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本文提醒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新闻出版界,提醒各级人民政府和立法执法部门,关注英语侵入汉语造成汉英混杂的现状,保卫汉语的纯洁性.建议国家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及时有效地指导、规范、监管外来语言在境内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两大语种,汉英语言和东西方文化一样存在着相同性、相似性、相融性和相异性.同时两种语言都深受其各自文化背景,尤其是宗教、神话故事和文学典故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学习和应用英语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汉英两种语言的文化共性和文化个性,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在用英语进行交际时 ,常把汉语的语言规则运用到英语语言中 ,受汉语的思维方式和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的干扰和影响而说出的或写出的不合乎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 ,称之谓中国式英语“ChinaEnglish”或“Chinglish”。本文拟从英汉两种语言的语音、词汇、句式、语篇等层面来分析中国式英语产生的内部原因。  相似文献   

4.
词汇借用是语言文化交流的记录和印证,依据词典信息建成的语料库可为词汇分析提供详实的语言材料。本文参考Cannon(1988)对英语中的汉语借词所作的统计分析,根据《汉语外来词词典》建成汉语中的英语借词(英源词)语料库,比较汉英词汇互借的异同。本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汉英词汇互借呈现三方面的特征:所借词汇总数悬殊,汉语从英语借用的词汇总数大大超过英语从汉语借用的词汇总数,前者是后者的三倍以上;所借用义项的比例具有相似性,高达93%以上的借词只借用了一个义项;所借用词语的义类有显著差别,汉语中的英语借词主要来源于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和社会科学三大领域,而英语中的汉语借词主要来源于食品饮料与生物群两个门类,多为与中国饮食文化和奇异生物有关的词语。从文化交流的角度而言,文化强势与弱势造成了所借词汇总数与义类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籍岩  杨玉萍 《青年论坛》2003,(2):103-104
本篇主要介绍了汉英语序不同的表达方式,对这两种语言中的简单句型、修饰词词语位置及表达习惯作了简单的对比,指出英语学习者学习过程中易犯的错误,帮助摆脱“用汉语学英语”的不好习惯,尽量克服“汉式英语”。  相似文献   

6.
规模性的翻译活动是导致语言借用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英语鲜有汉语借词而汉语大量吸收英语,到目前二者成为互为第一大借用语源的两大语言;从单向、不平等的"等级借用"到双向、平等的"文化借用,"发生在英汉之间语言借用的巨大变化反映了英汉翻译活动时代背景的改变,见证了英语和汉语不断增长的国际影响力以及现实社会中西文化交流的巨大变迁。  相似文献   

7.
论文化阐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磊 《青年论坛》2004,(4):107-108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我们时刻能够体会到中国文化对汉语的深刻影响,语言和文化不可分割,相辅相成。如果学习汉语,不把握汉语的文化内核及相关的社会习俗背景,就很难掌握其精髓,很难灵活而准确地运用汉语进行交际。所以,对外汉语教学既是语言教学,同时又是文化教学。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统一性,是对外汉语教学最根本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叶君 《长白学刊》2008,(4):142-144
语言具有双重身份,这决定了在语言接触中必然发生文化接触。母语者对母语与外来语的语言态度体现了其价值现,而对外来语的认同与对母语的忽略则体现了其价值观念的变化。汉语在与英语接触过程中这一问题表现得尤为严重。需要人们进行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应该服务于国家文化战略,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建设文化软实力服务,但是,目前汉语国际推广事业仍然固守着旧的观念,重语言,轻文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中只重视语言学和教学法;在汉语教师志愿者选拔和培训工作中轻视文化;全国各高校从事对外教学的学院仍然只是语言教学机构;关于汉语国际推广的科研工作很少涉及文化问题。  相似文献   

10.
吴俐 《湖北社会科学》2007,(12):130-131
思维方式是沟通语言与文化的桥梁。由于中西思维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中西思维方式在中西文化及汉英语言中必然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英语语言注重形式的连贯,多用连接词来衔接语句,具有形合特征;而汉语语言却依据句与句间的逻辑关系来顺畅语言,是一种意会式语言。这都是与中方思维注重整体和谐,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往往从人出发,而西方思维去擅长分析,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更重视客体的缘故。  相似文献   

11.
反义同词是一种特殊词汇现象,在汉语和英语中都有所体现。汉语的反义同词主要包括一词兼有正反二义和正反义词同源。英语反义同词的产生也有其历时和共时原因。本文通过汉英反义同词现象的对比研究,对其分类和产生原因作了详细论述,以说明正确掌握反义同词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四季”意象在汉英诗歌中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英两种语言源于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因此,“四季”意象在汉英诗歌中也分别体现出不同的文化意蕴。四季的轮回,年复一年,给古今中外的诗人留下了多少感叹,以季节词为意象的诗歌比比皆是。因各地四季的自然特征有一致性,汉英诗歌“四季”意象的寓意有很多相同之处。但是,受不同气候、地理、文化、审美情趣的影响,“四季”意象的含义也存在着差异,表现出汉英各自民族的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13.
武汉城市形象建设与公示语汉英翻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个城市规范、准确、地道的英语公示语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国际语言环境、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尽管武汉市拥有城市形象建设的许多优势,但仍然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固然很多,但落后的英语公示语建设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本文提出了公示语及其汉英翻译的原则和方法,列举了武汉市公示语汉英翻译中出现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规范英语公示语、促进武汉市城市形象建设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李军 《前沿》2012,(12):139-140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英语作为世界的通用语言,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英语是一门语言类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在英语国家,英语有很多的表达方式,俚语就是其中之一,并且被广泛地应用。俚语是语言的一个特殊分支,随着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俚语在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已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因此,对英语俚语的语言文化和社会文化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今语言学的重要课题。英语俚语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促进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通。本文主要对英语俚语的语言文化和社会文化进行分析,探讨了英语俚语的社会功能,阐述了英语俚语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而促进英语语言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民族文化的忧患--英语的强势地位与汉语文化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的弱势地位并不完全源于西方语言的强权,汉语本身未完成必要的历时性革命是更根本的原因。振兴汉语文化,应致力汉语文化的复兴。首先,汉语要经历从前代到现代的转型,破除积淀在汉语字、词、句子、文本中的等级观念、中心主义、家族本位思想,以自由、民主、公平、实证等理念扬弃之;其次,汉语以自身为本体进行宏大建构,向传统借力,以现代视角领受传统文化,全面再生汉语诞生后的全部中国文化;第三,目前支配汉语知识分子的继承/借鉴的二分法将被超越,汉语知识分子以统摄一切文化资源的态势成为原创汉语文化的承载者和主体。  相似文献   

16.
张京华 《青年论坛》2007,(2):123-12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通过语言得到传播,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互为依存。英语教师不但要给学生讲解语言知识,还要传授文化知识,将语言与文化融为一体,使学生真正融会贯通,促进语言的内化。英语课堂教学要服务于实践,为社会培养既熟练掌握语言知识,又通晓西方文化的涉外复合型人才,以满足时代和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刘志成 《思想战线》2013,(Z1):210-211
语言作为记录文化的符号系统,语言和文化相互影响和制约。颜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对其认知的差异取决于认知的主体,不同的文化环境影响不同的认知主体,这就会导致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对颜色的表征不一样,本文通过对比英汉语中由于文化的差异性导致对黄色语义的认知差异,来说明语言的社会性,语言的教学和研究必须以研究文化为前提。  相似文献   

18.
原文娟 《传承》2012,(16):66-67
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语言教学,也是一种文化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必须处理好文化和语言的关系。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旨在帮助学习者增加学习汉语的兴趣,提高学习汉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了解中国文化,语言是必不可少的切入点。语言是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关键,文化的发展反过来也使语言更加丰富而缜密。汉语随着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地更新,一些古老的用法也随之流失,但时代的前进并没有完全洗刷掉汉语的古老意涵,一些东西留存了下来,尤其是在方言里,从而使我们得以对古老的文化追根溯源。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由于受功利主义的影响,大学英语教学过分偏重其工具性的特点,反映在课堂上就是过分重视语言基本技能的教学,忽略了语言人文性的特点,即忽视了文化的导入。本文从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出发,重点分析了英语语言的文化功能,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文化缺失现象,提出了将文化导入课堂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