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永辉 《人大建设》2014,(12):40-42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人民法院第四个五年改革纲要》对此也规定了更加明确的改革措施。作为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合议制改革能否实现"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改革目标,事关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的成败。就法院今后如何深入推进合议制改革,笔者提出以下思考与建议。统筹资源:内涵式发展思路组建新型审判团队新型合议庭改革作为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其必然要求司法主体全部参与。首先,需要对法院所有的人力资源进行科学分类。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2.
西方司法能动主义或司法的能动性是相对司法克制主义的用语,实践形态和社会评价不一。中国语境下的"能动司法"理念重在发挥司法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为党和国家大局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从特征上看,能动司法的核心是实现法院的政治功能,功能是建立多元的纠纷解决机制,定位是遵循人民司法路线。建立便民诉讼机制、积极主动调研、延伸司法服务是具体实践形态。  相似文献   

3.
周晖国 《群众》2009,(6):48-49
去年以来,南京市受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经济纠纷明显增加。面对困难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的司法任务,南京两级法院紧紧围绕市委“保增长、促转型”的要求,不断强化服务大局意识.积极发挥司法能动作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及时妥善化解纠纷,一大批涉诉企业在司法帮助下通过重整程序获得新生,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4.
社区法院的设立是美国法院在"影响生活质量"等违法犯罪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开展的一项司法改革。法院与政府、社会组织等合作,运用法律、医疗、教育等措施,改变违法者的行为方式,恢复社区秩序,从源头上阻止犯罪的发生。该项改革具有借鉴意义,人民法院可以采取"设立问题解决型法院、探索恢复性司法模式、加强程序正义制度设计"等举措,实现特定类型犯罪的源头治理。  相似文献   

5.
张毓富 《人民论坛》2014,(8):122-124
司法体制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实现审判公正。文章认为保障审判公正必须实现审判现代化。审判现代化包括:法院去地方化、法院去行政化、法院去利益部门化、法官去裁量"自由化"、法官考核规范化、审判流程公开化和三审终审制度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司法公正是衡量中国法治水平高低的关键维度之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中国司法改革指明了方向。根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法院改革应着重在五个方面进行突破:审判独立、严格司法、有效监督、提高素质、锐意创新。审判独立是司法改革和法治建设问题的焦点,严格司法是对具体司法行为的基本要求,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是解决司法突出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能更好地发挥法院的护航作用,加强实践和理论创新使法院能更好地适应法治中国建设的要求。司法改革经验需要不断总结,并上升为司法理论,成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正是以"实践、实证、实验"为方法论特色的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司法改革与宪法的关系集中到司法独立这一权力分配的问题上来,将司法的技术化要求与国家的宪政环境结合起来探讨司法独立在中国遭遇的困境: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人大的不规范监督,行政权的强势,检察权的异位以及法院内部的短识性改革行为,导致中国的法院达不到司法独立的最低要求,这种司法体制内外的恶性循环状态迫切需要突破司法独立这一关键点.  相似文献   

8.
政府预算治理是政府财政治理的核心。目前,我国政府预算治理模式正处于由"前预算时代"向"预算时代"转型过程中,政府预算改革面临着权力碎片化、功能碎片化、制度碎片化及信息碎片化等现象,需要将整体性治理作为分析工具,对权力、功能、制度和信息进行协调与整合,实现整体性政府预算治理。  相似文献   

9.
《电子政务》2008,(3):245-247
一、业务需求背景 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管理和应用实践,有关的信息系统在北京市各级法院的司法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法院"公正与效率"、"司法为民"的工作主题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司法体制改革的进程加快和法院综合应用要求的提高,已有的应用系统在功能扩展、数据类型、数据综合利用等方面与法院业务需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主要原因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法院调解制度改革与完善,不能仅仅基于旧有诉讼模式产生的司法实践问题而去怀疑法院调解的价值和现有的调审结构,而应当在转换诉讼模式、建构新的诉讼制度的前提背景下,从法院调解制度的性质去思考和决定该制度的取舍、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