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将大唐王朝称之为大唐共和国,将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简单地称为君主制度,甚至将君主专制称为民主制度。这不仅混淆了君主专制与君主立宪的内在不同,而且混淆了君主专制与民主制度的外在区别。民主绝对不是领导者的态度、作风、风度,从根本上讲,民主是国家政体、政府形式、政治制度。无论是资本主义民主还是社会主义民主,都有其确定无疑的实质和内涵。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对国家体制变革的贡献在于他反对君主专制,反对君主立宪政体,坚定不移地坚持单一制国家结构和人民主权论立场。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封建国家实行君主专制政体。封建君主执掌封建国家最高权力。但是,君主及其权力行使在一定程度上也要受到政治体制和社会规范的制约。谏诤、宰相和朝议决策等制度,形成了对君主本人及其权力行使的“硬”约束;习惯先例、祖宗家法和道德规范,构成了对君主本人及其权力行使的“软”约束。  相似文献   

4.
政体理论是西方政治和法律思想的华彩乐章,给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制度和理想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其中,柏拉图的政体理论在西方政体理论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可谓西方政体理论的奠基人,并对后世西方的政体理论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通过分析亚里士多德以降至卢梭的重要政体理论家们与柏拉图“显白”和“隐微”的对话,本文力图对这一影响史进行简要的勾勒,从而澄清柏拉图政体理论的思想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亚里士多德的政体概念在内涵上相当于当代"国体和政体"这两个概念的总和。亚里士多德的政体思想对柏拉图的政体思想既有吸取,又有推进。立基于柏拉图的政体思想,亚里士多德从政体及其亚种的具体类型、政体亚种之间的变更,以及政体的自我保全能力这三方面阐述和展现了他的"政体包容性"思想。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包容性"思想对于我们有效应对当代国体/政体安全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和现实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 ,各个时代的政治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 ,根据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对政体作了探讨。霍布斯作为近代的第一个政治思想家 ,其政治理论包括他的政体学说完全摆脱了伦理、道德和宗教的束缚 ,并且从主权的意义上阐述了政体思想 ,深化了亚里士多德等古代政治思想家的政体思想。作为启蒙思想家的杰出代表 ,孟德斯鸠又详细论述了政体学说 ,提出了各种政体的原则 ,规定了各种政体的性质 ,并且探讨了各种政体和法律的关系 ,指出 :“政体的原则对法律有最大的影响”。认为政体的优劣决定一个国家法律的性质 ,极大地丰富了政体学说…  相似文献   

7.
中西方在原始社会都是原始民主制,但在走向奴隶制国家的过程中,政治制度出现了民主制与君主专制制度的分叉.曹沛霖教授认为是地缘、商业和血缘三个因素造成了这种分叉.本文的补充是中西方在分叉源头时期不同的社会经济状况也是分叉的一个重要原因.分叉以后又有三个因素使得分叉固化了,即中西方不同的政体样本、不同的政治思维和不同的政治实践.中西方政治制度分叉的解决只能是推行民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的确立使这种分叉最终有了一个较为圆满的解决.  相似文献   

8.
柏拉图在《国家篇》中提出并论证了"哲人政体",并在《政治家篇》里延续了对"真正的政制"的思考。但是,正是《政治家篇》将法治视为划分政体类型的一个基本标准,形成了关于法治政体的思想,从而开创了西方法政思想史上的法治政体类型学。而在《法篇》、《米诺斯》以及第七、八封书信中,柏拉图一方面进一步提升了法治的地位和意义,另一方面阐释了"混合政体"的主张与设想。柏拉图始创的法治政体类型学和"混合政体"思想,奠定了西方法治政体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柏拉图认为政体和军队的基本逻辑关系是军政一体,军队隶属于政体并为政体服务,政治和军事都是为了维护政体的长期稳定和发展而存在的实践活动。柏拉图的论述凸显了军队在实践层面无法抹去的阶级属性和政治色彩,军队必须突出独立性,军队成员及其精神的培养要深入到国民教育中去,并建立完整的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0.
作为古希腊历史上两位著名的思想家,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均对古希腊的政体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政体观。两者在政体的分类、政体治理的模式及混合政体的具体实施上都有不同的见解。相比而言,柏拉图比较理想,而亚里士多德则更为务实。两者的政体观奠定了后世政治思想的基础,且均对后世的政治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古老的神话传说中,月成为诗化的女性,是美与爱的象征,是生命与永恒的象征,是人类精神家园的象征。源于神话传说,月意象又是小农生活的现实梦幻,以及对君主专制的反叛。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是两千年来儒家所追求的社会目标。儒家在以“尽性”、“位育”、“利者义之和”为内涵的合和哲学基础上,形成了和谐社会理念,同时还进行了以伦理社会和“福利国家”为特征的实践,并设计“大同社会”作为和谐社会的终极蓝图。由于其固有的“泛道德主义”和君主专制的局限与矛盾,儒家和谐社会的实践未能成功,但它主张统筹社会不同阶层,统筹强势与弱势人群、贫与富、国家与国家、社会与自然关系的追求,仍对现代和谐社会的建构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秦统一以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了严密的中央集权制度。从此,建立和巩固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就成为中国封建王朝全部法制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本文简要分析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迅速瓦解的原因,以期获得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14.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伟大启蒙思想家。他反对君主专制,倡导民主与民治,强调从政治法律制度上解决社会治乱问题,主张人民有议政权和监督权,具有鲜明的民主与“法治”特色。黄宗羲的民主与“法治”思想对后世乃至于今天都有重要影响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关于孟子政治思想的学术讲座整理稿。孟子继承孔子讲仁政,其性善论及其讲民本重民生的德治精神,丰富发展了儒家学说。孟子理想的政治是尧舜传贤,并不从根本上反对君主专制制度,而是在道德上对专制君主提出了严要求,要圣明有德,孟子还肯定等级官僚制,实质是倡导开明专制。孔孟之道经过曲折的历史发展,其价值现重新被人看重,但王道政治并不是民主政治,民生取代不了民主,仁政也不能取代宪政,开明专制再开明也还是专制。民本仁政是道德理想主义政治:  相似文献   

16.
说张昭     
张昭是东吴开国之主孙策所倚畀的大臣,他有治国安邦之才,又有忠謇亮直之德,在东吴有很高的威望。然而他在外交与军事上缺乏战略眼光,尤其在曹军南下威慑江东的关键时刻,为保境安民,力主降曹,铸成大错。但全面地看人,应该承认他对巩固与发展东吴政权,安定内政方面是有功的,他不愧为东吴开基的元老重臣。  相似文献   

17.
发生在清朝末年的同治中兴,虽在形式上保全了清政府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权组织形式,但其政治体制模式却遭到结构性破坏———中央集权权力向地方督抚下移,而中兴所倚重的中兴名臣仍然抱持儒家封建政治伦理,造成清末政治体制模式与政治伦理相互悖离,双方均失去了在政治建设中的合法性和积极意义。其矛盾运动的结果,使中国近代社会政治新陈代谢的过程曲折而漫长,甚至迂回不前,并出现晚清政局特有的征象。  相似文献   

18.
《左传》记事始于隐公的问题是经学研究的重要话题。古代经学家多通过“始隐说”将《春秋》说成是兴王之作。但是《左传》隐公记事却表达了不同立场。《左传》隐公记事虽然表现出尊王倾向,但突出的却是天下无王为势所必然。《左传》隐公记事对隐公的描写并未显示出后世经学家所说的“王鲁”迹象,对郑庄公的肯定态度则显示了《左传》认同霸主政治的思想倾向。《春秋》兴王说也是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19.
拉法叶特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重要的政治活动家.从1789年大革命爆发,到1830年7月革命胜利,在40余年中,拉法叶特始终如一地坚决反对封建专制君主制,主张以资产阶级的宪法限制王权、神权和贵族特权,建立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他的这一政治主张,是当时大资产阶级、中等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共同政治要求,是符合当时法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他的政治立场,也因此应予基本肯定.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末以来 ,阿富汗一直处于周边大国的夹缝中 ,因而奉行中立外交。二战后 ,亲苏势力成为威胁阿独立的重要因素。阿国内存在着民族、部落和教派矛盾 ,加上君主制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引致196 5年以后国内激烈的政治斗争 ,1973年君主制被推翻 ,1978年亲苏势力上台 ,从而结束了阿富汗中立外交的传统和君主制的现代化努力。苏联撤军后 ,阿陷入连年内战 ,塔利班因此夺权 ,并接纳了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阿富汗此后从一个缓冲国演变为对欧亚局势产生重大影响的国家。未来阿富汗应当确立一个具有广泛参与的政治结构 ,维持中立和不结盟的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