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雇主责任中雇主的追偿权有其特殊性,在成立要件上要考虑雇员过错大小,故意以及重大过失情况下对追偿权的行使要件应当放宽,雇员一般过失情况下则应尽量减少雇主追偿权的行使。在追偿金额的确定标准上要考虑行业、安全生产条件、职业风险等差异,实行差别化标准。  相似文献   

2.
崔磊 《法制与社会》2011,(2):147-148
理论上,国家追偿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语,但它对我们来说却又极其陌生。因为,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对该问题均谈之甚少。关于国家追偿的本质,世纪之初,流行的观点主要有两种:一是"替代责任说";二是"国家监督说"。实际上,任何立法都是利益衡量的结果,国家追偿亦不例外,其实质应当是责任回归,公平再现,以更好的平衡各方利益,彰显和谐、公平正义理念。  相似文献   

3.
国家赔偿的制度欠缺及其完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国家赔偿法》所构建的国家赔偿制度尚存在诸多疏漏。其中,国家赔偿范围的狭小、归责原则的单一、国家追偿制度的不完善、国家补偿制度的缺失及其与相关法律的不协调是目前较为突出的问题,现行制度妨碍了《国家赔偿法》应有功能之发挥。对《国家赔偿法》的修改应以保障公民权益为宗旨,扩展国家赔偿的范围,丰富归责原则体系,完善相应的法律规定,使之与其他相关制度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救济体系。  相似文献   

4.
行政追偿是我国国家赔偿法的重要内容,对其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为我国今后从立法上完善国家追偿制度提供理论支撑,也可以为我国行政追偿制度在实践中的操作提供指导。目前,我国在这一制度的设计上过于原则,急待完善和细化。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行政追偿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行政追偿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追偿人的追偿权及追偿时效应以实际履行债务为必要条件;追偿人尚未实际履行债务前,以生效法律文书提起的追偿诉讼,追偿时效中断,实体审判程序应中止;追偿人不合理的追偿主张法律不予支持等论述,对《海商法》第257条有关追偿时效问题提出具体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前大多数国家都已确立了行政追偿制度,但各国对这制度基本上都缺乏操作层面上的设计,对被追偿人权利的保护和救济更上少之又少,因此,笔者从被追偿人权利保护和救济角度行政追偿时效、行政追偿的范围和标准、行政追偿的具体程序等方面发表个人拙见。  相似文献   

7.
行政追偿制度是法治政府建设中的重要制度构成,其以推动公务人员正确履职和公民正当权益保障为价值取向,是对法治政府建设的有效回应.行政追偿制度的内部性是导致该制度难以真正落实的根本原因.故重新解读行政追偿的理论基础就在于突破其内部性的桎梏、构建行政追偿启动督促机制.针对未经诉讼的行政赔偿案件,行政赔偿义务机关将是否启动行政追偿的决定抄送监察委员会,由监察委员会对此提出监察建议;行政赔偿诉讼中,由人民法院对执法人员的行为进行司法审查,就是否启动行政追偿提出司法建议;权力监督机制常态化,在权力机关内部设立专门机构,接受行政赔偿受害人的诉求,是解除我国行政追偿制度困境的关键之举.  相似文献   

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若干问题的解释》通过确认债务加入人的追偿权,填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关于债务加入人能否向原债务人追偿这一问题的法律漏洞,完善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债务加入制度。基于当事人约定的追偿权应当区分三方共同订立债务加入合同、债务加入人与原债务人约定加入债务以及债务加入人与债权人加入债务而构建相关制度。关于基于当事人约定的追偿权制度构建,该解释采取基于不当得利、无因管理、法定连带债务或不真正连带债务路径确定,但债务加入行为大多具有担保的功能,且从有利于鼓励第三人积极加入债务出发,应当采取类推适用保证人追偿权规则的路径。对于追偿权的数额及追偿权的限制,应当在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思的基础上,分别依据追偿权性质的不同进行确定。追偿的数额原则上不得超出债务加入人承担债务的范围。  相似文献   

9.
保证人预先追偿权的本质是破产债务人的未到期的债务。其行使的时间起点应是保证人接到债权申报的通知之时,或者是得知破产公告之后。为最大限度地保护保证人的利益,应允许保证人以主债权的数额申报,而不仅仅是以其保证的份额申报。保证人可以从破产债务人处取得的财产数额,可视不同情况按不同的公式计算。关于保证人行使预先追偿权的事由,可借鉴国外立法经验,予以适当扩充,以补充我国《担保法》规定之不足。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国家赔偿法存在损害赔偿范围过于狭窄、赔偿标准实行抚慰性标准过低、追偿制度不完善等缺陷。我国应将刑讯逼供赔偿范围适度扩大到精神损害赔偿,赔偿标准应由抚慰性标准改变为补偿性标准。建立侦查羁押分离制度,完善刑讯逼供国家赔偿的追偿机制。  相似文献   

11.
国家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享有追偿权作为一项制度,这也是世界各国立法的通例。我国《国家赔偿法》第16条对行政追偿制度作了明确规定。行政追偿制度建立的功能在于监督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效率。本文通过对行政追偿权的条件、行政追偿范围的限定、行政追偿应当遵循的程序等相关问题的浅析,其目的是对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起到惩戒的作用。行政追偿制度对于公务人员依法行政、加强行政主体内部监督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工伤保险赔偿与窜三人侵权赔偿在理论和实务界均存有较多争议。而对第三人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同时构成工伤的,用人单位(包括工像保险基金)在支付工伤赔偿款之后能否向该第三人追偿的问题争议更大。就理论而言,劳动者因第三人侵权同时构成工伤的,不应获得双份赔偿。用人单位支付工伤赔偿款后实质上是替第三人履行了赔偿义务,类似“替代责任”。用人单位应享有对第三人的追偿权,该权利应纳入《社会保险法》。  相似文献   

13.
行政追偿制度是国家赔偿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的《国家赔偿法》的出台,对行政追偿制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本文指出对行政追偿的概念和性质的梳理,能够更好的促进依法行政,提升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14.
在破产案件中,保证债权的申报和确认有广狭义之分,狭义的保证债权是申报和确认是指在保证人破产时主债权人之被保证的债权的申报和确认,而广义的保证债权的申报和确认则还应该包括在主债务人破产时有保证的债权的申报和确认,这两方面的问题在实务中都容易引起争议。本文分别论述了保证人破产的情况下和债务人破产的情况下保证债权的处理。  相似文献   

15.
试论我国行政追偿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追偿制度是指行政赔偿义务机关代表国家向受害人支付赔偿费用或履行赔偿义务后,依法责令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公务人员或受委托的组织和个人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的制度。确定行政追偿标准是行政追偿制度的重要内容和实施前提,提出了确立行政追偿标准应当遵循的原则,探讨了我国现阶段应当确立的行政追偿标准。  相似文献   

16.
杨帅民 《法制与社会》2014,(32):295-296
我国法律虽然规定了保险公司在驾驶人或被保险人未取得驾驶资格、醉酒等违法情形下垫付交强险赔偿款后享有追偿权,但并未明确追偿的范围。司法实践中各地法院及法官对相关法律条文理解不一,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法律适用不统一现象。本文从文义、立法目的、公平正义等角度,结合侵权责任法原理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对该问题法律适用的统一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杨玉良 《法制与社会》2010,(17):28-28,31
行政追偿制度作为国家赔偿法的重要内容,伴随着国家赔偿法的产生而产生。行政追偿制度对于公务人员依法行政、加强行政主体内部监督、减轻国家财政负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国行政追偿制度起步较晚,存在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的地方,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行政追偿制度是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吴菲 《法制与社会》2014,(11):292-293
新修订的《国家赔偿法》首次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国家赔偿范围,体现了我国行政法制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但该法没有明确规定精神损害赔偿的具体标准,责任追偿程序也不完善,直接影响到该制度的运行效果。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若干建议,以期完善国家赔偿法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9.
付斌 《法制与社会》2013,(22):273-274
工伤社会保险与民事侵权在工伤事故领域存在着法律竞合,各国或地区解决此问题主要有取代模式、选择模式、补充模式和兼得模式四种。在工伤社会保险与民事侵权赔偿的衔接上,采用"补充模式"可以避免受工伤事故伤害的劳动者获得额外的利益,同时应全面规定工伤保险的先行支付后向工伤事故的相关责任人员的追偿权,当第三人为受害人的家庭成员或同事时,追偿情况则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