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种地不赚钱"已经成为社会中的共识.在日常生活中,农民认为,种地只能实现满足基本的粮食需求功能,不能实现发财致富的目的,由此导致许多年轻人或者能流动外出的农民都不愿意种地,并给种地贴上一种"划不来"的标签.文章通过对湖北各地经验资料的分析,认为农民种地不赚钱的社会逻辑主要在于,当首农业仍然是"靠天收"的传统精耕细作模式、投入与市场收益的反差以及土地制度与家庭规模的限制等因素.按照此社套逻辑进行推断,更是折射出当首农村社会发展所出现的问题和现象.  相似文献   

2.
今年3月,遂宁安居区委、区政府采取"四条措施",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在全区掀起农民复耕撂荒地的热潮.如今,全区有近八千名外出务工农民回家种地,复耕撂荒地1.3万亩.  相似文献   

3.
《南风窗》刊登周晓翔的文章说,近期,粮食危机正在全球局部蔓延。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及早做好准备和采取措施,消除农民种地的多种消极因素。文章指出,有关部门应采取措施让农民留恋土地,让农民切实感到种粮的诱惑。美国之所以有"自愿承担大部分世界粮食储备国家"的美称,在于他们除了有国家的信贷税收杠杆和完整的重农护粮的法律制度之外,还有持续合理的农业补贴、  相似文献   

4.
张尚武 《学习导报》2013,(11):18-19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一次讲话中说:"让农民种自己的地,打自己的粮,提高组织化行为,变得更强。"他的这番话,点明了今年中央1号文件的主旨,也回答了今后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其中包含了三层意思:一是中央十分关心农民,高度关注"三农"问题;二是一家一户的传统经营,使农业成了弱势产业,农民也成了弱势群体;三是农民还是种自己的地,但方式要变,要组织起来,由弱变强。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农村老龄化速度加快,土地流转已成必然趋势.土地是农民的依靠,保障农民权益是土地流转的基本前提.土地流转必须坚持适度有序、互利共赢的原则. 农村土地流转已成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土地流转是应对老龄化社会到来,即将出现无人种地现象的必然要求.农村年轻人去城市创业谋生,中青年农民越来越少,无人种地现象初露端倪,土地流转大势不可逆转.  相似文献   

6.
正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毋庸置疑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有人种地,而且必须有一批年轻人种地。对此,我们农村经济研究会曾在2009年就培育和造就苏州新型农民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情况告诉我们,新型农民的来源可以是多方面的,可来自农村现有的种植业、养殖业的专业大户,他们是农民中的"精明人";可来自退役军人、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者,或返乡的农民工,他们是农民中"见过世面的人",随着国家高等教育普及水平的迅速提高,大学生则成  相似文献   

7.
题解 出租反租,发包倒包,流转土地经营权 故事在人们都议论种地富不起来的时候,宁波市镇海区骆驼镇东钱村却靠种地使村集体富了起来.他们将承包给农民的土地,在农民自愿的原则下再反租过来,进行集约化经营,或者再倒包给种田大户,每年村集体可用资金有二十多万元.  相似文献   

8.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一部分农产品与国际市场关联度很大。相比较而言,美国农业生产者能够敏捷地根据市场信号调整种养结构,我国农民则转身步伐较慢,不善于"见风使舵",因此在农业竞争中往往吃亏,难以分享合理利润。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全球联系愈益密切的今天,作为市场的主体、作为新时代的农民,如果继续延续昔日的"只低头种地,不抬头看天"的习惯,不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发展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就会遭受大的冲击与损失。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问题",党中央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战略方针。本文从新型职业农民内涵解析入手,阐释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性,从精准培育对象、精准培育机制、精准培育管理、精准跟踪指导服务、精准政策扶持及绩效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培育策略。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我国"三农"工作中具有全局性、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农民问题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涵盖了农民增收、农民公共服务、农民种地、农民工、农民自身发展等各个方面,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为全面解决我国农民问题提供了新的重要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未种地却成了"全国种粮大户"。2005年,安徽省凤台县政府网站发出一条关于凤台县尚塘乡安圩村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孙庆广的报道:《农民孙庆广:租地千亩种旱稻》。报道称:  相似文献   

12.
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核心问题,农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实现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国家各项惠农支农政策的实施,农民种地积极性大大提高,土地对农民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由此引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案件也呈急速上升趋势。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问题,以期解决此类纠纷、保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护农民合法利益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李发国,一个朴实认干的庄稼汉子,村里的年轻人都称他"六哥".说起这个"全国种粮售粮大户"的人生道路,十年前应该算是个转折点. 2002年深秋,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将还没来得及收割的庄稼全捂在了地里,合民村家家户户损失惨重.眼见种地致富无望,一个灾年又雪上加霜,一些朝鲜族青壮年农民干脆把地撂荒了,成帮结伙去韩国打工.  相似文献   

14.
要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解决农民“种地能赚钱”的问题。一些先行者的探索经验可以为我们所参考和借鉴。从中不难看出,政府作为在调动农民积极性方面所起的先决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党员干部之友》2013,(5):21-21
梁山县围绕破解"三农"难题,加强服务型村级党组织建设,有效提升了村级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围绕破解农民"种地托管"的难题,由村党组织牵头开展土地托管,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中创新服务手段。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协调,在乡镇和涉农职能部门政策支持下,村级党组织直接参与或协助基层供销社托管农民土地。共探索出四条全托管模式:基层供销社领办粮食  相似文献   

16.
《南风窗》刊登周晓翔的文章说,近期,粮食危机正在全球局部蔓延。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及早做好准备和采取措施.消除农民种地的多种消极因素。文章指出.有关部门应采取措施让农民留恋土地,让农民切实感到种粮的诱惑。美国之所以有“自愿承担大部分世界粮食储备国家”的美称,在于他们除了有国家的信贷税收杠杆和完整的重农护粮的法律制度之外,还有持续合理的农业补贴、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0,(12):22-24
是农民不会种地,是工人没有技术,是城里人却被称作农民。他们,是一群跨入工业文明的庄稼人的后代;他们,是游离在城市和农村之间,面临边缘化的尴尬群体;他们,在改变着生活和生命轨迹的同时,也在改变着整个中国社会的各种规则。在城市,他们可能找不到工作,还招来白眼;回村里,他们已经不会种地,也不想种地。他们是众多的“80后”“90后”农民工。  相似文献   

18.
<正>咱们中国人爱算账。商人做生意算盈亏账,农民种地算收成账,百姓过日子算收支账,官员总结一年工作算年终账,这种年终账就是通常所说的"报告政绩"。在运用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理清政绩账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9.
李明德是庄浪县杨河乡马寺村的农民,全家5口人,他、老伴、女儿、女婿和一个外孙。提起家庭收入,李明德说,他的家庭收入有种地收入、惠农政策收入和劳务收入三项。他首先算起了种地收入。他家有10亩耕地,  相似文献   

20.
《求是》2014,(2)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这是立足国情、着眼全局、遵循发展规律、增进公平正义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在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解决好将来"谁来种地"的问题,核心是要解决好农民问题,要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农民问题,始终将其作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从而赢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主动权。在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