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精神长城”永不倒吴富贵常洪林国营清华机械厂有两道“长城”,一道是“精神长城”一道是“物质长城”,二者相辅相成,共同维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就二者存在形式而言,“精神长城”处在最内层,其牢固与否直接影响着“物质长城”。这就是清华人坚信的理论。无论是计划...  相似文献   

2.
荣跃明 《探索与争鸣》2024,(4):35-38+177-178
<正>现代汉语中的“味道”一词,其含义一是指味,即物质(多指食物)所具有的能使舌头得到某种味觉的特性,如食物的酸甜苦辣咸等滋味;二是指物质具有的能使鼻子得到某种嗅觉的特性,如气味、香味等;三是指意味或趣味。~((1))“味道”一词的上述用法中,第一种与第二种既体现了物质可以让人感知的特性,也反映了人的感官的感知能力;而第三种用法实际上是一种比喻,即人们借用感官感受来描述事物的特点,所表达的未必是事物的自然属性,而只是人的主观情感的投射。  相似文献   

3.
舍得与得失     
把“舍得”与“得失”分开来讲,“舍得”是因果关系,即“舍”是因,“得”是果;“得失”则是并列关系,即有得就有失,有失就有得。两者反映的哲理都是深刻而耐人寻味的。“舍得”属理想主义思维,是愉快的给予或真心的施舍,表现的是气质、胸怀和境界。“得失”属现实主义思维,是以  相似文献   

4.
小城临安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么.浙江的临安就在天堂的旁边。 临安这地名绐人的印象更像是一个客栈,或害驿站,当然是通向天堂的客栈。在那里距天堂一步之遥.再回头俯瞰人寰.那种自得与从客.就使人生变得十分潇洒了。  相似文献   

5.
<正>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是用大脑生活的,用“心脏”生活的则屈指可数。物质与精神,绝大多数的人都选择了物质,很多人会认为这是实惠,其实不然。在物质生活中,他们可能是巨人,但在精神生活中却是个矮子。用“心脏”与大脑生活都是通往成功的路途,但它们因为走的路不同,所以得到的成功其价值也不同。记得曾经耳闻过的一个故事:一位富翁乘着豪华游轮到海滨度假,在  相似文献   

6.
《两岸关系》2007,(1):F0004-F0004
世界是阴与阳的构成.人活在世上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舍得是一种哲学,也是一种艺术。酒,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文化。正是因为在“舍得”与酒之间都能找到属于炎黄子孙所特有的东西.才有了今天“舍得酒”的市场定位。  相似文献   

7.
因特网与原本独立的计算机、数据库相联结,正在创造一个难以想象的赛伯空间、赛伯世界,这种过程如今每天都在进行,值得作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的思考。赛伯世界是在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基础上建造的虚拟世界,但正如virtual这个词所表达的并非某种完全的虚构一样,在一定意义上它完全真实,可以影响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数字毒品”的出现是迟早的事情,甚至也可以说现在就已经出现了,比如网络游戏。“数字毒品”联结着三个世界,不能不注意,但也不能反应过敏。  相似文献   

8.
《中国统一战线》2013,(3):73-73
1所谓“舍得”,有得必舍得,有舍必有得,舍得了才能得,舍不得就得不到。 2.雨伞说:“不能为别人挡风遮雨,谁会把你举到头上?雨鞋说:“人家把全部重量托付给我,还计较什么泥里水里?”  相似文献   

9.
道德是幸福之基 古人有言:“德者,得也”。得什么呢?一谓“得道”,一谓“得到”。所谓“得道”,就是“得道于心,外施于行”,把握人类和谐发展的伦理规律及其要求,铭记于心,并使行为符合这种伦理规律和要求,这就是道德。所谓“得到”,就是孔子讲的“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概而言之,就是践行道德能使人或多或少获得一些利益和幸福。当然由践行道德而获得的这种利益不一定是物质利益,这种幸福也不一定是物质幸福,可能更多更根本的是精神利益和精神幸福。因此,自古就有“德者,福之基也”的说法,  相似文献   

10.
就业,即人们在某种职业中从事工作和劳动。人们从事工作和劳动,是社会进行物质财富和精神创造的手段和方式,也是人们获得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以满足生存和发展需要的途径。没有就业,社会不可能进行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人们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条件和基础。所以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  相似文献   

11.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提高人的精神需求质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精神需求是人的需求的基本方面,是人所特有的。精神需求的形成是由于主体的主观心态与环境的不平衡,为了维持和恢复平衡的主观心态而产生的一种动态依赖关系和渴求状态。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突出强调:要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无疑是发展物质财富的机制,这一机制首先强化的是人的物质需求,而对人的精神需求的发展只是它的“副产品”。但不能由此断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然使道德滑坡,人的精神需求相对于物质需求而言逐渐萎缩。我们认为,从发展的长远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人的生活离不开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衣食住行等属于物质层面,它的“繁荣”或日“昌盛”,有赖于人类物质创造能力;文学、艺术、哲学、史学等,属于精神层面,它的“繁荣”或日“昌盛”,有赖于人类精神创造能力。物质创造力与精神创造力交互作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演进。  相似文献   

13.
冯立鳌 《传承》2012,(7):55-55
佛山小悦悦事件,令国人吃惊的不是车祸伤人,而是其所展现出来的某种缺失的德性精神。古人将“修身”视作治国平天下的起始步骤,正是看重个人精神文化素质在一切社会活动中的根本性作用;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也是强调生活交往中精神文化对一个人内在气质的决定。  相似文献   

14.
论精神     
人的精神体现某种“人格”、表达某种“境界”;既是一个“支柱”,又是一个“动力”。一个人是如此,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如此。精神的功能我们在致力于经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创造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必须努力创造和保持一种高度的精神文明、道德文明。我们深切地感到越是在人们热心于经济、执着于物利的时候,越需要精神家园,越不能没有高尚的人格、情怀和生活。因此,现代人重物利亦应贵精神。  相似文献   

15.
代化指标,综合言之是两个方面: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这两大根本指标可谓包罗万象,但立足于“人”这个中心项来说,也是两个方面——两个世界,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对于人自身来说。这两个世界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不可分的。当然,在个体的、局部的、短时段的范围中,物质和精神有时会不平衡、相脱离、畸轻畸重、或前或后。但是,大凡如此就会出问题,现代化亦如此。如果只有物质世界的现代化,而缺乏精神世界的现代化,那是跛足的、不全面的,因而也就不是真正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机关事务工作管钱、管物,要想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笔者认为管住人的欲望是关键。欲望,通常是指人们想达到某种目的或占有某种物质的要求。钱物是欲望的诱因,人的贪婪往往是从钱物开始的。掌握大大小小权力的机关公职人员,都有各种各样的欲望,而要满足这些欲望,少了钱物作基础不行。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获得”需要聪明.那么“放弃”则不仅需要勇气、胸怀,更需要大智慧。纵观党的90年,一些优秀的共产党人懂得放弃,敢于放弃,舍得放弃,在放弃中坚守精神高地,令人感佩。更令人敬仰。  相似文献   

18.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是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的重要理论内涵之一,是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辩证统一。这就为改变以往比较侧重于社会发展而较为忽视个人发展的片面性提供了依据,指明了两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正确方向。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互为前提和基础江泽民同志指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在这里与社会物质文化发展相对应的人…  相似文献   

19.
说“法轮功”是邪教,也许有人不相信。邪教可是“与国际恐怖主义同样可怕”的人类不醒之噩梦,“法轮功”真如邪教的梦辰一般让人惊魂不定吗?如果把“法轮功”与邪教放在一起来个“大比拼”,结论就会不言自明了。教主崇拜专家说邪教的第一大特征是教主崇拜,信徒唯教主是从,不惜为教主而生而死。北美州有一个膜拜UFO的邪教团体─—“天堂之门”,信徒们都相信教主爱泼怀特和他的妻子是天外来客,会把他们带往天国。爱泼怀特说,为了进入他所许诺的天国,“天堂之门”的信徒不仅要放弃“家庭、感情、私欲、人也甚至如果需要的活放弃你…  相似文献   

20.
洪银兴 《群众》2023,(1):22-24
<正>现代化不能只见物质不见人。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提出“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实质上是对促进人的现代化的明确要求。关于人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中就有明确的论述。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和实践进程,进一步拓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现代化的理论。中国式现代化所要促进的人的现代化,包括人的生活品质、人的精神文明程度和人的全面发展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