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央党校是我们党培训、轮训领导干部的最高学府,是一个读书学习的地方,2008年以来我多次在党校的讲话中强调读书学习问题。记得在2008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上,我围绕领导干部要"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干事"这个题目讲了话。在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上,我又以"领导  相似文献   

2.
我是山西人,1958年6月我被分配到沈阳的东北制药总厂实习了两年。两年的实习生活中,我感受到了东北人的直爽、豪放与热情。特别是师傅在工作、学习、生活上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与关心更是让我永生难忘。当时我就已经把沈阳当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相似文献   

3.
读者来信     
寄语《共产党员》 我是山西人,1958年6月我被分配到沈阳的东北制药总厂实习了两年。两年的实习生活中,我感受到了东北人的直爽、豪放与热情。特别是师傅在工作、学习、生活上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与关心更是让我永生难忘。当时我就已经把沈阳当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回山西工作后,我便把对东北制药总厂和对师傅的感念之情汇聚  相似文献   

4.
2018年初,我原本将结束与妻儿10年的两地分居生活。恰在此时,组织上选派第二批工作队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于是我来到千里之外的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八顷村开展扶贫工作。到村第一天,一个巨大的难题就摆在了面前:村里从海南引进了玫珑瓜项目因缺资金无法建大棚。到村第二天,我就带着工作队员和村干部踏上了求援之路。  相似文献   

5.
"我曾经三次被国君任命为上卿,每一次都是诚惶诚恐。第一次我是弯腰受命,第二次我是鞠躬受命,第三次我是俯下身子受命。平时我总是顺着墙根走路,生怕别人说我傲慢。"有一个古人,博学多才,文武兼备,德高望重,但为人处世谦恭低调,生活非常俭朴。为了训诫子孙,他还特意在家庙铸鼎铭文,铭文大意为:"我曾经三次被国君任命为上卿,每一次都是诚惶诚恐。第一次我是弯腰受命,第二次我是鞠躬受命,第三次我是俯下身子受命。平时我总是挨着墙根走路,生怕别人说我傲慢。尽管这样,也没有人看不起我或欺侮我。不论是煮稠粥还是熬稀粥,我都是在这一个鼎里,只要能糊口度日就满足了。"这个人就是春秋时期宋国的正考父,他的"上卿"职务相当于宰相。这  相似文献   

6.
正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988年,我在铁岭市昌图县宝力镇第二中学读初一,当时和很多同学一样,经常喜欢读一些武侠类的小说,购买当时流行的小人书,或到租书摊上花上几角钱借一些喜欢的期刊和小说。在广泛阅览中,我发现自己喜欢上了《共产党员》杂志,且一读就是三十年,它成为我的人生挚友,给我以人生的方向、目标和知识,它的陪伴使我不断成长与前行。  相似文献   

7.
开心一刻     
播音员广播电台的考官问考生:你为什么想当播音员?考生回答:第一,我喜欢讲话;第二,我讨厌别人插嘴。找我有事吗在一辆奔驰的公共汽车上,一个乘客在最后一排椅子上打盹儿。突然一个急刹车,乘客一下连滚带爬扑到司机旁边。他站起来后瞪着司机,说:师傅,你找我有事吗?  相似文献   

8.
凌辉 《湘潮》2012,(2):55-55
我是江西兴国人,1952年抗美援朝回国后,落户湖南,在部队工作生活了整整60年,湖南成为我的第二故乡。我热爱我的第二故乡,原因多多,其中之一是与《湘潮》30年的牵手与守候。30年来,《湘潮》一直是我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9.
原子弹日记     
我又向总理办公室发了第二个暗语——邱小姐在梳妆台,8点钟梳辫子。火工品插好后,原子弹徐徐吊上塔架。我给总理办公室发第三个暗语:邱小姐住上房。  相似文献   

10.
1946年我17岁时,为逃避包办婚姻,从望奎县老家来到哈尔滨求学.第二中学地下党党支部书记王志超和组委王风岐把向往光明、渴求理想的我引上革命征途,介绍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7年的6月,我在哈尔滨市第二中学的秘密入党仪式上庄严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从此,党给了我政治生命.  相似文献   

11.
李波  王欣 《当代贵州》2011,(12):50-51
日前,毕节学院的综合楼会议室,记者与35名学子进行了半小时的对话。 "我毕业后愿意做一名基层的采矿工人"、"我愿意办一个艺术培训学校,让孩子不要输在艺术的起跑线上”、“我来自新疆,我愿意将毕节作为第二故乡”、“我愿意留在毕节,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这些都是学生们充满激情和自信的真情表达。  相似文献   

12.
陈晖女士:   您好!刚发走拙稿《成都的春节》,又收到您出的第二个题目,要我谈谈"春节民俗的消逝与保护"的问题.以此为题撰写文章,我尚未考虑成熟,还是在信上谈点肤浅意见吧!……  相似文献   

13.
1944年6月以后,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节节胜利,日军在中国战场上已完全处于守势,以前每年冬季对我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大"扫荡",此时已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为了扭转败局,日军挖空心思,不断派出特务,千方百计地潜入我抗日根据地进行各种破坏活动。在我冀鲁豫军区第二军分区战区,由于忌惮八路军火炮的威力,日军在八路军制造炮弹的炸药上打起了  相似文献   

14.
我原是沈阳第二绒织厂的挡车工,1989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94年,我下岗了。我想,自弃与懦弱是没有出息的,自强与拼搏才是我的出路。于是我向亲友借了500元钱,买了一辆三轮车,由工厂的一名挡车工变成了市场上拎秤卖菜的个体户。 学会卖菜我闯过了三关。第一是面子关。开始到市场卖菜时,最怕看到熟人,见到同学。说心里话,就是怕人瞧  相似文献   

15.
1958年末,我由铁道部第二设计院调到核武器研究院。不久,我被调到院学术秘书岗位上。朱光亚调来研究院后,我的办公室和他的办公室门对门,我每天一上班就看到他埋头伏案,除了处理事务外,就是孜孜不倦  相似文献   

16.
钱江 《党史博览》2001,(10):40-42
余生也晚,未曾经历金戈铁马冰河,却于少年时即于书中获知,许世友乃上将之虎。没有想到,我与晚年的许世友有过一段神交,结果促成他在当年新闻媒体上的一次大曝光。21世纪的第一个春天,应《党史博览》的朋友相邀,参加第二届全国重大党史题材写作笔会,我深入大别山腹地,拜谒许世友将军的墓地。我和许世友将军有缘如此,真是从未想到过。  相似文献   

17.
松花江上     
今年初秋,我去哈尔滨,第二天,便伫立在松花江畔,滚滚东流的江水奔来眼底,我不禁浮想联翩,百感交集。五十多年前,当我还在中学上学的时候,就学会唱《松花江上》这首歌,那时正是"九一八"事变之后  相似文献   

18.
对(行唐)上碑这个地方我不陌生,而且是很有感情的。抗战时期我在晋察冀边区打游击。那个时候就去过上碑,那个地方群众基础好,所以有时还在那儿住上一两天。直到1941年,我才离开晋察冀到延安,先在党校,后到八路军总部,1943年初经彭真介绍来到朱总司令身边。1947年随中央工委去上碑,算是第二转子了。  相似文献   

19.
"一八九○年,我出生在离北戴河大约百里的海滨。当我刚刚两岁的时候,我的父亲就去世了,第二年我的母亲又去世,丢下了一个十分需要她照看的可怜的婴儿。我没有兄弟和姐妹。于是我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但等我长到十五岁的时候,他们又留下我孤独地生活在这世界上。我是多么不幸啊!"这是李大钊留学日本到达东京不久,准备进入早稻田大学学习之前,在基督教青年会补习英文时用英文作文时写的《我的自传》介绍自己身世的一段话。那么,李大钊当时写的他的幼年与家庭情况是否确切,而他的身世与家庭情况又究竟如何呢?  相似文献   

20.
1931年秋,我在北平上初中。开学后没有几天,就发生了"九一八"事变,直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第二天看到报上的头条消息:"日军炮轰北大营,沈阳沦陷"。这使我产生了"大难临头"的悲愤心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