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试论人的全面发展的多维度基础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何关银 《探索》2003,1(6):133-136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在今天的以知识经济时代为背景的现代化建设中被凸现了出来,这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与时俱进的创新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建立在多维度基础上的,弄清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多维度基础,才能使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从理论走向实践,变成具有工具操作性与真正具有指导性的理论;我们要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自我创新的新平台,全面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哲学发展逻辑的新主线,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提出的小康社会思想是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理论的重大突破。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是对邓小平小康社会发展战略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人价值目标的当代体现,也是当代世界先进发展理念的创造性成果。以党的十六大为标志,我们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正在从理论创新走向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3.
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针对我国掀起的智慧城市建设浪潮,以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绿色、开放、协调、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基本视角,在系统论述智慧城市相关理论及其发展的基础上,研究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具体实践,深入剖析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热潮”背后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突破路径.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就是社会主义发展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秋石 《求是》2005,(21)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世界各国发展经验作出的最新理论概括,是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标志性的理论创新成果。科学发展观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越来越充分地显示出来。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社会发展道路决定着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逐步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是十八大以来党建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一、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基本内涵"全面从严治党"中的"全面"涵盖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各个  相似文献   

6.
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创新和突破,蕴含着深刻的现实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它体现着对党的历史任务、历史方位、现实状况以及执政规律的高度把握,体现着党的领导与全面从严治党之间的理论逻辑性,从而更进一步地体现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实践逻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求是》2006,(14)
这一研究成果着眼于理论与实践、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的结合,从历史、理论、实践和国际比较的视角,系统分析了小康社会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深入研究了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特别是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跟踪研究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积极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发建设小康社会,历经了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到总体小康的跨越,目前正朝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迈进.小康社会建设30年的实践征程,积淀了关于小康社会建设的丰硕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升华.发展为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体现了小康社会理论与实践发展鲜明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在实践和理论上不懈进行探索,不断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创新的理论,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实践。在这个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探索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是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我们必须始终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加快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第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沿  相似文献   

10.
社会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在结构意义上将社会理解为一种在矛盾运动作用下不断变化与发展的有机的整体构成物.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在关于社会结构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实践发展以及现实运动等诸多层面上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进行了继承和发展,使社会结构这一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获得新的内涵和形式,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前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需要在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重大关系.  相似文献   

11.
杨兴林 《学习论坛》2006,22(9):64-67
邓小平在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社会发展的重要理论,科学发展观对这一理论的许多方面都作出了重要发展。科学分析、认识这二者之间的深层关系,有助于更加深入地认识它们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科学发展观和人的全面发展本质是一致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其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互动,要努力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优化生态环境,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这是从全局高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体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自然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研究科学发展观,不仅要对发展的概念有较深入的了解,而且要对社会发展观的变迁有一定的认识。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问题,重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发展观的新形态,具有鲜明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发展观把经济发展作为发展的全部,导致对GDP的崇拜和迷信。但经济繁荣并不必然导致社会稳定。如果没有政府宏观调控和积极的社会政策干预,就会出现两极分化和其他社会问题。所以马克思主义要求建立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共同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是关于客观世界全面、深刻的发展学说。科学发展观结合新时期新阶段的特点和实践要求,进一步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生动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坚持和发展。它的提出,更新了发展理念,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7.
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循环经济是新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中国由于长期实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对资源、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特别是在进入重工业化阶段之后,对生态的破坏呈加速态势.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必须走循环经济之路,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生态保护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8.
论妇女发展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资源和环境相互依存,共生共荣.妇女发展对于经济增长、人口素质的提高以及资源的永续利用与环境的美好和谐具有独特的作用.可持续发展模式离不开妇女发展作支撑,同时,妇女的参与方式和参与程度,将直接影响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因此,妇女发展不仅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应有之意,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需要,它必将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不断增强,并在国际上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9.
试论科学发展观对宁波的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掌握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是实现宁波科学发展的前提条件;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是推动宁波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是破解宁波发展难题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20.
发展论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邓小平的发展论,它是我国发展实践的深刻总结,是我党发展理论的新成果,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