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基层检察院在检察机关占有重要地位。从某省情况看,基层检察院占检察机关的90%以上,干警人数占75%以上,办案数量占80%以上。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检察机关内设机构是检察权有效运行的载体,其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法律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
基层检察院是检察工作的前沿和基础,据统计,全国现有检察机关3910个,其中县级院3263个,派出院181个,基层检察院占全国检察机关总数的80%。基层检察院建设是否得到加强,涉及检察事业发展的全局,可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基层检察院还面I临着诸多的问题。笔者在基层检察院工作多年,深感人才难进、日子难过、案子难办、队伍难带,束缚着检察院的手脚。如何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何鸣 《法制与社会》2011,(30):201+217-201,217
在全国检察系统中,基层检察院的数量与干警的人数及其所受理案件数量几乎占到80%左右。基层检察院拥有着落实检察机关的任务部署以及贯彻各项决襄的权利,同时基层检察院也拥有实施法律监督的职能。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基层检察机关来说,检察院是检察机关与检察工作的基础,若想提高基层检察院的法律监督力与公信力,就必须以提高基层检察院法律监督力为主,只有以推动基层检察院向高层次迈进,才能总体提高公信力与监督力。本文从当下基层检察院法律监督能力所面对的问题为切入点,探讨提高检察公信力的优先途径。  相似文献   

4.
基层检察院的数量、干警人数和办理案件数量都占到全国检察系统的80%以上,检察机关的各项决策、部署和任务,要由基层检察院去贯彻、去落实;各项法律监督职能,要由基层检察院去实施、去实现。可以说,基层检察院是整个检察机关的基础,也是全部检察工作的基础。因此,要提升检察公信力,就必须增强基层检察院法律监督能力和水平,推动基层检察院向更高的层次迈进。本文从基层检察院当前法律监督能力存在的问题切入,探索提升检察公信力的优先途径。  相似文献   

5.
检察机关的反贪局是在我国反贪污贿赂犯罪工作实践中应运而设的,有力的促进了我国反腐倡廉建设。从当前检察机关的反贪实际状况来看,80%的反贪案件在基层,80%的反贪干警在基层。基层检察机关与广大群众联系最紧密,基层检察院的反贪力度如何直接代表了检察机关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公信力。随着反贪斗争不断向纵深发展,反贪任务越来越艰巨,对反贪机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反贪局内部机构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基层检察院工作的45岁以上干警约占60%,其中,担任中层领导职务的约占50%.这些干警是基层检察机关的一支重要骨干力量.  相似文献   

7.
检察机关的基本职能是法律监督,法律监督必须靠执法办案去完成,提高执行力就是提高法律监督能力。提高基层检察院执行力又从检察机关的执行文化,干警的执行技能,干警的工作意愿,基层检察院的工作流程,督查工作力度”之五方面进行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8.
徐军 《中国司法》2006,(6):86-88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肩负着树立社会主义司法理念,监督和保障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维护和巩固在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的历史使命。因此,加强检察机关建设,特别是提高检察机关的执法能力和监督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地市级检察院在各级检察机关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它既是贯彻落实高检院和省院指示精神的二传手,又是具体组织和指导基层检察院工作的龙头,尤其在帮助协调解决基层检察院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和困难方面,充分发挥着一线指挥部的关键作用。全国372个地市检察院管辖着3222个基层院和201435名检察干警,占全国检…  相似文献   

9.
一、疑问与重述——基层检察院建设战略定位除法律另作规定.检察机关所办案件由基层检察机关管辖——就所处位置、管辖分工,基层检察院是检察机关的前沿阵地、基层检察人员是检察队伍的排头兵;80%的检察院是基层检察院,80%的检察人员身处基层,80%的案件由基层办理——就机构比重、人员比例、担负任务,  相似文献   

10.
栾婧 《法制与经济》2013,(10):116-117
检察队伍建设是检察机关永恒的主题,近年来随着择优选调、面向社会公开招录等途径,选拔录用了一大批具有高学历的青年干警。文章立足于市北区检察院加强青年检察干警工作能力培养的实践,探讨基层检察机关加强青年干警工作能力培养的路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占全国检察机关80%以上的基层检察院,处于社会司法第一线,80%以上的基层检察人员是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主要成员,是法制建设体系的基础。作为基层检察院的检察长,任务重,责任大,如何积聚好基层检察智慧、凝结好基层检察力量、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检察事业和保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上来,笔者认为,首要的是应增强以下四种能力,概括起来是:“讲政治、懂法律、善管理、会协调”。  相似文献   

12.
贾春旺检察长曾指出80%的检察机关(院)、80%的检察干警、80%的办案数量在基层检察院.也就是说,检察工作的重心在基层检察院,这也意味着基层检察长责任重大.那么怎样才能当好基层的检察长呢,我认为必须做到不断增强自身素能,发挥工作潜能,履行检察职能.具体做好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法律与监督》2009,(7):F0003-F0003
在2009年7月28—30日召开的全市基层检察院建设工作会暨全市检察长座谈会上,市检察院对部分基层检察院和个人进行了记功表彰,决定授予刘晴、高松林、黄常明、戴萍等四位同志“重庆市检察机关检察业务专家称号”;与会代表还亲切看望慰问了军地联合应急演练的参训干警。会议期间,  相似文献   

14.
孟海军 《法制与社会》2013,(22):160-161
基层检察院是整个检察机关的基础,担负着全国检察系统80%以上的工作量,是实现廉政的关键所在。基层检察院的工作质量关系到整个检察机关工作效率的提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是维护公民基本权利和利益的关键,所以说加强基层检察院的工作问题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将基层的检察工作做到位,不仅仅可以加速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的稳定进步,还有利于推动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的发展。目前的基层检察院的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成为了检察工作的极大阻力,因此说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够推动检察工作的顺利发展,实现我国在政治领域的伟大进步。  相似文献   

15.
在全国检察系统,基层检察院的机构、人员和业务量占到整个检察机关的80%以上。基层检察院的工作好与否,直接反映出检察机关的形象,而基层检察院人员素质的高低,又明显地制约着检察工作的开展,影响到检察事业的发展。笔者作为县级检察院的检察长,长年工作在基层第一线,深切体会到检察人员的素质对于检察工作的重要性,故有感而自发撰写此文,就基层院检察人员的现状及如何进行提高,谈一点个人的看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检察机关内部从上至下运行了一套目标管理绩效量化考核机制,极大地推动了基层检察机关和检察干警开拓进取奋力争先,促进了基层检察院的各项建设,但同时也凸现出了其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一是刚硬有余而柔和不足。年终仅以考核结果论成败,在一些基层院和干警中形成了唯考核论、唯结果论,给机关和干警带来了无形的压力。二是严谨有余但灵活不够。  相似文献   

17.
基层检察院作为检察机关的基本单位,担负着80%以上的检察业务,其执法能力的强弱,法律监督水平的高低,直接代表并影响着检察机关的整体形象,影响着社会的公平正义的维护。因此,加强基层院建设,特别是加强基层检察院的人才建设,对于检察机关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04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了《2004—2008年全国检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把检察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制度化轨道。作为基层检察院如何结合实际,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我们必须面对并要切实加以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案件管理中心是检察机关在长期的案件管理实践过程中.充分认识传统案件管理模式的不足后做出的理性选择,在全面加强检察业务建设、检察队伍建设,规范检察机关执法行为,提高办案质量、办案效率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国检察系统80%为基层检察院,80%的案件由基层检察院承办,因此,  相似文献   

19.
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的安排,我代表最高人民检察院,报告关于加强基层检察院建设的情况,请予审议。一、检察机关加强基层检察院建设的情况目前,全国共有基层检察院3222个,基层检察干警159193人,分别占全国检察机关的88%和76%;检察机关约90%的案件由基层检察院办理。基层检察院的工作事关检察工作的全局。近年来,为加强基层检察院建设,最高人民检察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998年10月召开了加强基层检察院建设座谈会,部署开展为期三年的以争创好班子、好队伍、好机制、好业绩、好形象为内容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学习已不仅是人们认识自然和社会的手段,更是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的必由之路。就检察机关而言,建设学习型检察院不仅是检察机关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检察工作不断发展,检察干警素质不断提高的必然选择。为此,天津市北辰区人民检察院院制定了《建设学习型检察院实施意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基层检察院的组织管理模式以及全面提高干警素质的长效机制,全力打造学习型检察院、培养学习型检察官,促进检察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建设学习型检察院的基本内涵 所谓建设学习型检察院,就是按照学习型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