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申德明 《今日浙江》2010,(12):62-62
出这个题目,是我在一本书上看到的一个故事: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的土改时期,一位老农到镇上买年画,他买了一张毛主席像以后,非要再买一张共产党的像。售货员说,共产党是一个组织,不是一个人,没有像。他不信,对售货员说:人们都说,这个人像共产党,那个人不像共产党,共产党怎么能没有像呢?  相似文献   

2.
“我现在已经不工作了.每天就躲在出租屋里准备公务员考试。生活费是父母给的,他们说全力支持我备考公务员。”毕盟于中国传媒大学的女生小吴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状态。小吴说她曾从事过两份不同的工作,在某报社做过3个月记者。还在一个网站做过编辑,“不是我不想长久干下去.是因为这些工作根本就没有保障。就像做兼职一样。所以我只能不停地寻找能够保证自己干长久的工作,后来发现只有考公务员这一条路了。”  相似文献   

3.
小时候经常看人家打草鞋,后来稍大点自己也学着打过。打草鞋是不需要图纸的,从来不是先画好一个图纸,然后再按图去打。如果那样,打出来的草鞋就可能不适脚。所以,中国有句古话叫“草鞋没样边打边像”。当然,说打草鞋不用图纸,并不是说可以随心所欲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打成什么样就什么样,而是边打边试一试,或边打边用手比量一下大小,不断进行修正调整,最后才逐渐成形。当然,打得多了,熟能生巧,也就不用总比试比量,但他心中总是有一个脚印在指导着他。所以,打草鞋既不是照图编织,也不是信手胡编,而是手中无图,心中有样,是一种自觉的编织活动,绝不是盲目的。  相似文献   

4.
听说过一个故事。说有一个人担着两筐茶壶去集市上卖,谁知他在经过一个山坡时,几个茶壶从筐里掉出来,摔了个粉碎。他头也不回地向前走,这时有人提醒他说:喂,你的茶壶摔碎了,你还不快看看!这人回答说:既然已经摔碎了,看又有什么用呢?这个人堪称是一位智者,因为生活中,能像他一样生活的实在不多。更多的人是患得患失、斤斤计较,面对已经打碎的“茶壶”,叹息一番,后悔不已,结果白白浪费了时间不说,甚至因为分神,弄不好还会打碎更多的“茶壶”。对人生而言,随时都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有时远远比打碎一只茶壶严重得多。…  相似文献   

5.
一路上有你     
妻要出差,很远很远的,一去几个月。出差是她自愿的,平时没有机会,这次难得.去就去吧!可自从决定去外地,她像着了魔.每天不停地收拾.冬天的被褥、衣服,一件件洗过、放好,屋子收拾一遍又一遍.地刷了又刷.玻璃擦了又擦,把家里每一个角角落落都整理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还把她走后几个月的事都做了安排。  相似文献   

6.
最不像警察的警察   户丑只说,如果谁要选一个最不像警察的警察,他有信心“光荣当选”。   户丑只的确不是在夸“海口”,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有三个“硬条件”:一是名字老土;二是成年累月的着装打扮跟警察根本就不沾边;三是一天到晚灰头土脸的净往人多的地方挤,一点儿都没个警察的样子。有一次,在公交车上,老户曾专门为自己做了一次“民意测验”——请车上的乘客猜猜他的职业。有人说他像个机关门卫,有人说他像个炸油条的,有个小伙子显然想夸他,说他“怎么看怎么像个退休的工人师傅”,一车人硬是没有一个人说他像警察…  相似文献   

7.
花香满径     
巴克莱 《今日广西》2007,(21):70-71
幸福 幸福的生活有三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永远不再工作。很多人都有过失业或者没事做的时候,这时他就会觉得日子过得很慢,生活十分空虚。有过这种经验的人都会知道,有事做不是不幸,而是一种幸福。  相似文献   

8.
提醒幸福     
我们从小就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天气刚有一丝“风吹草动”,妈妈就说,别忘了多穿衣服,才相识了一个朋友,爸爸就说,小心他是个骗子,你取得了一点成功,还没容得乐出声来,所有关切着你的人一起说,别骄傲!你沉浸在欢快中的时候,自己不停地对自己说,“千万不可太高兴,苦难也许马上就要降临……”我们已经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看得见的恐惧和看不见的恐惧,始终像乌鸦盘旋在头顶。  相似文献   

9.
余婧 《民主与法制》2013,(19):62-64
惊悉真相鬼门关前曾遭弃 那一天,林海突然来到姐姐家,支支吾吾了半天才说明来意,原来他和朋友看中了一个投资项目,想跟姐夫借30万做生意。冯志强说:“你现在打工不是挺好嘛?要是还不满意。就到姐夫公司来帮忙吧。不是我不借钱给你,是这个项目不行。钱投下去肯定打水漂儿。生意不是人人都能做的,要有眼光。”林海的自尊心一向很强,  相似文献   

10.
王增勤 《人民公安》2009,(15):46-49
婉君对戴笠一伙深信不疑,说用不了几天就会打听到王亚樵的下落。这时的婉君只顾高兴了。全然没有注意到戴笠眼角中射出的那一丝凶光.  相似文献   

11.
赚钱是一门艺术,花钱同样需要技巧。对于世界级的超级富翁们来说,他们的家产像大风雪一样不停地往上翻滚,如果不把它化散得比积得还快,终有一天会压垮他们和他们的儿女。因此他们的大部分精力不是用于赚钱而是用于花钱。 花钱就像炒菜放盐 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和一位朋友同车前往希尔顿饭店开会,由于去  相似文献   

12.
能够面对面地得到批评,实属不易。应该说,批评也是一种待遇。不是任何人都能开展批评的。有的人表面上一团和气,私下却议论人、诋毁人,损人形象,破坏团结。能面对面批评你的,不是你的良师,就是你的益友。批评者必然是一个心底坦荡的人。畏首畏尾,患得患失,时时为自己打算的人,绝不敢开展批评;批评者必然是有足够底气的人,其中大多自己做得不错,至少这方面做得不错,叫做“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否则,他不敢批评人,即使批评了,别人也不会接受,相反会让自己下不了台;批评者必然是有责任心的人,只有对工作负责,对事业…  相似文献   

13.
武卫政 《人大论坛》2008,(10):25-25
谈到环保执法,许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期盼一让环保执法像钢铁一样硬,而不是像豆腐一样软。如何体现环保执法的硬?拿起法律武器,严惩环境违法行为,让违法者痛得难受,让人们认识到这是“动真格”了,就可以说是硬。“福海生态园”案件的判决,正是环保执法硬起来的一个生动例证。  相似文献   

14.
“上课的铃声响了,所有的孩子都应该走进课堂,认识文字,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她说。她是上任不满两年的民政办公室主任,名叫章安旭,刚到不惑之年。或许她过去从事的是计划生育工作,说民政说到孩子身上,声声溅泪,句句动情。此刻,楚地南平镇的一间小屋,仿佛变成了一个偌大的课堂,她讲孩子,她讲教育,神情是那般严肃,像一个历史教授,我便成了她唯一的学生。“救灾也好,济困也好,不能只发放一点钱粮,解决了贫困户的吃穿问题就算了事,还得想想他们的子女,哪个是念不起书的‘高玉宝’,我能为孩子们做点什么。贫穷,会造就二…  相似文献   

15.
王礼 《八桂侨刊》2004,(2):52-53
黄运来先生是广东潮州普宁县人.他从有记忆起,就生活在痛苦中.因为他是“地主的狗崽子”。任何一个孩子和大人,打了他都白打,没人管;要是他打了任何一个孩子,那怕只是碰了人家一下。人家大人孩子找上门来,他的父亲都得逼他低头认错。当然还得挨一顿打。“地主崽子”还敢打人,那真是自找苦吃。  相似文献   

16.
微言     
《民主与法制》2014,(16):58-59
【男孩地铁打奶奶,扇耳光、踢腿大骂:你有病】日前,南京地铁2号线上,一个男孩拿保温杯不停打自己奶奶,嘴里还骂“你有病”。奶奶试图夺走保温杯,小孙子竟给了奶奶一个耳光,还猛踢她的腿……据悉,男孩在家中受宠,这次也许是被说了不爱听的话。怎么拯救“熊孩子”引起网友热议。  相似文献   

17.
现象福州,街头闹市。一长排农民工双手不停地给过往行人擦皮鞋。江西来的农民工小吴已经在这里擦了半年多了。他不停地擦呀擦,就为了多挣几块钱。阴天下雨生意不好的时候,一天也等不上一个客户。晴天生意好,一天要擦上三五十双,有时候忙得连吃饭都顾不上吃,水也顾不得喝。他说,天气好,就要抓住每一个客户。我们这行是看天吃饭,不抓紧不行。擦鞋还得擦出点水平来,  相似文献   

18.
能够面对面地批评人或得到别人的批评,实属不易。应该说,批评也是一种“待遇”。 不是任何人都能开展批评的。如今,世故圆滑的人多了,能开展批评的人少了。许多人面上一团和气,私下却议论人,抵毁人,损人形象,破坏团结。能面对面地批评你的,可以说,不是你的良师,就是你的益友。批评者必然是一个心底坦荡的人。畏首畏尾,患得患失,时时为自己打算的人,绝不敢开展批评:批评者必然是一个有足够底气的人。能批评人,大多自己做得不错,至少这方面做得不错,叫做“没有  相似文献   

19.
“你恨不得超过55岁!”这话不是我说的,是美国一个房地产开发商说的,说了还不够,还花钱把它变成广告词,廛得哪哪都是。这个“廛”字是天津人的讲究,形容一种物体或理念泛滥的样子,美国开发商无师自通,舶去作了发财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尽管早有思想准备,但是徐洪荣真的与自己三个孩子的父亲李志华解除同居关系时,仍然忍不住流下了悲伤的泪水。她后悔地说:“我若是早听人劝补办结婚证,就不会落到这个地步了。”徐洪荣是江西省铜山县人,1986年11月,她年仅18岁,在亲邻的撮合下,与本村同龄青年、从小青梅竹马的李志华拜了天地。从此,小两口恩恩爱爱,一个和田做家务,一个打石头跑运输,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他们买了台拖拉机,一女二子也先后落地,小徐脸上整E挂满了笑容。当乡里还顿户口,村干部劝他俩到乡里)领结婚证时,小徐不假思索地回绝了:“孩子都二三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