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记》     
正《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史记"本是古代史书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史记》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  相似文献   

2.
角楼位于福清镜洋镇西部山区。1934年8月,中共福清中心县委在这里成立。同年11月,又在这里成立了工农红军福清游击大队。游击大队以这里为基地开展武装斗争,开辟了罗汉里游击根据地。樟溪蔡三俤住房中共闽中特委成立旧址。位于镜洋镇樟溪村。1935年5月,中共莆田中心县委与中共福清中心县委在这里召开联席会议,讨论闽中地区革命形势,研究斗争策略,并成立中共闽中特委。这次会议还决定把福清和莆田两支游击队整编为闽中工农红军游击队第一支队和第二支队,在特委统一领导下,分别以罗汉里和常太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左上)  相似文献   

3.
正《史记》是汉代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也是一部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它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征和三年3000多年的历史。它是人们公认的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班固的《汉书》鼎足而立的三部大书,位列《二十四史》第一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毛泽东一生喜读《史记》,他不仅研读《史记》的视角独特,见解独具,而且善于从历史人物的人生轨迹中以史鉴今,探讨社会发展的规律,用于指导波澜壮阔的革命和建设实践,确实是空谷足音,不同凡响。  相似文献   

4.
《史记》作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既保存了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的诸多军事思想,也折射了司马迁的军事观点,两者构成了独特的《史记》军事思想.本文试从十个方面对《史记》的战略战术思想进行了简单概括.  相似文献   

5.
先秦时期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夏、商、周等历史阶段,、经过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社会形态。漫漫岁月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先秦文化,其中堪称辉煌的当属《史记》。作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至轩辕,下至汉武,记载了大约三千年的历  相似文献   

6.
本书以作者在"百家讲坛"栏目《项羽》的讲稿为基础,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和补充。全书用精辟风趣的语言、冷静严谨的分析、现代的眼光,对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进行了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7.
《当代贵州》2008,(2):44-44
本书以作者在“百家讲坛”栏目《项羽》的讲稿为基础,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和补允。全书用精辟风趣的语言、冷静严谨的分析、现代的眼光,对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进行了令人信服的评价,以项羽为什么失败为中心议题,全面阐述了项羽失败的政治因素、军事因素、性格因素等。  相似文献   

8.
赵继宁 《学习月刊》2009,(12):22-22
本文所据《史记》为中华书局点校本1982年第2版。为便检核,在有标点问题的《史记》引文后之括号内,标明,引文所在篇名、册数和页码。  相似文献   

9.
历史著作以记叙为宗,此所谓“史载笔”,“君举必书”,“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这种记叙文体又以信实为本,“信史”、“实录”,是对历史著作的充分肯定。《史记》作为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被历代史学家所推崇,享有“实录”、“信史”的殊荣。然而,这本身也说明了真实记载历史的不易。因为,一方面,“代远多伪”,“因时多诡”,真实的记载,是以对历史的甄别、考证、正确认识和公正评价为基础的;另一方面,真实的记载,最终要以对历史进行恰当地表述实现。它的记叙中有对历史的辨析与评断。  相似文献   

10.
《货殖列传》是司马迁的一篇精心之作,其内容千汇万状,将“天时、地理、人事、物情”熔于一炉,“历历如指诸掌”[1](P729),受到历代文人学者的广泛赞誉。关于《货殖列传》的研究,学者们已经从经济、地理、军事、伦理、文化地理学等不同视角出发,取得了不少成果,本文拟从风俗史角度入手,旨在考察《货殖列传》对全国各地社会风俗的建构之功及其在中国风俗史上的贡献和地位。一、《货殖列传》对社会风俗史的建构司马迁是博学通识的史学家,他撰写《史记》,创造性地运用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体相互配合的表现形式,以充分反映丰富多彩的…  相似文献   

11.
访麻田     
正40多年前我初进《人民日报》社时,见到好多当年在太行山战斗过的老新闻工作者安岗、李庄、李克林、安文一、郭渭等,他们一提到辽县(今左权县)麻田就情有独钟、滔滔不绝,纷纷竖着大拇指说:"那里山好水好,人更好!""那里是小江南小延安,贡献大!"麻田在我心中是终生向往的地方。初访麻田误打误撞登了《人民日报》1963年,我从左权县委调到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农村部当编辑。第二年国庆节组织采  相似文献   

12.
公元前七七○年,周平王为戎狄所迫,将国都从渭水之滨的镐京东徙雒邑。秦襄公以兵送平王有功,平王封之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是为秦立国之始。当时,秦还是一个地处  相似文献   

13.
战国七雄中,秦最强,这是人所熟知的。其实,这是后来的事。战国初期,论强,还要数魏。有人说,魏之强,是由于实行了李悝的改革。这话颇有些道理。李悝尽地力之教;行平籴之法,撰次诸国法,著《法经》六章。这些改革,为魏的首强地位奠定了基础。不过,“人以群分”,当时魏之贤者,显然不只李悝一人。首先,李悝之能行改革,要有魏国之君魏文侯的信用和支持。“周衰,世主无如魏文侯之贤者。”(《战国策·魏一》鲍彪注)文侯之贤,在于能尊贤用能。文侯先后任用魏成、翟璜、李悝为相。魏成向他推荐了卜子夏、段  相似文献   

14.
访秋瑾故居     
一个细雨蒙蒙的早晨,我兴致勃勃地来到绍兴的塔山脚下、鉴湖之滨的和畅堂,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辛亥革命时期的女革命家、女诗人秋瑾的故居。大门上方,悬挂着辛亥革命老人何香凝笔力遒劲的“秋瑾故居”的题匾。走过天井、餐室,来到秋瑾卧室,里面的古式雕花木床、书桌以及桌上摆着的文房四宝,都是烈士生前用过的遗物。就在牺牲的前几天,秋瑾还曾留下一些珍贵的手迹。其中,有首写给学生徐小淑的绝命诗,字里行间充满了烈士为革命不惜献出鲜血和生命的豪情壮志:“不须三尺孤坟,中国已无净土。好持一杯鲁酒,他年共唱摆仑歌。虽死犹生,牺牲尽…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李大钊诞辰120周年,6月18日我带自己的博士、硕士、博士后一起去了位于北京西单文华胡同的李大钊故居参观。这所故居是李大钊就义之前在北京住过的8所租宅之一,因李大钊一家在此住的时间最长,故北京市政府将此处定为故居。2006年2月,投入专项资金,进行搬迁、修缮,恢复故居面貌。2007年4月28日,李大钊就义80周年时,故居正式开放。  相似文献   

16.
访俄罗斯散记王治安神奇的土地到俄罗斯去!这是我多年的梦,如今梦已成真。1992年12月,笔者有幸跟随北京外文局和新闻出版署组织的考察团,赴俄罗斯考察。银燕,随着气流的震荡腾空而起,向北飞去。夜,一片银灰。坐在机舱内极目向窗外望去,机翼下是一片白茫茫的...  相似文献   

17.
访俄罗斯散记王治安红场和克里姆林宫举世瞩目的克里姆林宫和红场是人们向往的地方!考察团下榻莫斯科西南方的礼花宾馆。我们放下行装,休整了半个时辰,就去参观红场和克里姆林宫。天,说变就变。早晨,东方还冒出一缕彩霞,没过两个时辰,乌云滚滚,雾田压下,随之雪花...  相似文献   

18.
叩访花明楼     
花明楼,这好动听的地名,仿佛有一种召唤向我心头袭来。 然而,踏着残叶锦洒的小径,我却走进中华民族的伤心地。 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镇是已故国家主席刘少奇同志的故乡。“为使英灵昭永世/不使悲剧再发生”,诗人贺敬之留在这里的联句,道出了千百  相似文献   

19.
近访华西村     
今秋十月,在参加全国社科期刊发展研讨会期间,主办单位安排一次颇具教育意义的参观考察活动。一是参观了以生产销售精纺呢绒、西服为主要产品的跨行业、跨地区,集科工商贸为一体的大型乡镇企业集团——地处长江三角洲江阴市东郊的阳光集团;二是参观了驰名中外的"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实现物质精神两富有"的华西村。尤其是对华西村的参观考察,感触颇深,虽然新闻媒体播发过不少华西村的情况,也曾引起思想上的波澜和震动,但"百闻不如一见",对这个"江南第一村"又增添了直观的感悟。  相似文献   

20.
京城访穆青     
我党领导的新闻事业,树起了邹韬奋、范长江、邓拓等一座座高耸入云的丰碑,新华社原社长穆青当之无愧是继他们之后的又一大家。本身是大记者的穆青,极少接受媒体采访,因而有关他本人的情况几成一个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