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郁鸿胜 《中国发展》2013,13(3):70-75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大国在海洋资源、海权以及海洋经济等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中国高度重视海洋发展,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奋斗目标,明确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海洋经济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为落实中国海洋战略,该文对发达国家的海洋战略进行分析,总结国际海洋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与内容,为中国海洋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后,作为地球表面最大的公共空间以及资源的宝库和经济全球化的载体,海洋的战略地位在上升,围绕海洋展开的争夺日趋激烈。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陆海复合型国家,中国开始坚定地释放其海权潜力。中国的战略家为其设计了三种海权战略:无足轻重的海权、辅助性海权以及主导性海权。笔者认为,形势的发展以及国家利益的需要使主导性海权成为中国最为科学合理的海权战略选择。执行该战略,中国有必要拓展其战略海疆。因此,中国必须在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诸多方面做好准备,这同时也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后,海洋的战略地位日益提高。在当今乃至未来,中国的国家利益拓展、国家安全威胁、军事斗争焦点皆在海洋。发展海权和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这需要发展强大的海军,其可行途径是:明确海军的角色定位,制定正确的建设思路;加强海军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作战能力;加强非军事行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新东方》2015,(1)
新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我国全方位开放重大战略布局的组成部分,体现了我国和平发展的基本国策和建设海洋强国的内在精神,承载着我国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周边外交政策,也是我国应对海权斗争的基本对策之一。新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有赖于广泛的国际合作和发展海洋经济。海南地处我国海疆和国际海上交通要道,在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应发挥枢纽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东方》2016,(3)
根据孙中山长期以海洋为平台的革命活动,及其一系列关于海洋战略、海洋经济等讲话和行动,归纳出孙中山的海洋观,包括海权至上、建设海军、发展海洋经济、海南建省等,成为孙中山学说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革命理论价值。在当今背景下,孙中山海洋观,仍然是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大国和海洋强国的指导方针,也为建设"一带一路"提供不可或缺参考,具有重要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和平发展的海洋战略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历荣  陈湘舸 《求索》2007,(7):33-36
中国选择和坚持的是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而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与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面对严峻的海上形势,中国要真正实现和平发展,其海洋战略就必须明确提出自己的海权观、海洋权益;积极推进中国与海洋大国及周边国家的海上合作;重视发展海洋经济,融入国际市场;力求和平解决海洋争端,追求合作安全;建立强大的海上力量,以应对来自海洋方向上的挑战;积极强化同主要大国的战略关系,深化战略合作。  相似文献   

7.
林西西 《新东方》2013,(6):43-44,45,4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表明我党加快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步伐。海南作为全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份,应把发展海洋旅游业作为建设"海洋强省"的重中之重。笔者采用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为研究基础,从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及支持产业表现、企业的战略结构与同业竞争四个基本要素,分析海南海洋旅游业竞争力现状,并就提升海南海洋旅游业竞争力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国际时势变迁深刻影响海洋秩序构建。在新型海洋秩序视角下,我国需要在认清传统的以支配性与霸权性为特点的海权观念的基础上,积极倡导构建以平等互惠和合作共赢为精神实质的新型海洋秩序观,并以此制定实施科学有效的海洋权益保障政策。  相似文献   

9.
彭澎 《同舟共进》2013,(11):16-17
近20年来,我国海洋经济以两位数的年增长率快速发展,同期,世界海洋经济发展也步入了快车道,并与领土、资源、航线等战略争端联系在一起,海权之争有重于陆权之争的趋势。学者彭澎认为,作为中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广东海洋经济的发展应走在全国的前列。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彭澎。【海洋经济正成为“香饽饽”】《同舟共进》:海洋经济现正成为世界经济的“香饽饽”,我国海洋经济目前的发展如何?彭澎:现代海洋经济,指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及与之相关的服务性产业活动,涉及第一、二、三产业各领域。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开发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海底区域作为未来最具经济潜力的区域和国家发展战略拓展的重要支点,是国家未来海洋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由于受传统海权观念的影响,缺乏对国际海底区域资源进行长远的开发战略,导致开发利用步伐缓慢;只有确立明确的远洋开发战略,通过积极的保护性法律法规和鼓励性政策,促使投资主体的广泛化,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以及技术保障的社会化,并以强大的海上安全保障力量为后盾,才能全面经略海洋,切实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历史上形成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保持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实施中西部开放与国家海洋战略,构建起连接沿海与内陆地区的战略支点。广西地理区位与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使其完全具备了构建新“战略支点”的基础和条件。广西新“战略支点”建设必须建立在对自身优势与条件的准确把握上,把深化以广西为起点和中介枢纽的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关系作为重中之重,选准区域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加强通道与物流基础建设,大力发展现代产业,立足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谋求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广西区域协调发展布局,强化战略平台的国家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刘凯春 《理论月刊》2000,(12):10-13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机遇和挑战,研究国际人才流动与竞争的基本规律及发展趋势,分析我国引进国外智力的历史、现状、基本特点、主要问题,提出智力引进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战略和工作对策,对我国发展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卢黄熙 《岭南学刊》2015,(2):110-114
从战略高度强化海洋观念,必须树立和强化建设海洋强国观念,树立和强化海洋国土战略资源库的观念,树立和强化海上交通生命线的观念。现代海权的主题是争夺海洋权益,控制海洋就必须发展海军。加强海防建设,必须谋划好海防战略,而海防战略的关键是海军战略。  相似文献   

14.
王恺 《现代领导》2005,(7):24-24
“再干三五年,实现新跨越”,关键在干部,关键在人才,关键在提高执政能力。对县以下而言,提高执政能力,最主要的是提高发展一方经济的能力,致富一方百姓的能力,维护一方稳定的能力。因此,我们着力构建县域党管人才的新机制,为江都提供一个竞争激励,引才引智、创业发展、信息网络、沟通服务的平台,为推进科学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5.
江红义 《新东方》2013,(2):14-19
行政监察与监视执法具有完全不同的内涵与属性。然而,我国海洋行政管理实践领域与理论研究领域,在监督海洋行政相对人问题上,两者存在相互替代甚至混合使用的现象。这一现象表明我国海洋行政管理学科在理论构建与发展程度上的不成熟。基于提高我国政府海洋管理能力,以便更好地维护海洋权益、实施海洋战略的需要,构建一门规范的海洋行政管理学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中国自古"重陆轻海"的思想致使近代在海洋权益争夺和保护上突显弱势,而海洋利益如今正成为国家核心利益的重要部分,加强海权战略部署是海洋利益的重要战略保障,本文着重对中国海权战略部署展开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内在关联,是在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的基本要求。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新发展阶段确立了新发展理念的实践基础和新发展格局的服务大局,新发展理念确立了新发展阶段的价值导向和新发展格局的基本遵循,新发展格局确立了新发展阶段的经济战略和新发展理念的践行对象。  相似文献   

18.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特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目前流行和最新的国际贸易理论学说。该理论突破了各种比较优势理论的分析方法,为国际贸易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分析框架。该理论对我国制定外贸发展战略和发展对外贸易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就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和评析,以促进我国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站在现代化建设的新起点上,谋划布局重大战略平台,既是浙江全面对接融入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抢占区域竞争"制高点"的现实路径.当前,浙江应按照"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突出优势导向、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绩效导向,进一步聚力培育影响资源配置的高能级战略平台,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20.
赵狄娜 《小康》2023,(19):26-29
<正>当下,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海洋新秩序的构建增加了海洋强国建设的外部矛盾和风险,国内推进高质量发展对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向海洋则兴,放弃海洋则衰;国强则海权强,国弱则海权弱。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建设海洋强国。《2022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经初步核算,2022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94628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