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中俄关系的现状和前景,见解独到,有的材料鲜为人知,对于我们全面认识冷战后的中俄关系有一定参考价值。但由于立场所致,作者有的观点失之偏颇,如散布“中国扩张论”、“中国威胁论”等,请读者注意鉴别。本文原载美国《共产主义和后共产主义研究》第28卷,作者系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系教授。  相似文献   

2.
列宁的《四月提纲》(以下简称《提纲》)在党内外引起了分歧与争论,争论的实质是对俄国革命形势持不同立场.《提纲》指出,俄国革命正处在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推翻资产阶级政府,由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掌握政权,建立巴黎公社式的政府,由工人代表苏维埃对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实行监督.加米涅夫和普列汉诺夫等人认为,《提纲》是一个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尚未完成、落后的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错误的“总公式”.列宁指出,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尚未完成的旧公式不能解决俄国的现实问题;不实行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夺取政权就是向小资产阶级投降;《提纲》中的措施不是超越阶段地实行社会主义革命,而是为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作最初准备.  相似文献   

3.
《世纪桥》2006,(6):4-5
2001年7月,中俄两国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这是指导中俄关系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落实好《条约》的原则和精神,胡锦涛主席和普京总统指示两国外交部制定《<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双方在《纲要》中确定将互办“国家年”。2004年10月普京总统访华时,  相似文献   

4.
钱江 《湘潮》2005,(10):39-40
2005年5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此前的5月20日,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也以绝对多数票批准这一协定。至此,中俄之间长达4300公里的边界线全部确定。凝思历史,人们不会忘记一个弹丸之地——珍宝岛。1969年3月  相似文献   

5.
"揖美追欧"的辛亥革命试验西方式民主制度失败之后,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提出的这一论断,契合十月革命后许多中国先进分子努力的共同方向,并不仅仅只有中国共产党人。1949年9月16日毛泽东在《唯心史观的破产》一文中也指出:"1917年的俄国革  相似文献   

6.
《世纪桥》2017,(2)
恩格斯晚年先后撰写了《论俄国的社会问题》和《论俄国社会问题跋》,提出了自己对俄国等落后国家社会发展的新思考,即跨越"卡夫丁"峡谷。这一针对俄国社会问题的基本观点为之后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新的认识和研究方向,也为我国改革之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长征》2013,(1):65-65
<正>里程碑一:二大《党章》——我党的第一个正式《党章》。1922年7月,按照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结合中国共产党一年来的工作实践,参照俄国共产党的经验,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二大《党章》规定了党内生活和党内关系的一系列原则,内容分为"党员、组织、会议、纪律和附则",中心是建立严密的各级组织,加强党的纪律性。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正式《党章》,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立工作的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8.
叶艳华著《俄国早期政党研究》,是近几年来出版的有关俄国早期政党研究的颇有价值的学术著作。该书按照时间顺序论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社会、俄国主要政党的产生、1905年革命与俄国政党、反动时期的俄国政党、二月革命前后的俄国政党以及一党制的形成等问题,全面、深刻地阐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政党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分析了该时期俄国各个政党和政治派别在不同革命发展阶段的表现和作用,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王超 《唯实》2011,(8):56-59
列宁的《四月提纲》(以下简称《提纲》)在党内外引起了分歧与争论,争论的实质是对俄国革命形势持不同立场。《提纲》指出,俄国革命正处在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推翻资产阶级政府,由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掌握政权,建立巴黎公社式的政府,由工人代表苏维埃对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实行监督。加米涅夫和普列汉诺夫等人认为,《提纲》是一个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尚未完成、落后的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错误的“总公式”。列宁指出,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尚未完成的旧公式不能解决俄国的现实问题;不实行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夺取政权就是向小资产阶级投降;《提纲》中的措施不是超越阶段地实行社会主义革命,而是为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作最初准备。  相似文献   

10.
王思涛 《党史文苑》2012,(18):34-38
作为俄文版《资本论》的翻译者,俄国民粹主义者只看到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罪恶方面的揭示,却没有继承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历史地位的科学分析与判断,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意义被遮蔽了。俄国民粹主义者以俄国独特传统——农村村社制度为傲,认为俄国由于其特殊性能够摆脱传统所累,绕过资本主义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而列宁认为俄国资本主义不是如民粹主义者所言,是阻碍社会主义到来的幽灵,相反是社会主义创造性的而非破坏性的历史前提。二者在资本主义问题上截然不同的态度,其身后折射出的是不同世界观的理论指导。研究列宁对民粹派资本主义观的批判,不仅具有浓厚的理论意义,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马列主义在厦门的传播和共青团组织的建立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五四运动新思潮的冲击之下,一九一九年“新闽学书局”在漳州开设。《新青年》、《新潮》(北京大学)、《湘江评论》、《星期评论》(上海)等刊物也传到闽南。同年十二月一日和隔年一月一日,又有《闽星》半周刊和日刊两种,介绍马列主义和俄国十月革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二、三、四稿和复信)》中反复强调,《资本论》中关于资本主义起源的理论只是就西欧而言的,不能用以说明俄国问题,俄国革命者必须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探寻社会发展的途径。他说,俄国生产同世界市场"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农村公社吸取西方生产方式的积极成果,使自己成为向社会主义制度过渡的基础。但从农村公社内在的二重性看,它既存在着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可能性,也存着走向灭亡的可能性,关键看能不能排除对农村公社的破坏性影响。  相似文献   

13.
谭丁 《前线》2016,(9):48-51
正《论我国革命》是列宁1923年1月在病中口授的一篇短文,是对俄国的孟什维克维尼克·苏汉诺夫《革命札记》一书错误观点的批判。苏汉诺夫在他所撰写的《革命札记》中错误地认为,俄国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可以实行社会主义的高度,还没有实行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前提等,从而以此否认俄国革命。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阐明了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与个别发展阶段和不同国家表现出的特殊性,论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条件、政治前提、经济前提、文化前提的辩证关系,有力地批判了  相似文献   

14.
陈鲁民 《学习月刊》2013,(13):14-14
在热播的电视剧《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里,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组镜头:1918年夏季,俄国到处硝烟弥漫,苏维埃政权危在旦夕。为打赢这场殊死战争,布尔什维克党动员了1.5万名党员上前线,吸收了20万觉悟高的士兵、工人、农民入党。当时发给党员的手册上有这样一句话;共产党员只有一项特权——最先为革命而战。  相似文献   

15.
默顿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科学社会学家。他在本世纪的三十年代写了《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一书,书中论述了清教对科学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清教为科学的社会化提供了价值基础。默顿指出:“自十七世纪以来,科学和技术日益争得了一份应得的注意力。科学再也不是一种游荡的运动,只是在不时的发现中找到支支吾吾的表现,科学已获得(社会的)认可并组织起来”。这里的原因是什么?默顿认  相似文献   

16.
携手共进,谱写中俄关系新篇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辉 《求是》2006,(24)
2006年在中俄关系史上是不平凡的一年,不仅恰逢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10周年和《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5周年,而且双方又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中俄互办“国家年”活动,是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俄罗斯总统普京作出的重要政治决断,是落实《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具  相似文献   

17.
陈清 《世纪桥》2007,(6):83-84
霍桑的代表作《红字》描写了十七世纪清教主义盛行的新英格兰地区所发生的情感、犯罪、悔过和社会镇压。作者通过这一故事,表达了人类文明与人性应当协调统一,人类文明不应该也无法压抑人性这一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18.
2001年7月16日,正在莫斯科访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和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这是一个在新世纪指导中俄关系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必将对两国关系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一重要条约的签署开创了两国关系发展的新纪元,是中俄关系史上的里程碑。十年来两国友好关系发展的成果这一重要条约是十年来中俄友好关系发展的成果,是将两国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意愿和决心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彻底摒弃那种不是结盟就是对抗的冷战思维,以互信求安全、互利求合作新型国家关系的体现。现在  相似文献   

19.
1919年7月25日苏维埃俄国副外交人民委员加拉罕签署了一份《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对中国人民和中国南北政府的宣言》,又称《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它是苏俄政府公开发表的一份对华外交文件,也是早期苏俄政府对华政策的基本方针。中国北洋政府  相似文献   

20.
<正>张宇燕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12月《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2017)》为"国际形势黄皮书"系列年度报告之一。报告旨在对本年度全球政治及安全形势的总体情况及变化进行回顾与分析,并提出一定的预测及对策建议。在大国关系与国际安全部分,本书对中、俄、美三国之间的合作与冲突进行了深度分析,揭示了影响中美、俄美及中俄关系的主要因素及变化趋势。在这一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