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殇》作者苏晓康们,把资本主义描绘为“好得很”,说“资本主义转动工业革命和自由贸易这两个轮子,开始了伟大的飞跃,开始了科学与民主的双重历史大合唱”,揭开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认定只有资本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中国唯一有希望的选择。与此同时,《河殇》对科学社会主义进行了全面地攻击,把社会主义描绘得漆黑一团,竭力加以丑化,在作者的笔下,社会主义“糟得很”。他们以此来动摇人们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信念。这里,我们就《河殇》反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几种表现,进行剖析。 (一) 《河殇》否定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诬蔑科学社会主义是“乌托邦”式的空想。《河殇》作者苏晓康们,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借助第二国际及俄国孟什维克的衣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在美国访问期间,曾有好几位外籍华人对他说:不少中国留学生的外语好、数学好、经济头脑好,但不了解长城、黄河,不了解文天祥、史可法,不了解《大学》、《中庸》。对自己民族的地理、历史、文化无知的人,怎么可能有感情、有责任心地为祖国服务和献身呢?如果中国高等学府培养的都是这种“人才”,岂不可悲?  相似文献   

3.
弘扬无神论的精品──丛一平同志主编的《天、地、人丛书》读后李岩,双虎我们的老祖宗孔夫于是不太敬奉鬼怪神祗的。他的思维特征,也代表了我们华夏民族好于内心求“仁”而不好外求于神的价值观结构特征。但是,我们也常常惶惑:为什么正是我们这样一个缺乏宗教传统的国...  相似文献   

4.
中国正面临着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一个民族的复兴首先是一个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伟大民族精神的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道德教育方面更是积累了五千年的经验、五千年的方法和五千年的智慧,这些都是我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必须认真加以总结和继承的宝贵精神财富。2006年9月,我国颁布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在国家颁布实施《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这一重要时期,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组织编写了《中国人的美德———仁义礼智信》一书,为我们贯彻落实这一纲要提供了一个思路并作出良好…  相似文献   

5.
近日出版的《中国社会科学报》刊载数篇学者关于上海世博会的评论文章,其中有观点认为,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是中国文化形象的一次提升和展示,这里要凸显的是文化新形象。中国历来不缺文化形象,比如龙文化形象、长城文化形象、青铜器文化形象、方块字文化形象等。现在需要我们关注的是:构建当代中国文化新形象,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与改革开放带来的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相适应,  相似文献   

6.
1988年以来,中国的城乡刮起一场"龙卷风"."龙灯会"、"龙舟赛"、"龙之歌"、"龙杯奖";"龙宴"、"龙餐"、"龙菜"、"龙点",还有遍布在旅游系统饭店的房顶、门廊、大厅、圆柱上的金龙、银龙,怒日圆睁的龙,巨口大张的龙,飞腾着的龙,盘踞着的龙,因接上了电灯泡而一亮一灭的龙……龙正被80年代末的中国人奉为传统中国文化的象征. 但是,龙究竟代表了传统文化中的什么呢? 张牙舞爪,金碧辉煌的龙的形象给我的直觉仍然是皇帝权威或不受限制的权力的象征.就算把它说成是象征了中国文化,也是传统中属于糟粕的一部分.把一个以高度民主、高度文明为目标,正在奔赴现代化的共和国比作龙,我感到很不恰当.中国的形象不应是披金挂银、珠光宝气、咄咄逼人的龙.中国的形象,应当是谦逊  相似文献   

7.
何勇海 《民主》2007,(2):11-11
春节将至,南京大学民俗艺术研究所主任、中国年俗文化研究资深专家陈竟教授近日表示:“中国现在还不启动春节申遗工程,还要待到何时?”“城市的发展对传统文化的忽略、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以及商家对洋节的炒作让传统的年俗文化越来越消退,中国应当尽快启动春节申遗工程。”几千年来,春节一直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标志性符号。然而近年来,诞生于农耕社会的春节,已很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及其与社会主义民主之异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传统思想史上,民本思想十分丰富,它几乎贯穿于始终,既是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治国之术,又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重要的传统哲学思想,对它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一、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流变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萌芽于殷商至西周时期,当时一些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从桀、纣的亡国及现实的斗争中,初步看到了人民的力量,提出了“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尚书·酒诰》)和“敬德保民”(《尚书·康诰》),开始重视民的力量。《尚书·盘庚》记载:“重我民”,“罔不唯民之…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下的我国民族文化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遭到破球,社会面临极大的民族和国家认同的危机。 文化也有主权,它相对政治、经济的主权是一种隐性的主权,只有在其受到侵犯、遭受损豁时才会凸现出来。 文化交流是双向的,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必须扭转“逆差”现象,即改变输出的文化要素数量大大落后于引进文化要素数量的现象。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坚守人文精神是大学教育的灵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文精神在中国传统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中:“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是指区别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人与社会的事务,它的基本内涵是指礼教文化。但在西方语境中,人文精神简而化之也就是人的精神。综合中西方的理解,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对人的关怀,是对人的情感、精神和整个内心世界的积极切入与把握。在中国,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在塑造中国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结构上的历史地位,已是一种难以否认的事实。相比于西方的人文精神重信仰,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更重实践,儒家的道德理想是“为天地立心,为生…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同志在纪念建党28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毛泽东选集》全卷横排本,第1360页。)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把一个经济文化极端落后的中国,改造成为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我国已经初步地但是强有力地显示出来。这正是我们党坚持用无产阶级世界观去认识世界,改造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的《札记》中的《礼运》篇,有一段关于所谓“大道施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情景的描述。尽管它是藉古代传说而附会的一种社会理想,但是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一代代的先进思想家,成为他们为解教人类社会苦难而热烈向往以至追求的最高目标。现代史学界,把它视为中国古代社会思想史上的优良传统。一个民族的发展,总是与其文化传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现代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中国历史合乎逻辑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的需要;但是,作为中华民族社会思想优良传统的“大同”理想,也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一个内在因素。本文意在简要回顾一下这种关系,以有助于继承优秀的民族  相似文献   

13.
乔成果同志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中注意并抓住了贯通于中国诸多文化现象中的一个基本特征和基本精神——“和合”精神,并从“协调”切入,对中国传统的“和合”文化进行研究和阐释。他曾发表过《协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艺术》、《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精神》等论  相似文献   

14.
选择是一种有目的性的行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选择,离不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格局。而我们的选择,中国未来的文化,既不可能是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原型推进,或西方文化的整体移植,也不可能是中西文化的简单拼凑,而只能是两者的“化合”,是两者在更高层次上的创造性整合。“发扬吾固有之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之,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孙中山全集》7卷第60页)文化选择首先要解决好几个问题,一是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如何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又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催生新文化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被称为“高级牢骚”的“传统文化反思热”,正在向哲学层次升华,也正向现实生活逼近。中国知识界的精英们,于展示“批判意识”的同时,也开始了痛切的“自我批判”。“批判意识”激励人公开抒写对民族命运、国家前途的神圣忧思,一吐胸中堆积的层层垒块;这无疑是巨大的历史性的进步。但是“高级牢骚”之说,从另一方面表明,只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如果不是有意回避现实生活中的尖锐问题,起码也是让人觉得隔靴搔痒,言不尽意。至于正在进行的“自我批判”,则集中表现为对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劣根性”的挖掘。概括言之,其要有三,一曰缺乏自主精神,软弱无能依附性强。二曰思想贫困、精神  相似文献   

16.
程青 《瞭望》1995,(44)
富有生活质感的故事构架,真实细腻的表演,优美讲究的画面,意韵丰厚的音乐,构成丰满的视听享受,20集电视连续剧《新大陆》力求呈现精品电视剧所具备的大家风范.《新大陆》由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和美国3C集团影视制作中心联合摄制.它是华人影视界在美国拍摄的第一部大型电视连续剧.《新大陆》的主创人员和一些主要演员都是在美国生活多年的留学生及旅美人士.可以说这是一部在美闯荡、生活的中国人自编、自导、自演的自我写照之作.在香山饭店,记者采访了导演子繁.他说:“去美之前,我们都有着做‘国际人’的思想.但是到了美国,感觉美国人并不真正接受我们.他们对我们另眼相看.即使他们处处照顾我们,也令我感到是出于对来自第三世界弱小者的同情.也许从那时起,我立志要用我们民族文化的精萃向他们证明中华民族的强大和不凡.”  相似文献   

17.
中西文论比较不只是文学自身的问题,也关系到中国人的社会历史问题。我们应真诚地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文化传统,正视自己的传统文论与他人文论的性质、特征和“长短”。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自我,建立自己民族的新文化。中西文论比较研究主体文化立场的确立应体现在方法论上,否则,只是一句口号,空泛之谈。  相似文献   

18.
王乾荣 《民主》2007,(4):47-47
关于“龙图腾”的事,这几天闹得挺凶。一个人说,别让龙做中国人的图腾了,因为在外国人印象里龙是邪恶的;很多人驳他说,龙是咱们民族几千年来的象征和符号,提出取消龙图腾的人,简直是“想拆毁我们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9.
龙,是我们的祖先臆造的一种神奇的动物形象,它构成了我们这个古老民族在思想意识,典章制度、生活习俗和文化艺术上的一大特色。 可是,中国这种传统的龙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孕育而出的?龙的原始形态是什么样子?辽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省考古研究会会长孙守道就是探寻龙的起源的人。 悠长的梦 今年57岁的孙守道,从17岁起就搞考古。40年来,他走遍了辽宁的山山水水,始终做着一个龙的梦,期待着发现沉睡在地下的龙的神圣王国。 1973年春,孙守道和辽宁省文化厅副厅长郭大顺  相似文献   

20.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斯大林同志,曾在一九一三年发表的不朽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著作——《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中,对民族这一基本概念作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定义,他指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斯大林全集》第2卷第294页)这是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全面地、系统地、科学地阐述民族这一人们共同体的几个基本特征。这篇光辉著作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列宁曾对这篇著作予以高度的评价,他说:“文章写得好极了。这是当前的重要问题”(《斯大林全集》第2卷,注释第一○三条》。一九二九年,斯大林又在《民族问题和列宁主义》一书中,重申了这一定义,并将第四特征更加完善地表述为:“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斯大林全集》第11卷,第286页)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宝库的丰富和发展,它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也有极为突出的实践意义,对我们今天搞好民族工作,仍然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