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无意识理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过程主要是无意识的,无意识是混乱的,但却是决定人的行为和愿望的内在动力.虽然后世的精神分析家批判弗洛伊德的泛性理论,但无人放弃他的无意识理论.而无意识理论经过荣格、拉康等人的扬弃与发展,内容日益合理丰富,从无序到有序,从个人到集体,对精神分析、文学创作、文学评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为出发点,通过引入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关于宏大叙事的争论,尤其是以福柯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者和以哈贝马斯为代表的坚定的现代主义者之间的争论,来检视弗洛伊德的学说,指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精神分析自身分裂的根本原因,同时指出了这种分裂也使得精神分析具有巨大的张力,并对此做了简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3.
弗洛姆是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之一,致力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弗洛姆《健全的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自我异化现象,从中可以研究他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的基本思想。所以《健全的社会》是研究弗洛姆人的异化思想的重要文本,对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阿尔都塞对毛泽东《矛盾论》的情结,不只是显现于《保卫马克思》文本之中,也隐匿于他哲学转向后的理论话语空间中。在阿尔都塞进行理论反思重构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阿尔都塞理论思维中的《矛盾论》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他一方面突出了《矛盾论》的政治和阶级斗争意蕴,又借《矛盾论》建构了"哲学倾向"这一新概念,但另一方面在"不足以决定"的理论框架的观照下,《矛盾论》的价值意旨又被严重消解,走上了《矛盾论》的对立面。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3,(29)
在提出精神分析学说之后的一段时期里,弗洛伊德研究了艺术创作,提出了著名的"作家与白日梦"理论。在这套理论中,弗洛伊德提出了本我的冲动获得自我的应允进入意识领域而影响文学创作的方面,却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其进入超我影响创作这一机制。而这后一种机制揭示了另一类别的白日梦的存在,也为另一大类的精神分析作品的存在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了明辨这种机制的存在及其运作,将从潜意识理论展开论述,梳理"作家与白日梦"理论的整体脉络,证明本我冲动进入超我这一机制的存在以及其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梁亚洁 《学理论》2013,(12):51-52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中强调了人的意识、前意识与潜意识的关系,然后他又从梦、性等具体角度论述了人的精神欲望和需求。从而使人们对自我有一个新的再认识。无独有偶,超现实主义在这种境况下产生了,它的一些艺术思想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观点有不谋而合之处。主要是分析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是怎样对超现实主义艺术产生影响的,从而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超现实主义艺术。  相似文献   

7.
赵艳丽 《学理论》2015,(3):109-110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对20世纪初的西方思想世界影响巨大,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为解读经典人物的心理提供了理论依据,试图从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结构理论来解读安娜的悲剧人生,找出安娜悲剧的另一个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8.
国内对阿尔都塞的研究呈现出一种"走出阿尔都塞"的倾向,越来越强调阿尔都塞的理论影响和学术史效应,以及与西方左翼激进政治话语进行理论对话,"后阿尔都塞派"的影响越来越大。针对这种趋势,我们认为更应该"回到阿尔都塞"对阿尔都塞进行思想史的研究。学术史效应应该以思想史研究为基础,夯实学术史争论的理论基础和文本思想依据。阿尔都塞思想史研究应该以当代学术史的争论和政治实践效应为背景,从理论上介入当代学术政治史的争论。建立二者之间的"解释学循环",有助于建立阿尔都塞研究的历史性和当代性之间的"视域融合",超越割裂二者辩证关系的理论原教旨主义和庸俗的实践政治化倾向。  相似文献   

9.
胡祝欣  杜静宜 《学理论》2011,(21):62-63
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试图用精神分析学"改铸"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重要补充。但是由于弗洛伊德的马克思主义以精神、心理分析为出发点,脱离了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只是弗洛伊德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简单结合,因而其合理性与科学性仍有待于进一步的检验。  相似文献   

10.
罗国明 《学理论》2013,(13):72-73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是与镇压性国家机器相对而言的,是阿尔都塞提出的一个独创性概念,同时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补充和发展。但阿尔都塞认为学校是成熟资本主义社会居主导地位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观点有其时代局限性。基于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由"生产社会"迈向"消费社会"的现实,大众传媒日益成为居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相似文献   

11.
邹博 《学理论》2013,(14):53-54
阿尔都塞是在阐述症候阅读法时提出来问题式这一概念,只有理解了问题式才能到达阿尔都塞理论的核心。阿尔都塞认为,由于问题式的理论构架是隐性的,要把它从一个思想家的和文本深处发掘出来,普通的阅读研究方法是绝对不可能的,只有通过"症候阅读法"。这个"症候阅读法"就是阿尔都塞为了更好地解读马克思的思想而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2.
阿尔都塞通过对人道主义的拒斥,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的理论命题。在他看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祛除人的概念,人不能成为生产过程的主体,否认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从阿尔都塞的论述来看他的这些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却犯了极端化的错误,从而曲解了马克思。  相似文献   

13.
孙柯 《学理论》2012,(35):73-74
在儿童教育中,心理健康的教育尤为重要。加强对于精神分析理论与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精神分析理论是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心理动力学理论,强调无意识过程,其中精神层次和人格结构能给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上的指导,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在精神层面的健康发展。从儿童发展阶段来看,可以以年龄段来细化,重要在于要适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无论是从动机、人格、社会化、态度上来讲,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均体现着精神分析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21,(9)
阿尔都塞对马克思的保卫,其中一条线索便是自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出发,区别出同黑格尔辩证法之间的混淆。这一线索的探索源于在一部分马克思主义者和一些学者之中,以马克思自己在著作中对其辩证法的说明为依据,认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特殊性就在于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但是,此般解读无疑并未明晰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所具有的特殊性,反之为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乘虚而入提供了条件。阿尔都塞正是对其中端倪的敏锐察觉,因此在理论上借助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同黑格尔辩证法之间的断裂,摆脱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幻影,并以此作为基础提出多元决定思想,使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特殊性得以明晰的呈现,进而捍卫本真性的马克思,而对同黑格尔辩证法的断裂和多元决定思想形成的追溯,便要从阿尔都塞的矛盾观着手。  相似文献   

15.
许彬 《学理论》2009,(7):135-136
长久以来,文学界普遍认为劳伦斯通过《儿子与情人》中的主人公“保罗”这一人物刻画了自己童年期、少年期和青年期独特的心理存在——恋母情结。这一点毋庸置疑。可是,但凡依据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理论的评论,绝大多数的论断是其恋母情结归属劳伦斯的本我。本文将通过对《儿子与情人》关键情节与《D.H.劳伦斯:一份私人档案》的剖析,综合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多个理论论证其恋母情结应当部分的融入了劳伦斯的超我,并阐释其运作。  相似文献   

16.
阿尔都塞: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阿尔都塞提出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历史科学 ,但哲学并不是科学。马克思所开辟的历史科学新大陆 ,最重要的理论基石就是生产方式理论。在反对线性因果观和机械决定论的同时 ,阿尔都塞提出了以科学面对历史的结构因果观和多元决定论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公共体育服务"概念是基于我国近十年来公共体育服务事业迅速发展而产生的理论成果,它与国外的"公共体育服务"概念既有理论上的关联,同时也存在所对照社会事实的差异。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通过"内涵"的词源、学理界定,来对我国与国外"公共体育服务"的概念内涵进行比较,认为:不同的国情决定了我国政府与国外政府在公共体育服务价值判断上的客观差异;"供给方式"在公共体育服务的概念内涵中起到"定性"的作用;围绕着何种逻辑主线,来归置"均等性"与"发展性"之间的关系,将成为今后我国"公共体育服务"概念内涵流变中的重要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王蕾 《学理论》2010,(17):161-162
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理论试图考察个体内在的东西、特别是探究个体的无意识来解释人的行为。他把性本能所具有的能量叫做"力比多"。他认为,"力比多和饥饿相同,是一种力量。"是人类精神活动的核心。施蛰存创作的小说《石秀》正是在弗洛伊德理论影响下对英雄人物形象的重新塑造,将"神"一般的英雄人物还原成一个具有爱欲的真实的人。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7,(5)
弗洛姆在弗洛伊德个体无意识理论和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的基础上,吸收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思想,构建了社会无意识理论,以心理因素与经济、政治因素相结合为出发点,创造性地分析了社会无意识的产生机制,在精神分析心理学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取向中极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20.
漆捷 《理论探索》2006,(1):31-34
卡尔.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展开的批判性研究,对于精神分析学打破自身的局限非常有益。但这种批判的本体论基点是建立在同爱因斯坦物理学的比较基础之上,因而其有效性受到了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