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熊浩 《政治与法律》2023,(5):131-144
是否能认真地对待当事人的情绪可以视为诉讼解纷与非诉解纷的本质分野。诉讼作为一种理性化的纠纷解决机制,会在价值取向、程序安排和结构构造维度对当事人的情绪产生明显排异,这种排异会使得当事人陷入二元对立的线性结构,从而在一些纠纷解决场域下减少了出现更好解纷结果的可能性。与之相比,非诉解纷机制则可以认真地对待当事人的情绪。非诉机制可以塑造一个对话性场域,通过情绪定位需求、触达自我、实现化解。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非诉解纷不会仅仅将情绪视为纠纷化解的障碍,而是有可能将之转化为纠纷化解的门径与路标。基于这样的认知,纠纷化解的感性向度及其价值意义可以被重新认识,并在机制上理解为什么“以理性为中心”的司法过程无法真实化解很多社会纠纷,以及类似“枫桥经验”这样的中国式纠纷解决机制为什么可以也应该成为中国现代化多元解纷机制的重要构成。  相似文献   

2.
情绪研究的取向与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绪的复杂性及其研究的多层次性和多维度性,导致了情绪研究的多种取向。研究取向的各异,又使得研究者在探索的思路、强调的问题、侧重的方法、使用的术语及其理论贡献与认识局限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分析情绪研究的不同取向以及情绪研究的发展进程与动向,有助于从学说林立以及分歧多于共识的现象中找出联系、把握规律,以对情绪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有一个相对清晰的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3.
目前由于驾驶者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导致的交通事故,尤其是驾驶者为责任方的交通事故近年来逐渐增多。本文对离婚引起驾驶者的情绪异常导致的交通事故进行综述,从驾驶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和行驶里程等方面分析说明了与离婚有关的交通事故的特点,认为情绪压力致饮酒增多是导致情绪相关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预防与情绪相关的交通事故的建议,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从而减少情绪驾车引起的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4.
国外儿童情绪发展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十几年来有关儿童情绪发展的研究表现出一种从相互影响的、人际交往的角度进行研究的趋向。父母作为儿童情绪发展中的支持者和指导者,其影响作用随儿童年龄增长而有所变化;同伴作为彼此的协商者,逐渐形成较为成熟的情绪调节策略、进而形成具有特定情绪规则的群体,他们对诸多情绪事件有着类似的评价。本文围绕亲子交往、同伴交往两种主要社会情境,对国外情绪发展的近期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理性主义伦理学强调理性在道德行为中的作用,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理论为其提供了坚实的心理学依据。情感主义伦理学突出情感的动机力量,而当前的道德情绪研究能够对此充分证实。道德情绪指的是在对自己或他人进行道德评价时产生的一种复合情绪,能够影响道德行为的产生和改变。自豪、内疚、移情和钦佩等道德情绪不仅能够激发个体的亲社会行为,而且与反社会行为呈显著负相关。羞耻和愤怒等道德情绪容易引发个体的不良行为或反社会行为。今后的道德情绪研究应注重探究文化在道德情绪中的作用、道德情绪的认知神经机制、集体道德情绪、道德情绪的实践应用和哲学思考等。  相似文献   

6.
在诉讼活动中,律师与各种人员交流接触,如调查中的询问,调解中的说服,庭外的大换意见.庭内的提问、反问、辩论等。在这些思想交流巾,律帅部会表现出一定的态度和情绪,律师的态度和情绪对诉讼活动影响极大,如律师情绪低落,会使委托人心理蒙上阴影而丧失信心;律师的情绪过于激动,则有可能伤害对方当事人或代理律师;律师若不能控制情绪.在法庭上出言不逊而输理,将会使自己陷于被动;有时作帅罔对自己的意见强调不当而使审判员反感,尽管意见正确而终不被采纳,等等。这些情绪态度的不当‘都会影响诉讼活动的交易,影响律师的尊严…  相似文献   

7.
情绪是心理学中较为复杂然而又日渐升温的研究课题,本文立足于东西方文化比较的基础,分析中国古代最典型的情绪学说——七情说与西方现代情绪心理学的差异,发现:注重对情绪的整体认识是七情说突出的特点;缺恨多忧是对古代中国人情绪生活的直觉把握;忽视强度区别则反映了东方思维方式在数量把握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篮球运动员要想在比赛中发挥出较好的技术水平 ,其赛中的情绪是至关重要的。积极的情绪使运动员发挥良好的技术水平 ,而消极性情绪往往造成竞赛失利。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从发生频度的角度,对大学生情绪研究中的某些空白进行了初步探讨,从中发现了大学生日常情绪活动的频度分布、主导情绪、主要情绪范围,以及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的情绪种类。  相似文献   

10.
正[美]玛丽·E.盖伊、梅雷迪恩·A.纽曼、莎伦·H.马斯特雷希(2014).公共服务中的情绪劳动.周文霞、孙霄雪、陈文静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共180页.我们都知道工作组织不是冷酷、没有激情的地方,而是情绪高涨的地方,因此,所有的工作都是情绪劳动(序言)。特别在公共服务领域,工作人员从事的多是与人相接处和打交道的工作,需要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结或是保持某种情绪,关注情绪劳动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囿于情绪劳动难以捉摸、性别偏差等原  相似文献   

11.
“情绪是人从事某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心理状态;不愉快的情感。”在心理学上,“情绪是指人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机体对事物的有倾向性和动力性的反应”,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一种反映”,并“以某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台湾有心理学学者认为“情绪是个体受到某种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种激动状态;此种状态虽为个体自我意识所经验,但不为其所控制,因之对个体行为具有干扰或促动作用,并导致其生理上与行为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情緒心理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当前研究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是:1、诱发情绪的情境性质是什么;2、明显分化的反应模式是否伴随不同的情绪状态;3、在情绪活动各个环节不同类型的人是否具有反应上的特殊性;4、社会调节在特定情境的情绪反应适宜性和表情控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颅脑损伤是导致精神损伤的重要因素,其中情绪障碍是最常见的精神症状,目前一般采用量表进行评价,缺乏可靠的客观指标。近年来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对情绪相关的脑电活动特征进行的研究逐步增加,该技术可能是揭示大脑的情绪加工机制的有效手段。本文综合介绍情绪相关ERP检测范式,及与情绪加工相关的N170/VPP、P2、P300、LPP、EML等ERP成分的特征与意义,希望能为在法医学鉴定中采用ERP检测情绪障碍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陈梦 《法制与社会》2013,(36):202-203,213
对实验心理学进行研究学习,是心理测试技术不断完善的必要知识储备。因此,本文先对心理测试技术进行概述,叙述了心理测试技术的生理学基础和心理理论基础;接着对实验心理学做了简要描述。然后联系心理测试技术对实验心理学中的情绪进行实验研究。最后总结了心理测试技术的应用趋势及其与实验心理学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5.
游小挺 《检察风云》2013,(11):72-73
对于情绪,每个人都不陌生,喜怒哀乐在我们的生活中轮番上演,情绪就像晴空里飘荡的云朵,有时洁白如羽毛,有时阴霾密布,有时雁过无痕,有时却连绵不断。解读情绪,特别是原生情绪和派生情绪,也许能拨开那些云朵,让我们窥见心的本来面目。您是否曾在情绪爆发之后又暗自后悔?是否平时忍之又忍却因一点小事爆发?情绪管理并不是一件容  相似文献   

16.
赵东伟 《法制与社会》2012,(14):268-269
道德判断中的情绪因素在近阶段成为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议题,研究早期,传统的理性主义模型占有主导地位,该理论认为道德判断是一系列理性模型的结果,道德判断需要一系列的推理,而道德推理者的表现就像是一个科学家,通过形成和检验假设来获得推理结论,但随着人们对认知双重过程论的逐渐认可,传统的道德判断理论受到了挑战,相关.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道德判断的情绪模型,认为道德判断是由快速的道德直觉,情绪所导致和产生的,进入21世纪,西方道德心理学在社会直觉模型的基础上,Haidt等人结合进化心理学的视角,提出了道德的五基准理论这一新概念、为道德情绪与道德判断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安慰剂效应是研究信念的一个理想的实验模型,其相关研究为"信则灵"提供了大量实验证据。本文阐述了负性情绪安慰剂信念建立的实验范式、相关含义及其研究证据,包括言语指导范式、同领域的强化范式、跨领域的可迁移强化范式等实验室范式和对重症抑郁症安慰剂效应进行研究的双盲随机控制临床范式,重点介绍了跨领域的可迁移强化范式的系列研究发现和其具有的独特优势,简要总结了安慰剂效应的心理机制和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8.
暴恐事件下,恐慌情绪的传播与传染病的人际传播相类似。本文通过构建传染病模型来研究恐慌情绪的传播规律,将民众分为恐慌情绪易感者、恐慌情绪传播者、恐慌情绪免疫者三类,利用MATLAB数据分析,研究民众在接触到负面信息后情绪的比例变化,并以此为基础,为政府提供有效应对恐慌情绪传播的策略:加强舆论引导,舆论热点转移;减少恐慌情绪易感者人数;降低恐慌情绪传播概率;提高免疫转化概率;建立案例库,实现预测预警预防。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法庭上当事人的情绪问题越来越突出。一些地方出现了因为法官处置不当而引发的极端事件。这些现象极大地影响了人民法院在人民群众中的形  相似文献   

20.
李娅 《法制与经济》2009,(10):113-113,115
教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因为教师的工作就是引人向善,传授知识,发掘潜能,而能否完成这一个神圣的任务。不仅仅取决于教师的职业技能,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教师的工作热情。而影响教师工作热情的就是情绪与心态。平和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是高效率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