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斯琴 《前沿》2013,(13):170-171,174
学校教育机构承担着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学校教育培养人的使命与文化发展是不矛盾的.相反,发展人与发展文化是互动的过程.学校教育是发展文化的基础.但是,我们对学校教育的传统理解就是教书育人,在当前多元化社会文化背景下,学校教育不但教书育人,而且还文化育人,传承民族文化.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应重新认识和理解学校教育的概念和内涵,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纳入民族文化,消解学文化与学生文化的冲突,学校与社会文化部门需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2.
王箭 《前沿》2012,(18):191-192
学校作为社会系统的子单元,学校还具有人员聚集度高,人员受教育程度高及社会关注度高的“三高”特点,学校的稳定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因此,学校危机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危机管理系统框架的建立也是提高学校危机管理效率的必经途径.学校危机系统的建立离不开组织支持、法律支持和社会支持.在具体系统构件上,包括危机监测子系统、危机处理子系统以及危机善后系统.  相似文献   

3.
田刚 《湖湘论坛》2007,20(5):83-85
发展现代学校是建设教育强省的基础任务,没有现代学校,建设教育强省,就失去了重要的支撑.我省经济社会正处在加快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转变、由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的关键时期,发展现代学校既具有客观必然性,又具备现实条件,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发展现代学校,当前应认真贯彻落实湖南省九次党代会精神,统一对发展现代学校的认识,着力推行学校改革、推进"学校服务"的市场运作、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增加学校经费投入等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4.
王彦智 《青年论坛》2007,2(5):90-91
学校作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地位和功能使其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和谐学校的构建必须把德育作为和谐学校构建的基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和谐学校构建的关键、培养和谐人格作为和谐学校构建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向玉贞 《青年论坛》2001,42(1):54-56
主体与客体是一对哲学范畴,二者之间关系十分复杂.学校道德教育中的主客体关系争论颇久,通过对这些争论的分析梳理,指出学校道德教育中教师与学生应是主客体二重性的关系,这为更好地进行道德教育提供了理论前提.为实现学校道德教育中的主客体二重性,文中提出了学校道德教育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学校生活满意度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学校生活满意度可以从环境满意和自我满意两方面进行评价.当前大学生的学校生活满意度较高,但对学业的满意度相对较低.年级、专业、学习成绩和学校生活参与度等个人基本属性、以及家庭经济状况、文化状况等家庭基本属性,都是影响大学生学校生活满意度高低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抽样调查的结果,分析探讨城市公立学校流动人口子女学校主观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发现,城市公立学校流动人口子女对学校主观生活质量评价很好.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级、自评家庭经济条件、传媒接触、学校活动参与、相对剥夺感对其学校主观生活质量评价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慧 《中国民政》2013,(6):47-47
前不久,河南省郑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在郑州市儿童福利院设立特殊教育学校,从而使该项工作获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在福利机构中设立特殊教育学校的举措在全国尚属少数. 孤残儿童特殊教育作为儿童福利事业的重要内容,一直深受党和政府的重视.2010年1 1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要求:"不适合在普通学校就读的视力、听力、言语、智力等残疾孤儿,安排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不能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残疾孤儿,鼓励并扶持儿童福利机构设立特殊教育班或特殊教育学校,为其提供特殊教育."《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标准》也明确要求,儿童福利机构应根据需要设立特殊教育学校.  相似文献   

9.
美国学校欺负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学龄儿童青少年学校欺负行为的现象研究、干预研究和研究成果转化三个方面.对美国学校欺负行为研究进行综合介绍,以期通过了解美国的经验,寻找到对我国未来学校欺负行为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肖影玲 《前沿》2012,(17):188-189
将校园文化建设立足于岭南文化之中,这既是知识传承,更是人格塑造及人文精神养成的过程.岭南文化对于增强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实干精神;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有着巨大作用.岭南文化又为构建学校主体精神,形成地方特色的学校精神文化,增强学校竞争力提供了丰富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1.
建设学习型学校的共同愿景与目标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改革与大学建设发展的方向应该是把学校建设成为高效的学习型组织,把学校打造成为以师生的学业成就与职业发展为关注焦点的生命共同体,并使其具备能够应对现代社会持续变革挑战的崭新组织特征,即协同创造与自我更新特征.共同愿景是学习型学校建设的灵魂.使命、愿景、价值观和目标既是学习型学校建设的四大基石,也是共同愿景的四大要素.厘清共同愿景的核心内涵与功能,准确把握它与愿景、目标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学习型学校建设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前,北京市的职业教育体制主要是以学校职业教育为主体,由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的发展模式.截至2014年底,本市共有中等职业学校120所,含普通中专32所、职业高中57所、技工学校20所、独立设置的成人中等职业学校11所,其中“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21所.中职在校生16.71万人,生均预算内财政经费为1.8万元,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3.
《前进》2017,(5)
盂县一中始建于1926年,是山西省普通高中示范校.九十载栉风沐雨,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科研先进单位”、“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国家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山西省先进集体”、“山西省德育示范校”、“山西省文明学校”、“山西省民主管理模范学校”、“山西省依法治理示范单位”等荣誉.学校占地360亩,总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现有在校学生4500余人,教职员工365人.  相似文献   

14.
台胞杨丕承先生捐资建造的河北青县厚召官村“四知学校”,于去年8月落成剪彩.“四知学校”的前身为厚召官村小学,因年久失修,教学条件很差,已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新建四知学校校舍为二层楼建筑,包括教室、办公室、伙房等32间,950平方米,风格新颖,美观实用,是目前青县最好的小学校舍之一.台胞杨先生做好事不愿留名,于是借“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之意,为学校取名“四知学校”.杨丕承先生,祖籍青县厚召官村,早年上过  相似文献   

15.
未成年学生在学校期间受到人身伤害或致他人人身伤害,学校是否应当承担责任,应承担何种责任,这个问题一直是近年来困扰教育界和法学界的焦点问题之一,实践中,法院处理此类纠纷对学校责任的认定也不同.笔者认为,学校对此类伤害,既不应承担监护责任,也不应承担保护责任,而应承担教育管理责任.  相似文献   

16.
1.生活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适应它。2.这个世界并不会在意你的自尊,而是要求在自我感觉良好之前先有所成就。3.刚从学校走出来时你不可能一个月挣6万元,更不会成为副总裁。4.如果你认为学校里的老师过于严厉,那么你有了老板再回头想一想。5.卖汉堡包不会有损你的尊严。6.如果你陷入困境,那不是你父母的过错,学着从中吸取教训。7.在你出生之前,父母并不像现在这样乏。他们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是因为这些年来一直在为你付账单,给你洗衣服。8.你所在的学校也许已经不再分优等生和劣等生,但生活却并不如此。9.走出学校后的生活不像在学校一样有学期之…  相似文献   

17.
韩国学校国民精神教育有其鲜明的特色和显著的效果.考察和分析韩国学校国民精神教育的特色,对于更好地开展我国学校民族精神教育、提升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全省原有中学和今年新成立中学的领导关系,仍按原规定执行。至于今年在完小基础上附设初中班的学校,根据分级管理的原则,部分工作暂归县、太原市辖区人民委员会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管理(大同市完小附设初中班的学校,仍归市领导)。县、太原市辖区对今年完小附设初中班学校的领导职权范围如下:1.根据省、市、专统一规定与指示,管理所在地的完小附设初中班的学校,负责检查与督促学校具体实施,并及时向市、专报告工作情况;2.审查与检查学校的经费开支及基本建设等事项;3.在省、市、专统一领导下负责学校教师的管理工作(教师调配须经市、专批准);  相似文献   

19.
创建特色学校是新形势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丰富学校内涵、提升教育品牌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方城县超帆学校把“创建特色,创新发展”作为核心理念,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营造了“布局合理化、校园园林化、课改常态化、管理人文化”的健康和谐氛围,实现了学校和师生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职工,基本上是来自学校的学生,他们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给各行各业增添了新鲜血液.但由于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转换,他们往往对新的工作环境认识不足,适应能力较差.他们在转变过程中,大多经历了希望和矛盾的振荡.在这个期间,有些人适应了环境,逐步走向自强自立,而另一些人则与新的环境格格不入,渐渐地陷入自暴自弃的境地.因此,如何引导职工在这个转换过程中处理好各种矛盾,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则是基层企业领导和党团组织面临的重要课题.青年职工从学校到工作岗位之所以有一个"振荡期",主要是由于从学校到社会的种种反差引起的:1、学校课堂和社会课堂的反差.我们知道,学校是以正面教育、灌输知识为主的课堂,在这里青年们编织的是金色的梦,面临的是相对独立、相对单纯的金色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