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5 毫秒
1.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传统课堂教学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和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形势下也面临新的考验。特殊时期“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是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应急之举。在此背景下通过网络平台创新教学形式,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性、感染力和实效性,才能讲好战“疫”中的思政课。  相似文献   

2.
河北科技大学坚持立德树人、守正创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以"形势与政策"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为抓手,通过云端思政课、一线志愿服务、网络全媒体宣传等形式,实现内容、手段、模式、宣传创新驱动,打造了立体鲜活的战"疫"思政课教学模式。贴近现实,将战"疫"内容融入思政课堂。  相似文献   

3.
《奋斗》2020,(10)
正2020年新年伊始,我国遭遇了一场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彰显了中国效率、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担当。在这场战"疫"中,每一个行动、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画面,对全国高校大学生来说都是最现实、最鲜活、最生动的思政课素材,整个战"疫"过程就是一部精彩的思政课教材,战"疫"多个方面都最有说服力地诠释了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正他不是技术员,却一直奋斗在幕后为线上教学保驾护航;他是一线教师,也是疫情期间所有师生默默的陪伴者;他是一名中层干部,抗击疫情的日日夜夜里彰显了责任与担当。他就是石家庄市第一中学课程中心副主任王向科,负责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在抗疫的特殊时期,保证了学校3000余名师生"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了解  相似文献   

5.
所谓"金课"就是指课程必须具备"两性一度"特征,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打造高校思政课"金课",不仅可以提高到课率、抬头率和点头率,还能使思政课的教学内容真正入耳、入脑、入心。为此,要深入掌握"八个相统一"之间的逻辑辩证关系,以"八个相统一"为原则,打造思政课"金课"。具体以"内容创新"为核心,构筑思政课的课程根基;以"互联网技术"为手段,构建线上线下思政课学习平台;以"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为目的,构建多维的思政课评价体系,真正把思政课打造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金课"。  相似文献   

6.
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网络教学一体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学段教学纵向衔接、循序渐进,相关学科研究横向协同、合力教学。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让网络教学成为各级各类学校实现"停课不停学"的首要选择,思政课网络教学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在突发疫情的应对中突显出来。以此为契机,我们深刻反思,提出大中小学思政课坚持整体建构与分层教学相结合的理念,建立螺旋上升的网络教学体系;加强大中小学不同学段的VR虚拟实验室建设,锻造丰富多彩的网络兴趣课堂;打破各学段各学科网络教学间的"壁垒",搭建多维立体高效的思政课网络教学一体化平台三大举措,推进思政课网络教学向一体化建设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7.
抓好思政课程、抓好机关支部工作,是高校党建的聚焦点和着力点。作为思政课"项链模式"和"中国系列"课程的发祥地,上海大学教务考评党支部成立"课程支持党员服务团",让党建与课程思政教改同频,让组织建设与课程思政教改推进同步,用党建串起课程思政育人"项链",让支部堡垒作用体现在项目一线。支部党员以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为基础,以"大国方略"系列课程建设为重点,以课程思政整体试点项目为抓手,依托"课程支持党员服务团",联手人才学院学生助理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理论支持团,三支队伍协同串成一条璀璨"项链",建构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新机制。  相似文献   

8.
《奋斗》2020,(8):43-44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哈尔滨商业大学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坚守育人的初心和使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疫情防控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充分发挥思政教育主渠道、主阵地和全媒体融合的优势,形成"互联网+"思政工作网络矩阵。  相似文献   

9.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主旋律内容和生动性形式相统一,以厚植家国情怀,激发大学生爱国情,而且要全方位助力大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久久为功,勇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梦人、筑梦人和圆梦人,更要弘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责任担当之勇,引导大学生自觉在担当奋斗中坚定报国之行,进而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接续奋斗。  相似文献   

10.
正为切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全市干部教育培训,西宁市及时调整全年培训计划,优化学习管理方式,依托青海干部教育网络学院、微信直播课堂、信仰的力量App等平台,将春季学期干部培训课堂搬上"云端",持续为各级干部充电蓄能,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一是做好"云上"课堂,学习教育不停歇。开展了精品课程网络直播和录播课程分散自学及  相似文献   

11.
王欢 《奋斗》2020,(6):50-51
新冠肺炎疫情的横空出现,"灰犀牛"最终变成了"黑天鹅",使整个社会面临着严峻而深刻的大考。疫情"应考",凸显我国制度优势、治理效能和社会动员的亮点;疫情"赶考",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夺取战"疫"胜利的关键时刻,要立足眼前、放眼长远,集中优势、释放效能,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建立群防群治的防控大格局,筑牢社区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多措并举促进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这是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3月3日,按照省、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有关要求,鸡泽县运用"双报到"机制,组织县直单位党组织和党员下沉基层,亮出实招,协助居民小区和农村持续做好新冠肺炎疫情排查防控,指导群众开展春耕备耕生产。定点作业,划分"责任田"。"定位"县域居民小区,县主城区75个居民小区,疫情防控期间各单位分包的责任小区不变,再根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精神内涵丰富、主题明确、思想深邃,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育人元素,是最生动的思政课教学资源。高校思政课教师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教学中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属性的内在要求,也是青年大学生所处历史地位的政治要求。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加强集体备课,组织实践教学,运用新媒体技术,切实提高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整体效能,对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青年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21年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袭我省部分地区。面对严峻形势,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构筑起一道道坚固防线,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目前已全面转入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加快复工复产阶段。为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我省出台多项精准举措,为各地复工复产按下"快进键"。  相似文献   

15.
"红袖标、红马甲、蓝口罩"这两红一蓝是十三师柳树泉农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志愿者服务队的标配,他们承担着服务群众、宣传动员、阻止劝返、走访摸排等任务,是坚守在柳树泉农场战"疫"防线上的"安全卫士"。由于疫情爆发紧邻春节,团场多数机关在职党员干部和一线工作人员返乡走亲,随着农场疫情防控工作的启动.  相似文献   

16.
正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奋斗过程中,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的高校,对思政课教学应提出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重要讲话,提纲挈领、思想深邃,深刻阐述了思政课在课程建设中的重大意义,解决了多年来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人才建设"等诸多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指明了  相似文献   

17.
《理论建设》2021,(6):46-51
伟大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对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提高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伟大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其中,关于伟大抗疫精神内涵、价值、生成逻辑、思想渊源以及融入思政课的原则、路径等方面的研究较为深入。同时,当前研究仍有不足之处,如研究问题的链条仍需完善,研究视野仍需拓展等,这些不足之处也为伟大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奋斗》2020,(11)
正自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疫情考验着所有人。对于传播真理、精诚育人的思政课教师来说,从往昔的教室课堂讲授转向线上教学无疑也是一场考验。如何发挥好线上教学的优势,尽可能弥补其不足,让思政课在战"疫"考验中精彩绽放,值得所有高校思政课教师深思。一、以动感交流为纽带,让师生间缩短距离、不再遥望  相似文献   

19.
正沈阳市沈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疫情防控期间经济多元化发展,以夺取疫情防控和完成全年任务双胜利为目标,要求全区各条战线科学谋划、真抓实干,坚决打赢经济发展攻坚战,全力吹响干事创业冲锋号。为将区委工作会议精神抓细抓实,结合省市人社系统相关要求,沈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沈河区社会事务服务与行政执法中心(以下简称"沈河区人社系统")以党建工作为引领,主动打好稳就业"主动战",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惠企政策,全力以赴送政策、问需求、  相似文献   

20.
2020年伊始,教育部明确提出"停课不停学不停教"的要求,在我国已有大数据、互联网、5G技术强大优势的背景下,网络肩负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使命,不仅转变了高校教师和学生及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学习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各个地区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造成的一些高等教育资源、机会、水平等方面的非均衡发展,还开辟了一条特殊时期各大高校通过模式和理念创新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从复杂性社会理论视角出发,系统分析高校思政课网络教育在"主体、客体、媒介、环境"四个方面的复杂因素活动的种种关联,在"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三因"理念指导下,破解高校思政课网络教育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