庭如何安排证人出庭,出庭证人能否旁听法庭审理等细节问题未作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各地做法不一,有的法院在开庭审理一些刑事案件时,出庭作证的证人自始至终在法庭旁听审理,只在需要作证时,证人才从旁听席到证人席上作证。笔者认为,这种做法对证人当庭证言的客观性、公正性易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民事、经济审判中,“漏列当事人”往往是二审发回重审的重要原因之一。从目前各地法院推行的错案追究责任制来看,该问题已成为明显的错案表现形式之一。使广大审判人员不得不投入较大的精力,以防此类现象的出现。然而,笔者认为:作为民事、经济审判中,仅存在“漏告当事人”,而不应出现“漏列当事人。”“漏列当事人”不应作为错案而进行追究。第一,“漏列当事人”有悻于民事诉讼“不告不理”的原则,使民事案件的“自诉”带有“公诉”之嫌。所谓“漏列”,指应该作为主体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在相对方当事人未告的情形下,法院未将其…  相似文献   

19.
为证明自己在单位的打工身份,当事人寻找证人。一位同事舍“生”取义,不怕丢饭碗当庭作证,同时提出了2000元酬劳要求,并收下了这笔酬劳。为人作证要收取酬劳,有偿证人浮出水面后,遭到业界强烈反对。法律界人士呼吁:应坚决反对有偿作证的做法,并加快建立合理的证人补偿机制。记者了解到,作证收取报酬的做法早已在一些案件的受理过程中悄悄运作。据某律师事务所律师透露,去年他受理的两起案件中,就有当事人要求证人出庭作证,并暗地里与证人协商价码。  相似文献   

20.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法院审理民事和经济案件收取诉讼费用,其中包括人民法院受理案件时,当事人交纳的案件受理费和财产案件当事人应当交纳的案件审理费,即通常所说的“其他诉讼费用”,如鉴定费、勘验费、诉讼资料副本制作费,以及证人的误工补贴和差旅费等.1989年6月,最高法院在《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中指出,“其他诉讼费用”也包括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由当事人负担的诉讼费用(第四条).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对这一部分“其他诉讼费用”如何理解,其界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