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学术界对于《星期评论》的历史地位已经给与充分的肯定,认为它是五四时期著名的进步刊物之一。早期共产主义者李汉俊与戴季陶、沈玄庐等人利用该刊宣传进步思想,时于中共建党起了重要的舆论宣传作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星期评论》毕竞非李汉俊等早期共产主义者着手主办的刊物,不同政见与不同的理想追求不仅使李汉俊、戴季陶分道扬镳,也使《星期评论》仅存一年而宣告停止。  相似文献   

2.
在五四新文化的熏陶下,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的毛泽东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完成了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的伟大转变,在湖南创建早期共产主义小组,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在党成立后又积极投入发展壮大党组织的革命活动中,为早期建党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3.
葛世林 《党的文献》2023,(6):105-114
在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前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与中国工人阶级的结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进而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发挥了重要的助推作用。面对建党前夕工人阶级悲惨的生存境况和工人运动对先进思想的迫切需要,先进知识分子通过开展社会调查以走进工人群体,宣传进步思想以唤醒工人的政治觉悟,推广平民教育以提高工人的文化程度,组织“真的工人团体”以有效开展工人运动。以大历史观考察建党前夕中国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相结合的背景、动因与探索进程,可以更好地揭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机理。  相似文献   

4.
开天辟地新篇章─—《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1921年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大以前,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围绕建党问题进行了讨论,通过对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第二国际修正主义、无政府主义的批判,在以马克...  相似文献   

5.
我们党早在建党初期就面临着指导思想的选择。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批判了无政府主义、改良主义等各种流派,选择了代表先进文化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思想基础,并在斗争实践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  相似文献   

6.
一、重视理论建设是我党的一大特点和优势 早在1920年11月,上海小组创办的公开刊物<共产党>月刊就开始探讨俄共(布)的建党经验和列宁的建党学说.上海小组草拟的<中国共产党宣言>还专门阐述了废除私有制,消灭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以至最终实观共产主义的主张和理想,在中国第一次系统表达了中国共产主义者的信念.在这期间,毛泽东和蔡和森就建党的理论问题进行了多次研讨,作出了突出贡献.从1920年下半年到1921年初,蔡和森几次写信给毛泽东阐述他的建党问题的主张.他认为无产阶级要革命,必须要先组织革命运动的神经中枢--共产党!并强调:这个党必须是"主义明确,方法得当,和俄一致的党","党的组织为集权组织,党的纪律为铁的纪律."毛泽东非常赞同蔡和森的意见,并强调:"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指出党必须走暴力革命的道路,夺取国家政权.这些研讨成果,表现出当时共产主义者在理论探索上的勇气和主动精神.  相似文献   

7.
<正>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也是党一贯坚持的管党治党的方略。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坚持把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原则和纪律原则同中国的建党实际相结合,确立了从严治党的基本方针。在早期共产主义者的建党活动中,"从严"的思想就已经明确提了出来,并始终贯穿到后来历次党章修改中。党的一大明确规定,党员不得具有非共产主义的思想倾向。党的二大以后,逐步建立了一整套严格的纪律  相似文献   

8.
维经斯基首次来华指导和帮助创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最初的建党思路是首先和各种革命力量取得联系,建立一个包括多种革命力量的中心组织,开展各种宣传和组织工作,然后再逐步过渡到建立纯粹的共产党组织。共产国际二大召开及其相关文件传入中国后,维经斯基帮助中共建党的思路进一步发展,开始抛弃无政府主义者,主张建立纯粹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式政党。维经斯基帮助中共建党的思路与实践,在思想上和组织上为陈独秀等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的建党活动提供了很大帮助,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陈明吾 《党史文苑》2009,(11):17-19
《共产主义与知识阶级》一文系1921年6月由武汉地区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撰写的、代表当时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最高认识水平的文章。该文显示在中国共产党建党前夕,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理解并能够在其指导下清算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对中国革命的性质进行科学分析进而时中国革命道路作出相对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正整整100年前的1920年6月,在共产国际代表的推动下,中国的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率先在中国工人阶级最密集的中心城市——上海建立。工人阶级的集聚与工人运动的发展,使上海在五四运动后成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南方重镇,上海汇聚起一批初具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等因素,为党在上海的创立奠定了基础。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积极指导和推动各地共产主义者开展建党活动。本刊为了纪念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将分两期以图文方式回顾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建和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1.
谭平山是广东党团组织的创始人之一,为广东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立做出了重大贡献。谭平山在北大接受马克思主义,创办《新潮》《政衡》《广东群报》等刊物,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广东建党奠定思想基础。陈独秀、谭平山等创立了广东早期共产党组织,谭平山先后担任中共广东支部书记、广东区委书记。谭平山担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南方分部主任,在广东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广东建党奠定阶级基础。在谭平山等努力下,广东成为全国大革命中心地区。中共早期党史上的"南谭、北李、中陈"的说法把谭平山和陈独秀、李大钊相提并论,反映出谭平山在建党时期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学说早在十月革命前很久就逐渐地进入了中国,是一些非共产主义者与早期的共产主义者如李大钊等人的功绩。由于日本的社会主义者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远远地走在中国人的前面,因此中国的一整套马克思主义的术语是以日语为中介进入中国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内第一次明确提出创建革命军队的是周恩来。1922年8月1日,旅欧的青年共产主义者在法国巴黎创办了自己的理论刊物《少年》,宣传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4.
早在中共创建之前,一些早期的共产主义者如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人就开始了对辛亥革命的思考.中共创建之后,共产党人在不掌握军事力量、自身实力十分薄弱的情况下,以文字为主要武器,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宣传工作,为自身组织的成长谋求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尤其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每逢国庆日前后,中国共产党的一些重要刊物经常发表论...  相似文献   

15.
小卡片     
正党史知识党史上的"第一"(四)最早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1920年8月,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了全国最早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俞秀松担任书记。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公开性机关刊物——《新青年》《新青年》月刊从1920年9月第八卷起,成为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公开宣传的机关刊物。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新青年》一度成为党中央的机关刊物。建党史上的第一个秘密性机关刊物——《共产  相似文献   

16.
陈爽 《党的建设》2009,(7):61-61
我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创办过多种党刊。1975年9月在上海创办的《新青年》是我党创办的第一本党刊。创办初期,它是一本宣传民主与科学的进步刊物,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正式成为党中央的理论刊物。1920年11月7日,《共产党》月刊为庆祝十月革命胜利三周年创刊,秘密发行,它在中共党刊史上首次树立起"共产党"的大旗,指导全国各地的建党工作,是各地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7.
位于霍州市东北部的北顶庙,看似平平,却在中共山西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1927年后半年至1928年春,中共山西临时省委连续3次在此召开重要会议,对指导当时全省的党建工作和革命斗争,发挥了重大作用。 由于傅懋恭(彭真)等早期共产主义者的不懈努力和太原党团组织的正确指导,临汾地区的建党工作和早期革命活动得以健康发展,大多数党的组织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大革命失败后,在蒋、阎清党反共的恶劣形势下,虽然党的个别组织遭到破坏,但基本上  相似文献   

18.
《共产党》月刊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思想建党的主阵地,围绕"为什么要建党""建设什么样的党""党的使命是什么"等基本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就思想建党集中展开了探索,明确回答了在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和建立什么样的国家的历史课题,并形成了相应的理论成果。思想建党的探索和建党思想的确立,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同与运用,以及对中国国情的理解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初步把握,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变革旧社会,建设新社会”的社会理想成为早期共产主义者的历史使命与奋斗目标,什么是旧社会、什么是新社会、如何才能实现社会变革成为亟待回答的重大理论问题。在概念内核上,早期共产主义者对于“新社会”与“旧社会”概念的认知经历了从碎片化认知、到以“人”为概念核心、再到以“社会”维度为概念核心的转变;在概念范畴上,经历了从表象化认知社会现象、到聚焦社会价值与社会建设、再到着眼社会形态与社会性质的转向。总体而言,“新社会”与“旧社会”概念的形塑过程发轫于早期共产主义者对民生疾苦的本真同情,受到社会改造思潮宏大历史背景的深刻影响,最终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而得以完成基本建构。  相似文献   

20.
在迎来建党80周年纪念日前夕。记者在浙江余姚采访期间听当地党史办同志讲了这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