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公安网络舆论生成机制的要素包括事件诱因、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众等。涉警网络舆论按其积极和消极作用,可以将其划分为破坏性的涉警舆论、中性舆论和建设性的涉警舆论等三类。公安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价值:满足网民发掘真相的动机需求,培育公安网民的理性思维能力,引导网民识别善恶、匡扶正义并提升价值观,提升公安机关自身的服务能力。公安网络舆论引导可以解决诸多问题,但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相似文献   

2.
受利益化、民意化、非理性化等因素的影响,民间网络舆论与官方舆论的分离日益凸显,由此引发的网络舆论危机此起彼伏。新形势下界定网络舆论危机,按照网络舆论的形成规律,可以总结出有组织-有利益、无组织-有利益、有组织-无利益、无组织-无利益等四类网络舆论危机的生成机制。针对网络舆论危机的生成过程采取相应的阶段应对策略,可为政府相关部门有效应对网络舆论危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网络舆论与传统媒介舆论的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播科技的发展史上,一般地说,每出现一种新的更为先进的传播媒介都会扩大人们传播新闻和发表意见的自由度。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深化,对网络舆论的研究业已成为学术界的热点。网络舆论是一把"双刃剑",需要正确的把握与引导。  相似文献   

4.
高校网络舆论的特点及其引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新时期高校网络舆论的特点、表现的主要途径和形式等方面入手,分析了目前高校网络舆论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网络传播的衍生效应与网络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加速期。在面临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各种冲突频繁发生。人们借助网络发表意见、交流观点、聚合思想、维护权益,网络舆论日益成为当下中国社会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现象。探讨网络舆论的生成原因、演变规律及风险演化就成为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课题。以人民网《2008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和《2009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所列举的40件影响较大的网络舆论事件为研究对象,基于传播学的视角探讨网络传播的衍生效应与网络舆论生成及演变的关系形成了以下观点:网络舆论具有独特的传播技术特征与传播人际特征,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诸如"意见领袖作用凸显"、"信息控制力弱化"、"舆论场加速形成"、"议程设置全民化"等一系列衍生效应,这些衍生效应对于网络舆论的生成及演变产生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张雅丽 《人民论坛》2011,(9):248-249
互联网使信息由单向流动变成了双向沟通,公众由受众变成了传播者,越来越多沉默的人通过网络发声。互联网一方面是政府掌握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为把握社会动向提供了渠道;另一方面又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网络舆论更加错综复杂。网络舆论已经成为我党执政的新挑战、新机遇。  相似文献   

7.
当前网络舆论形势与政府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使信息由单向流动变成了双向沟通,公众由受众变成了传播者,越来越多沉默的人通过网络发声。互联网一方面是政府掌握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为把握社会动向提供了渠道;另一方面又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网络舆论更加错综复杂。网络舆论已经成为我党执政的新挑战、新机遇。  相似文献   

8.
高校网络舆论领袖的作用及其引导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舆论领袖在高校网络舆情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他们加以有效引导和管理可以维护高校网络舆情的稳定性,并促进这些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从舆论领袖的相关理论入手,混合使用量化和质化研究方法,对一个高校网络舆情案例进行了分析,深入剖析了舆论领袖在高校网络舆情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引导和管理高校网络舆论领袖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正日益成为各国政府、社会组织和民众表达意志和个人观点的主要渠道之一.主要表现在信息传播与意见交互空前迅捷,网络舆论的表达诉求日益多元,一些负面的网络舆情可能对社会公共安全形成较大威胁.因此,必须对网络舆论进行引导和控制.舆论控制机制是确保网络舆论不发生变差的一系列制度、规范的总和.大体包含两大工作内容:引导和把关.所谓引导,就是在分散的网络舆论环境中建立权威和信誉,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社会主流意见,从而实现对网络舆论的引导.所谓控制,就是通过技术控制、法律规范和道德约束,消减不和谐音符,进而净化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0.
孙鹿童 《前沿》2013,(13):102-104
舆论形成作为舆论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具有很高的学历价值和研究价值.本文综述了前人对于舆论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并以2012年的热点网络舆论事件为依托,如“表哥”杨达才事件等,对形成舆论的宏观因素和一般过程深入了解,并结合舆论的个体性、群体性以及社会性影响过程,旨在为舆论引导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1.
自媒体平台为其用户提供可视化、可互动、自主发声空间的同时,也带来群体观念同质化、算法推荐信息偏好、意见领袖意识压迫等情形的出现,引发话语权集中现象。话语权力的集中导致群体极化的生成,具体表现为由真实内容缺乏的信息囚笼引发的观点极化、由专业理性缺乏的盲目跟随引发的观点极化、由过度感性驱动的价值依附引发的观点极化。话语权集中和群体极化对我国网络舆论引导、网络空间治理甚至是国家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要有效应对这一风险,应顺应自媒体时代数字化舆论发展趋势,通过强化自媒体平台主流意识形态供给机制,积极构建自媒体舆论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和引导效果评估反馈机制等,增强思想引领,净化自媒体舆论创作空间。  相似文献   

12.
公安舆论引导是当前公安机关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其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公安机关的形象、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团结。因此,公安机关应对舆论引导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网络舆论对公安工作具有重大影响,分析当前公安舆论引导工作存在的问题,研究网络环境下公安舆论引导机制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化步伐的加快,网上青年自组织发展呈现蓬勃之势。从当前来看,网上青年自组织作为青年网络社会生活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对社会和青年发展产生影响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网络舆论动员方式、网上青年自组织成员优化组合方式以及网上网下互动方式。  相似文献   

14.
网络舆论与执政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其特殊作用正日益显现,网络舆论成为社会舆论的发源地和放大器.网络舆论的兴起给执政党、各级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而执政创新是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5.
公安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公安机关、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介,三者之间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合作关系。公安机关在网络舆情处置中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在与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合作的基础上实现共同治理网络舆情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意识形态与舆论之间存在着阶级话语与全民话语、系统理论话语与日常生活话语、灌输式话语与参与式话语的话语关联,与这三个维度共同的话语关联之处即社会共同利益的契合,表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舆论之间是内在而不是外在的话语关联。在社会舆论时代,我们通过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建设,实现了意识形态对舆论的话语主导,保持了二者的内在话语关联。随着网络舆论时代到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舆论的原有话语关联发生了变化,造成阶级话语难以统领全民话语、系统理论话语被显性化网络情绪所"稀释"、灌输式话语遭遇参与式话语网络抗争等话语危机。对此,我们需要透过网络情绪把握社会现实以实现系统理论话语与日常生活话语的有效链接,需要依据网络舆情具体地把握共同利益、设置主导性议题影响全民话语,需要积极引导公众表达、讨论以化解参与式话语对灌输式话语的网络抗争。  相似文献   

17.
网络舆论生态系统只有处于一种平衡、和谐的良性发展状态,才能实现网络舆论的正向功能。网络舆论生态的自我调节能力不足、外部制约体制不健全等因素造成了网络舆论生态某些方面的失衡与错位。鉴于此,需要通过强化网络舆论的政府参与机制、完善对网络舆论的制度性规范、提升舆论主体的网络媒介素养等措施,实现网络舆论生态的均衡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时代中的视觉传播是网络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传播和影响手段,科学揭示视觉传播与网络舆论之间的关系,探讨如何有效利用、管理和控制视觉传播这一特殊的传播方式和手法,丰富和活跃网络传播内容,提高网络传播质量和效率,创建良性网络舆论,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至关重要。这一研究应该立足于中国互联网的具体实践,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建设出发去研究视觉传播与网络舆论的关系,建立视觉传播本体论、视觉传播历史论、视觉传播实践论,视觉传播安全论、视觉传播策略论,从本体、历史、实践、安全和策略等五个维度,全面深刻揭示视觉传播与网络舆论的关系,探寻网络舆论规律,为网络时代的中国舆论建设服务,在促进网络传播繁荣的同时,为维护社会稳定提供理论依据和理论服务。  相似文献   

19.
香港政府对慈善组织的监管轻门槛重运行,保障公民的结社自由与慈善自愿的权利;税收优惠复查制度保障慈善宗旨的纯洁性;对善款募捐、服务表现严格监管,保障慈善活动的透明度和问责性,但目前香港慈善监管法治机制在透明度和问责性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结合香港经验及其慈善组织立法改革动向,内地慈善组织监管机制需要降低门槛,明确监管重点,妥善处理政府与慈善组织的关系,完善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