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方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合力育人是构建“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的重点。当前,在推进合力育人过程中依然存在教师协同、内容协同、方法协同、机制协同等方面的问题。为解决这些困境,必须联合教师队伍、整合育人内容、创新育人方法、理顺育人机制,多方协同形成育人合力,提升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2.
课程思政是中职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举措。基于三全育人理念,遵循“构建全方位育人渠道、打通全过程育人空间、形成全员育人合力”的实践逻辑,可通过“专业-模块-课程”“校内教学课堂-校外活动课堂-服务社会课堂”“教师-导师-名师”三链路推动课程思政建设。通过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的统一、校内课堂与校外活动的耦合、专职与兼职师资的联动为目标育人、课堂育人、协同育人赋能,深化育人方位、拓展育人课堂、充实思政资源、凝聚育人合力,落实思政育人功能,不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质增效,全面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3.
刘瑞 《思想战线》2023,49(1):165-172
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课程”工具理性与“思政”价值理性的二元对立使“育才”与“育人”呈现脱节状态,影响着“课程思政”工作目标的实现。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共同体旨在打破“育才”与“育人”的壁垒局面,汇聚成立德树人的整体合力。围绕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以强化政治引领,增进价值认同为根本;以落实主体责任,完善育人格局为抓手;以创新协作机制,促进协同发展为动力;以统筹各类资源,落实激励保障为依托,科学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共同体,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共同赋能、立德树人工程的圈层效应,全面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4.
基于三全育人和协同育人的理念,以植物生长为视角丰富课程思政理念内涵,建立起"土、根、茎、蒂、果"与专业课课程思政各关键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借鉴植物生长过程中保障与促进养料和水分传递的做法,研究探索出一套具有推广性和指导意义,适合土木类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建设策略——"沃土、强根、护茎、固蒂",并在该理念和策略的指引下,从...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构建以服务学生为中心的协同育人机制,是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的客观要求。要充分利用网络新技术,狠抓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以服务学生为中心的协同育人机制,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重在机制建设,高校要加强课程融入、文化陶冶、实践内化、制度保障、研究解读五大机制建设,实现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单一载体向多元载体、显性灌输向多维渗透、单一渠道向协同育人、知识教化向价值引领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大学语文》课程作为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基础性课程,在文化育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从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对提高高职学生文化素质、智能、综合素质、职业素质四个方面,分析了《大学语文》课程在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中的作用,希望能够为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工作的开展和《大学语文》课程的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应用写作》课程旨在提升大学生写作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政治性、规范性、社会性、对话性,是一门兼具技术技能与思政教育的课程。传统的《应用写作》课程由于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资源贫乏,缺乏互动性,效果并不理想,导致这门课程有边缘化的趋势。为了更好地发挥这门课程的实际育人效果,应当综合运用实体课堂、网络平台、校园实践、社会实践、跨学科资源等,通过校企(行)合作改革教材,实现高质量的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9.
东西部协作“政校企”协同育人,不仅可以化解以往专业教学与行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还可以化解校内教师和教学资源不充足、理论教学与实践相脱离等难题。为此,要准确定位政府、学校、企业在协同育人中的角色,共同促进人才的发展,推进西部地区优秀人才队伍的建设。文章针对“政校企”协同育人的内涵及“政校企”协同育人的意义等进行了探究与分析,提出了协同育人的有效策略,以助力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有关课程思政的研究方兴未艾,但涉及专业类的课程思政研究尚不多见.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得益彰,真正发挥协同育人效用,以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为例,可着眼于师德师风、政治导向、核心价值、职业素养与创新精神等五大课程思政建设基本要素,针对行政管理专业主干课程的课程思政主要任务,通过加强...  相似文献   

11.
针对广东省高职教育发展战略和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需求,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围绕提高创新能力这一核心目标,在艺术设计专业群进行试点,创建了艺术设计协同育人平台,经过探索与实践,提出了协同育人平台建设的路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12.
蔡紫峰 《就业与保障》2023,(12):172-174
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因此,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端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此,文章分析了“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从构建以育人为核心的互助式多员协同、以授课为核心的“双课堂”培养模式及以制度为基础的校内外共建体系三方面提出了解决路径,形成长效的育人机制,以期为高校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是指二者在育人目标、价值导向和建设发展步调上要保持协调一致。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符合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回应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现实挑战。要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应着重从课程开发、教师队伍建设和制度创新三方面入手,促进二者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郑群 《公安教育》2020,(3):68-71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简称"四十条")明确提出:构建全方位全过程深融合的协同育人新机制。包括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实践育人平台建设、强化科教协同育人、深化国际合作育人、深化协同育人重点领域改革。(1)这是我国高等人才培养内涵式发展的改革需求,更是新时代社会实践对高素质专门人才的迫切呼唤。这种协同育人新机制在公安高校体现为"四个合作",即"校局合作、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5.
雷建志 《创造》2001,(3):45-46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中学课程培养目标中明确要求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水平、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 "。体育教学要进行素质教育,教材中具体在下述三个方面有所体现:①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即使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提高。②让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奠定基础。③陶冶情操,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贯彻 "育人 "第一宗旨,使学生身心都得到发展,以实现体育教学的目的。   在体育教学大纲中把德育作为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对个人、社会、民族的涵养作用,文化的力量不断凸显,高校文化育人的内涵不断丰富,育人形式不断创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包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来实施文化育人;在激发文化育人的内生动力中构建长效机制;紧密跟进时代发展趋势推进网络文化育人进程,这些经验都是新时代我们做好文化育人工作的宝贵财富。展望未来,步入新时代的高校要注重文化育人的整体设计和系统构建,以关切和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构建和完善文化育人的长效机制为关键,以建设和坚守网络文化育人阵地为重点,不断推动文化育人工作向好、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讲好中国故事,是思政教师的时代使命,也是素养育人的实践要求。坚持故事思政教学主张,要求教师以中国故事为载体,以育人目标为导向,以培育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设计“解决问题”的故事任务,引导学生感受故事之中的真善美。制定素养评价指标,落实“教学评一体”理念,构建有跨度的教研共同体,鼓励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教师进行深度协同,共筑育人合力,为培育时代新人打牢思想基础。1.选好故事是前提。一是选用主题故事,以“标”定教明尺度。  相似文献   

18.
莫坷  谢丁林 《传承》2014,(2):50-51
在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应具备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较强的文化辨别能力、文化成果学习能力、文化育人能力和协同创新能力。要加强高校辅导员文化素质建设,必须建立完善的准入机制,实施有效的培训机制,强化文化导向,加强辅导员团队文化建设,增强辅导员文化自觉,营造辅导员文化育人氛围。  相似文献   

19.
充分发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以核心价值观为引导,建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质量保障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实现的目标。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课题,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以课堂教学、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管理服务三方要素为抓手,探索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中介系统性、教育目标一致性以及教育过程延续性的一体化特点,按照以人为本、遵循规律、知行统一和协同联动的实施原则,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一体化、教育队伍一体化和教育方法一体化的协同良性发展。以积极引导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形成有力的协同机制,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与氛围。  相似文献   

20.
严楠  王飞 《就业与保障》2023,(3):187-189
文章简要概述了江海红色文化与高校人才培养育人共同体的概念,通过透视江海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过程的重要意义及存在的问题,从拓展江海红色文化的研究广度和深度、创新江海红色文化的融入路径、健全江海红色文化融入的评价机制等三方面探索了江海红色文化融入高校人才培养育人共同体的实施路径,以推动江海红色文化在高校人才培养育人共同体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