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代公安院校应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将红色基因与训词精神融入公安教育,坚持德法兼修,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政法预备队伍。将红色基因与训词精神融入公安教育,有助于公安院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与职业道德观,达成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出的建设德才兼备公安法治队伍目标。公安院校要通过明确教育定位、打造特色教育体系,丰富思政课程、创新课程思政,依托信息技术、拓宽学习路径,改进考核标准,强调德法兼修等方式,实现铸魂育警与知识育警,从而培养出既适应法治现代化发展需要,又满足人民群众期待的公安法治人才。  相似文献   

2.
中学思政课教师树立德法兼修教学理念是中学思政课“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内在要求,也是德治和法治价值一致、道德和法律相互转化以及中学思政课教学目标一致的必然要求。为了培养德法兼修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横向有机融合和纵向有机衔接,做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做好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建设是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合同法教学应当紧扣职业教育发展特点,通过课程内容和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形成合力,实现课程育人和思政育人双重目标。结合合同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分析课程内容特点,精心选取待融入的思政元素,巧妙设置元素融入点,以求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更好地实现培养德法兼修的实用型人才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4.
<正>厉行法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我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公安机关担负着十分繁重的法治建设的任务。而公安机关法治人才的培养是完成好这一重要任务的必备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德法兼修的法学教育的目标,为新时代公安院校法学教育指明了方向。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结合公安  相似文献   

5.
法学专业课教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推进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有助于法学教育服务大局、有助于提升法学专业课的育人效果。然而,通过实证调研发现,法学专业课课程思政全覆盖尚有一定差距,这与法学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到位、实施课程思政的意识不强和能力不足密切相关。法学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和能力欠缺是多元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法学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有其自身的困难、隐性思政教育有别于显性专业教育和相关配套措施不健全。为了提升法学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应当转变理念,打造示范团队,健全培训机制和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6.
过硬政法队伍是法治中国建设和平安中国建设的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印发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也分别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研究这些规范性文件对法学教育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包括坚持德法兼修、增强政治意识;培养法学伦理、强化职业操守;增强问题意识、明确实践导向等。  相似文献   

7.
加强和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是高职院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度不强、课程思政建设深度和广度不够、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重视程度不高、教师素养与课程思政建设要求不匹配”等问题,围绕“如何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合,建构系统科学的课程思政体系,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素养”等难点,进一步加强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机制建设,推动高职课程思政建设不断推陈出新,是我们当前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事关课程思政建设成败,必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特别是“德法兼修”理念的凸显,对该学科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我国有着深厚历史和文化根基的“德主刑辅”思想,对我们重新思考厘定“德”“法”的作用、把握处理好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关系、贯彻落实好新课标具有启示意义。基于“德主刑辅”思想探讨道德与法治课程与教学实效性的增强,需要我们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重申“以德为先”;提升教师的道德领导力,充分发挥教师主体的价值引导作用;注重寻求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内容的关联点,促进二者的相辅相成;强化情感教育的渗透,发挥情感教育感化心灵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加强公安法学"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彰显公安院校性质,突出院校特色.构建公安法学"课程思政"育人机制符合公安院校全员育人的理念.公安法学"课程思政"也是一项全课程育人的实践探索,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公安法学教师要从学科知识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学科发展史中蕴含的德育资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中提炼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依靠自身的情怀与智慧言传身教,实现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0.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需要将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五大模块分别融入通识教育、学科教育和实践教育三类课程,充分发挥道德引领、知识浸润、素质拓展的育人功能,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格局。通过差序化开辟思政课程建设“主战场”、打造行为世范的教师队伍“主力军”、拓展智能化时代课堂教学“主渠道”等创新路径,可持续赋能课程思政教育提质增效,与时俱进培养拥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有为青年。  相似文献   

11.
课程思政是中职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举措。基于三全育人理念,遵循“构建全方位育人渠道、打通全过程育人空间、形成全员育人合力”的实践逻辑,可通过“专业-模块-课程”“校内教学课堂-校外活动课堂-服务社会课堂”“教师-导师-名师”三链路推动课程思政建设。通过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的统一、校内课堂与校外活动的耦合、专职与兼职师资的联动为目标育人、课堂育人、协同育人赋能,深化育人方位、拓展育人课堂、充实思政资源、凝聚育人合力,落实思政育人功能,不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质增效,全面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2.
刘瑞 《思想战线》2023,49(1):165-172
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课程”工具理性与“思政”价值理性的二元对立使“育才”与“育人”呈现脱节状态,影响着“课程思政”工作目标的实现。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共同体旨在打破“育才”与“育人”的壁垒局面,汇聚成立德树人的整体合力。围绕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以强化政治引领,增进价值认同为根本;以落实主体责任,完善育人格局为抓手;以创新协作机制,促进协同发展为动力;以统筹各类资源,落实激励保障为依托,科学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共同体,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共同赋能、立德树人工程的圈层效应,全面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3.
方乐 《群众》2022,(4):48-49
<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法治理论研究和宣传,加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落实到各法学学科的教材编写和教学工作中,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家国情怀、扎实法学根底的法治人才。”这对新时代加强法学基础理论研究创新与法学教育改革发展、切实做好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做好高等院校法学教育与法治人才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14.
“司法警察执法实务”是高等职业教育司法警务专业的主干课程。从培养目标上看,司法警务专业主要培养适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警务工作需要的一线应用型人才,同时体现“法”和“警”的行业特征。“法”,是培养目标未来的工作服务对象,“警”,是培养目标未来从事的职业。因此,要建设好“司法警察执法实务”课程乃至司法警务专业,必须立足于“法”和“警”的双重向度,对课程定位、教学内容、实训环节、教学方法等进行系列改革。  相似文献   

15.
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背景下,高中法治教育校本课程既要注重与其他学段的连贯性,又要注重差异性。作为统编教材的必要补充,在课程构建中要坚持以生为本,明确开发利用的出发点;要精选内容形式,凸显开发利用的闪光点;要创新评价方式,激活开发利用的拓展点,由此实现学段纵向衔接、逐层递进,学科、课程协同联动,完善课程教材体系,系统进行法治教育,更好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法治素养需求。与此同时,应对高中法治教育校本课程的评价方式进行调整,做到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校园评价与社会评价、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三个相统一”。  相似文献   

16.
林建  康波 《公安教育》2023,(8):63-66
<正>课程思政是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旨在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公安院校课程思政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课程思政必须和数字化相结合,才能真正建设高质量课程,培养高质量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建设的加速推进,国家、社会、行业企业对高素质应用型法治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对当前高职院校法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本文首先从新时代高职院校法学教育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入手,进而分析当前高职院校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学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学质量的对策建议,为进一步改进高职院校法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全面分析普体教育的内涵与育人价值,精准把握其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对高职院校推进普体教育的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形成合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总结普体教育中的思政元素及思政育人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高职院校普体教育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渗透的具体实现路径,以更好地实现普体教育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9.
高校法学教师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是高校法学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引擎,在此背景下催生高等教育生态体系的新一轮变革。我国法学教师评价体系不完善、重论文轻教学、价值取向偏差、评价标准模糊、同质化严重等顽疴尚未解决,互联网技术浪潮的冲击对高校法学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又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迫切需要建立科学、完备的高校法学教师评价制度体系,注重师德、政治修养及文化自信的定性指标考量,科学设计教学工作量化评价标准,增加信息素养与相应能力的考核评价,建立兼顾理论与实践的分类考核评价,为高校法学教育体制内涵式发展、培育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提供完善的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20.
社会经济文化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计算机新兴领域不断兴起,高等教育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必须不断更新才能适应发展的需求。作为计算机专业近年来新的教学领域,云计算课程的教学也在不断革新不断探索。与课程思政的不断融合,将从政策、技术及思想层面为高职院校的云计算课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从而推动高职院校计算机学科建设和高职应用型计算机软件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