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琛 《新民周刊》2012,(5):28-33
我从来没有上过神坛。我常说,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我在我的书里写的是我只是一个被灯光照着的小人物,也没有说我是神坛上的。而方舟子才是自己感觉在神坛上的人,只有在神坛上的人,才永远不道歉。  相似文献   

2.
何映宇 《新民周刊》2012,(34):34-35
我一直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带给读者更多的东西,比如人性的独白,比如社会的炎凉。我想,这些东西是人类永远需要关注的命题,因此不存在"过气"的危险。他被誉为"百年一遇的作案高手"。也许是高处不胜寒,他看上去多少有些忧郁,心中藏着太多凶杀故事,  相似文献   

3.
刘放 《新民周刊》2023,(39):39-39
到一个研究会兼职,我当然要好好学习前任的工作经验。我称他为老师,他笑眯眯地摆手,说,直呼老沈好了。但他称我为老弟,我说,应该是老徒弟吧!那么,我该拜老师傅了。他又笑笑,有那么点笑纳的意思。我的这个师傅今年年满84岁。也就是说,不是真心喜欢,又干起来得心应手,他不会干这么久。业务上的事儿咱不多说了,时间已说明了许多。我俩每天必须面临的相见,就颇多趣味,相形之下让人忍俊不禁:  相似文献   

4.
"第三罗马说"与"中国论"是俄中两国在民族意识转型时期出现的一种自我身份定位的学说。从某种意义上说,两者并非菲洛费依或石介个人的观点,而是一个群体乃至整个民族对自我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观察和投射。它们是日用而不知的文化观念,是对自我、他者认知的一种符号体系。在"第三罗马说"的"我-他"对立认同建构中,他者是认知自我的前提和必要条件,缺乏他者,"我"的身份辨认则无从谈起,在对他者的征服或救助中,自身的地位和作用才得以彰显。而"中国论"中的"我"与"他者"并非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自我封闭的华夏自我中心主义占主导地位,"我"的作用和地位是文明程度和道德伦理确定下来的,无需对他者给予过多关注,甚至无须与之交往,他者未必是被认知或被征服的对象。  相似文献   

5.
七日谈     
《新民周刊》2012,(43):8-8
莫言获奖之后,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好多人问我的感受。这就像我哥娶了嫂子,洞房花烛夜,别人问我感觉怎么样。我说,祝他愉快。语出作家刘震云。等他长大后,要找个合适的时机和他说。温州幼儿园老师虐待儿童一事被曝光后,被拎耳朵男孩接受了心理干预,干预专家认为他很阳光,没有受到此次虐待事件的影响,并建议其父母采取合适的方式与他沟通...  相似文献   

6.
老曹轶事     
无论近看远看,超薄型的朱惠民都瘦得像一张交通卡。我们是柳州路上同一栋楼的邻居,有一次我正和曹景行通着话,他一旁挤眉弄眼的,我问他,怎么啦,他说,你对曹景行说,黄山茶林场的“排骨”向他问好!我照说了,那一头不禁呵呵呵地笑了起来,改用上海话说,向“排骨”问好!当年我7队的,“排骨”10队的,后来一起在“五七连队”苦熬。  相似文献   

7.
王勇 《新民周刊》2012,(8):66-68
我和他到锦晖处辞行,和他收拾好行装,送他到火车站。我真有些舍不得他,在我的学习上,就是在感情上说,虽然没有很深的历史,但我们俩算是一对同年龄、同道路、同拉Violin的良友……  相似文献   

8.
种花与读书     
江迅 《新民周刊》2012,(40):59-59
每次见梁振英,都会与他谈耕耘,听他说"花道"。梁振英喜欢爬山、游泳,也喜欢栽花种菜。在香港政坛,谁都知道他是"花痴",惜花爱草,休息日爱在家的院子里"拈花惹草"。梁振英说:"昨天我还忙里偷闲花了十分钟下种子。"问他,播了什么种?梁振英说:"一种菊花,英文叫cosmos,中文叫波斯菊。我种花经常有一些惊喜,波斯菊品种很...  相似文献   

9.
老曹酷评     
曹景行 《新民周刊》2012,(12):11-11
@王菲古琴:刚才有陌生人敲门,在门外号称是市长。看他一个人背着个双肩包,还气喘吁吁的,我不信,他给我看了身份证,态度非常谦和说他要竞选州议员,希望得到我的支持。走时还发给我广告,连声道谢……然后又敲我邻居家门去了。在美国,市长就是一份工作,没有  相似文献   

10.
爱在右边     
马亚伟 《新民周刊》2015,(22):13-13
记得恋爱的时候,我和他喜欢一起"轧马路"。那个年代,少有歌厅、咖啡厅等等,轧马路是流行的恋爱方式。每天,人约黄昏后,我们选一条干净清静的路,来回溜达。他习惯让我在右边,右边远离车辆,是最安全的地带。那时候车辆不多,僻静的路上就更少了,可他还是固执地让我在右边。他说:"有的骑自行车的小孩子很莽撞,骑个车子横冲直撞的。  相似文献   

11.
《新民周刊》2012,(7):24-25
永远被折腾的作品———这是对经典的一种定义。《西游记》里的猪八戒逼真得要吐了?《红楼梦》的"铜钱头"很雷人?《龙门飞甲》是高科技包装的败絮?……这样的吐槽,似乎已是经典翻拍的必然遭遇。为新版《西游记》呕心沥血的张纪中对恶评者很生气,他说,你们真是没教养。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美国《时代》周刊著名评论家扎卡里亚写了一篇评论,叫做《他者的崛起》,文中提出,美国应该加入世界。美国本身就是世界的一员,之所以提出要让其加入世界,扎卡里亚说,世界正在经历着近代历史第  相似文献   

13.
可以这样说,保尔·艾吕雅是从超现实主义运动中脱胎换骨而来的最好的诗人。超现实主义解体之后,他的诗风变化很大,有时我们甚至会忘记他曾与这个运动是息息相关的。当然多年创作活动留下的痕迹是难以完全洗刷掉的,即便是这首最有名又最易懂的《自由》也带有极深的超现实主义的烙印。作为诗人,艾吕雅永远也不会忘记二十年代他与布列东、阿拉贡、苏波、佩菜(B.Peret)、德斯诺斯等人一起活动的情景,  相似文献   

14.
七日谈     
《新民周刊》2012,(44):10-10
你还没提PX问题!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在记者会上提醒记者们。他说,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出现一些环境问题,这是规律。当前,中国在环境方面正处在敏感时期。我正在写自传啦,到了写这个自传的年龄,不过不着急,我不愿意匆匆忙忙的,虽然说我76岁了,网上也说我很猛,哈哈。作家张贤亮说自己正在写自传,对网上传言表示很可笑。  相似文献   

15.
安伦  崔洋 《新民周刊》2012,(40):80-83
随着麦迪加盟CBA,中国球迷有理由再次对他充满期待。麦迪,还会有多少经典可以重现?10月13日,篮球巨星特雷西·麦克格雷迪向外界正式宣布:CBA,我来了!近些年,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外援的名头一个比一个响,但麦迪的到来却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轰动。对于诸多中国球迷而言,对那位眼神永远迷离的球星有着太多的感怀,关于他和"MM...  相似文献   

16.
马亚伟 《新民周刊》2015,(21):13-13
上次我回老家,吃饭时,不经意说起最近手头有点紧张。吃过饭,老爸把我拉到一边说:"我这儿有三千块钱,你先拿去用。不过三个月后一定要还我。"我心下纳闷,老爸从来不管钱,从他身上找出10块钱都难,不过看到老爸手里的钱,我还是兴奋地说:"太好了,谢谢爸!"老爸赶紧示意我小声点,然后指指里屋。原来,老爸怕在里屋的老妈听到。我恍然大悟,老爸攒了小金库!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老爸不抽烟、不喝酒,平时花钱的地方很少,一般是花一块向老妈要一块。家里的收入都有数,这三千块钱,他得攒多久才能攒够?再说了,他攒小金库干什么?  相似文献   

17.
靠戏吃饭,天经地义。无论是现代舞、话剧还是戏曲、曲艺,创作出好作品,让观众喜欢,永远是不变的王道。尽管每个人都在劝阻,2009年,张军还是把上海昆剧团副团长的工作辞了。"你将失去一切",很多人对他说。对于成立国内首个以演员名字命名的民营昆曲院团——上海张军昆曲艺术中心,大家心里都打着问号。  相似文献   

18.
20年前,曹可凡第一次做明星访谈正遇上张国荣,让他对人物访谈产生了兴趣。10年前,张国荣离开,《可凡倾听》没能倾听到他,却在每一次遇到他的交集时,都有心留下了关于他的故事。倏忽十载过去,这些悉心收集的往事被剪辑成为50分钟长的《廿载往事·十年缅怀——纪念张国荣逝世十周年特别节目》。曹可凡说:"我和张国荣不算朋友,我也谈不上是荣迷,我们只是在茫茫人海中两次擦肩而过。今天我站在这里,给大家看这部片子,想传达的,是我对张国荣的怀念和尊重。"  相似文献   

19.
阙政 《新民周刊》2022,(29):44-45
我当了三年耶稣会的学生,那三年他们把我吓得够呛。现在轮到我吓别人了。他是紧张大师,害怕警察、害怕失控、害怕眩晕;他也是悬念大师,用经典的蒙太奇、神秘的麦高芬、对罪案的痴迷,让全世界观众为之尖叫——他就是希区柯克。法国电影新浪潮代表导演特吕弗曾说:希区柯克拍谋杀戏就像拍爱情戏,拍爱情戏则像拍谋杀戏。  相似文献   

20.
张生 《新民周刊》2012,(14):72-73
迈克说,他这次的错误是把戏剧当成了新闻。但我觉得这个错误不能只由他一个人来承担,是美国对新闻乃至对世界的戏剧化要求让他犯下了这个错误。"公知"戴西的遗憾2012年3月16日,美国"国际公共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