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吕厚民的名片,是一张"伟大的名片"--毛泽东手书:"吕厚民同志/毛泽东/一九五七年十二月七日".毛泽东为个人题名是比较少见的.在北京三环中路中国文联宿舍大院吕厚民的家中,笔者听到了摄影家讲述的一个个令人难忘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在毛泽东逝世30周年的日子里,笔者在北京八里桥某新建小区,有幸采访了已78岁高龄的前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吕厚民。  相似文献   

3.
吕厚民的名字,人们并不陌生,他曾在领袖身边担任过专职摄影记者,是建国以来继候波之后的第二位毛泽东的专职摄影师。吕厚民是黑龙江省依兰县人,1928年9月出生。在中学读书时他曾参加土改工作队的活动,1948年初担任农村小学教师。同年7月到东北电影制片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50至60年代,一个20出头的年轻人,荣幸地走进了令许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神秘之地——中南海。于是,一张张人民领袖的珍贵照片,一个个红墙内外的凝固瞬间,不断传向民间,传向世界。于是,世人对一代伟人的伟大与平凡,有了更深刻、更生动、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这个为历史做出了特殊贡献的人物,就是曾为毛泽东做了12年随身摄影记者的著名摄影家吕厚民。翻开那一张张业已成为历史记录的照片,听着摄影家讲述那一个个难忘的故事,穿越时空,历史又重新展现在了眼前……一吕厚民1928年9月出生于黑龙江省依兰县。读中学时,他看见学校里一位中国教…  相似文献   

5.
刘伟 《世纪桥》2010,(14):50-52
<正>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保存着5000多件毛泽东在中南海生活、工作时的遗物,这些遗物真实地记载了一代伟人丰富多彩的生活,通过解读其中一些物品,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体味毛泽东生活中的苦与乐。毛泽东的苦乐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人民的苦乐为苦乐,把自己的喜怒哀乐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密切联系起来;二是不怕吃苦,以与人民同甘共苦为乐;三是警惕乐中有苦,防止乐极生悲。  相似文献   

6.
蔡国英 《共产党人》2012,(10):11-13
正(2012年5月23日)今天我们召开座谈会,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会后,我们还邀请了原中国文联副主席仲呈祥教授作专题讲座。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一、深刻认识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乔啟明高级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美国职业摄影师协会会员、贵州省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贵州省艺术摄影协会副秘书长、贵阳市文联委员、贵阳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新华社、人民图片、CFP视觉中国、亚洲新闻图片网签约摄影师,贵州省旅游局、新目标杂志、《贵阳公安》特约摄影师,贵州商报特约记者,中国摄影家协会北京摄影函授学院贵州  相似文献   

8.
《福建党史月刊》2010,(13):F0002-F0002
有人曾经这样形容过吕厚民的摄影作品——过目不忘。这四个字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吕厚民摄影作品的艺术魅力。摄影被称为瞬间的艺术。生活中许多意味深长的事件和场景仅仅发生在一瞬间。而吕厚民正是在瞬间中创造了永恒。  相似文献   

9.
4月12日下午,由省委宣传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摄影家协会、省文联和玉树藏族自治州州委和政府共同举办的“玉树·涅檠重生”——玉树灾后重建美术书法摄影展在青海会议中心隆重开幕。全国政协委员李东东,省领导吉狄马加、邓本太、张建民和中国文联、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摄影家协会的领导和嘉宾出席了展览开幕式。  相似文献   

10.
博采之窗     
毛泽东处理高岗的初衷1954年,毛泽东和党中央揭露了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在揭露和批判高、饶反党联盟问题时,毛泽东一方面对高岗严厉批判;另一方面,毛泽东还是打算挽救高岗。当然,不会再让高岗担任那么高的领导职务了(即国家副主席、东北人民政府主席、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但是,还要保留高岗的党籍,不但保留党籍,还要让他当中央委员,在党内给他安排适当的职务。安排什么职务呢?毛泽东考虑,建国后,高岗自恃有功,骄傲自满,生活腐化,争权夺利,已经脱离人民群众,辜负了人民、特别是陕北人民对他的重托和期望,因此决定安排高岗去陕西省当省委…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同志的科学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 毛泽东同志科学著作的出版工作,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是伴随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并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逐步发展起来的. 建国前,中国共产党处于夺取政权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成熟相适应,毛泽东著作的出版工作,大体经历了从出版单行本到出版专题文集和编入中央文献集,再到出版毛泽东选集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正毛泽东是中国革命事业的引领者,是人民心中的伟大领袖,他的伟大人格魅力体现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工作中,他严肃认真,始终把自己放在劳动人民的位置上,艰苦奋斗、廉洁自律,与全国人民患难与共、同甘共苦。生活上,他艰苦朴素,严格要求自己、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从不搞特殊……从毛泽东的日常点滴故事中,我们能深深感受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风范。  相似文献   

13.
杨建 《广东党史》2008,(6):31-34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广东和全国一样,曾开展了群众性的学习毛泽东著作的热潮,学习毛泽东著作成为当时全国全省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以及其它许多方面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鲁青 《党史博览》2013,(8):40-45
中央决定,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了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和了解党的历史,本文从各种回忆文章中,采撷和辑录了老一辈革命家在战斗、工作、生活中对人民群众至亲至爱的若干片段,以飨读者。毛泽东的故事人民就是上帝1975年10月8日,毛泽东在会见南斯拉夫客人时说:"人民就是上帝。"据在毛泽东身边做拍摄工作的舒世俊  相似文献   

15.
1971年9月13日凌晨,中国政治生活中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事情:两年前刚被“九大”选为党中央副主席、被新党章确定为毛泽东的“接班人”的林彪,因谋害毛泽东、发动武装政变、篡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败露,私调飞机,仓惶出逃叛国。在这关系到党和国家命运的危难之际,周恩来处变不惊,临危不乱,连续三天三夜没有合眼,机智果断地处理了这一事件,使党和国家转危为安。  相似文献   

16.
彦涵(1916-2011),江苏东海县人,著名的美术教育家,版画家.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美协第二届理事、第三届常务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等职.作品有《彦涵木刻选集》《彦涵版画集》《彦涵画集》《彦涵中国画集》等.彦涵曾说:“只有理解人民的思想感情及其生活、斗争,才能真切地反映到艺术作品中来,才能具有持久的艺术生命力.”这不仅是彦涵对艺术与生活、与人民关系的深切体会,也是他艺术生涯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7.
柯云  育欣 《湘潮》2006,(1):55-56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写道:“……‘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随着《为人民服务》的发表和《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的出版,李鼎铭的名字响遍全国。那么,李鼎铭究竟是如何与我党合作共事的呢?又是如何受到毛泽东重视从而被写进“毛选”的呢?早在抗战初期,李鼎铭就积极投身反法西斯抗战前线,成了我党我军的好朋友,毛泽东曾多次接见了他。1941年初冬,李鼎铭当选为副主席。他虽身为边区副主席,但对自己是否有职有权表示怀疑,加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他面前…  相似文献   

18.
我们党90多年来,在领导人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做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三件大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并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三件大事,镌刻着毛泽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彪炳史册的不朽贡献,头两件大事是在毛泽东的领导下进行和完成的。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出中国革命成功之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第三件大事,是在毛泽东领导建立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基础上进行的。毛泽东领导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第三件大事的开创和发展提供了制度条件、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薛庆超 《党史博览》2003,(12):19-25
1974年7月至1975年4月,毛泽东最后一次离开北京,先后在武汉、长沙、南昌、杭州停留270天。在此期间,特别是在长沙停留的114天,毛泽东作出了决定中国未来命运的重大决策———推出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取代在中共十大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的王洪文,主持中央工作。本文将详细讲述毛泽东最后一次离开北京、作出这一重大决策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20.
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珍藏的毛泽东遗物中,有一套较完整的毛泽东一家的生活帐。作为毛泽东家庭日常生活情况的真实记录,生活帐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研究价值,有助于人们更真切地了解毛泽东的家政家计、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人际交往,揭开一代伟人家庭生活的神秘面纱。抢救出来的国家一级文物毛泽东一家的生活帐,是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在北京接收毛泽东道物时的一个意外收获。1990年10月,经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中南海数千件毛泽东遗物被移交给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当接交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了一周,接近尾声时,毛泽东生前的理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