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丛 《当代广西》2009,(15):16-17
创业是“富民之本、发展之基、活力之源”。促进全民创业,既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应时之策,又是实现广西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长远之计。  相似文献   

2.
《八桂侨刊》2003,(3):55-55
扇面书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成,据唐代张彦远著的《历代名画记》记载:三国时期“杨修与魏太祖(曹操)画扇误点成蝇。”再有《晋书·王羲之传)一文中记载了王羲之为蕺山老妇题扇之事。周密《浩然斋雅谈》一书亦载有宋代大诗人陆游应人之请在扇上题诗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正式提出“生态文明”这个理念,得民心,顺民意。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加强监督,为和谐提供有力的保障。武夷山是一座以山命名的城市,目标是建设国际性旅游度假城市。生态是武夷山立市之本,发展之基,是旅游经济之命脉。市人大常委会根据武夷山的特色,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人大监督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山不藏人人藏人” 毛泽东说:“兵民是胜利之本。”说的是群众路线是革命胜利的法宝。冯白驹用“山不藏人人藏人”这一生动简朴的话总结了琼崖革命长期坚持和取得胜利的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5.
马洁 《理论月刊》2007,(4):139-141
《周易》是中华文化的元典,是古代文论的文化根基。从文论的角度来看,《观卦》中“观我生”讲求的修美己德与文论中关于创作主体道德修养息息相关;仰观俯察的观物方式又需要创作主体有广博的识见;“观民设教”的教化思想直接启发了汉代风化说;观物取象又是古代文论关于“心物”关系的最早展现。《周易》之“观”的观者、观物方式对于古代文论创作主体论的诸多方面有着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公道正派”是一种思想作风,也是一种人格力量,对共产党人来说,则是一种政治品质,是党性的重要体现;对组织人事部门和组工干部来说,它是立身之本,为人之道,处事之基,是组织人事工作的“生命线”。“公道正派”更是一种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是一项基本的行为准则和工作要求,既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又是组织部门加强自身建设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7.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人才乃强国之根,固本之基,执政兴国之本。基于此,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创造性地提出了“党管人才”的要求,这既是人才工作的一项新原则,又是党建理论的一个新突破,更是党建实践面临的一个新课题。落实好党管人才要求,是摆在各级组织部门面前的一项神圣而又艰巨的使命.  相似文献   

8.
晨练     
《文明大观》2001,(11):11-13
与绍兴的许多公园一样,蕺山公园也是早晚不收门票的。天还未亮,不少人还在梦乡之中,这里便开始热闹起来了。舞剑,打拳,练气功,跳圆寂舞,这都是“集体活动”。也有搞“单干”的,散步,登山,附带着用“小宝贝”收听新闻收听音乐。公园内有不少运动设施,有人练双杠,练单杠,练吊环,也有去走平台的,藉以测试自己的心脏。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权能分治”与“五权分立”思想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一生从事革命事业,为中华民族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他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他在宪政理论方面也颇有建树,“权能分治”与“五权分立”思想便是其宪政理论的精华。一、“权能分治”孙中山先生第一次表述“权能分治”思想,是在他1922年发表的《中华民国建设之基础》一文中:“政治主权在于人民,或者直接以行使之,或间接以行使之。其在间接行使之时,为人民之代表或者受人民之委托者,只尽其能,不窃其权。予夺之自由仍在人民。”[1]孙中山先生把国家的政治权力分为“政权”(或者“民权”)和“治…  相似文献   

10.
基层管理范围广、内容多,概括起来可分为“人、事、财、物”四个方面,其中对人的管理是重点。“人是成事之本”,管好人,用好人是做好其他工作的前提。要把握好这一前提.基层干部需要把握以下四点要诀:  相似文献   

11.
“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的“精神缺失”成为当代中国重大的问题.走出这一困境的关键就在于构建一种足以协调物质力量冲击的精神形态.马克思站在“历史的本质性的一度”使精神的客观内涵得以绽露.一个国家的精神建制必须以民族精神为核心,以时代精神为立足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立足于中国当下时代性基础上的民族精神的生发,因而构建成“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人之安身立命之本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2.
南朝文艺理论家刘勰说:“若乃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文心雕龙·物色》)山水既是审美的对象,又是文思的源泉。屈原之所以能“洞监风骚之情”,主要得自楚国川泽山林“光怪之气”的助益。李白之所以成为诗坛巨星,乃是因为“幕天席地、友月交风”是他“平常过活”。中国长期稳定的农耕社会的生活方式,使人与自然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中华优秀文化,实质既是“文以明道”的结晶和经典:也是对“文以明道”的创新与发展。中华文化的精神之本、之基、之根,就是“文以明道”,以此安邦、治国、建国、兴国、强国。“文以明道”是华夏几千年文明社会的思想基础、理论基础,时至今日它仍然是中华文化发展的主导思想,也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铸成“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4.
守诚信     
诚信,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公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道德,被视为“立人之道”“进德修业之本”“立政之本”和“立国之本”。《左传》曰:“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凭也。”《贞观政要》曰:“德礼诚信,国之大纲。”诚信,即诚实、守信,同样是世界各国肯定和赞赏的价值理念和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5.
诚与信是连在一起的,做人要诚实无欺,这是人立身之本,治心之本,得人心之本,是人赖以生存的灵魂。孟子说:“人天生存诚。”苏轼说:“天不容伪。”曾国藩说:“君子之道,莫大乎以忠诚为天下倡。”“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百心不可得一人,一心可得百人。”这些古训告诉我们,只有坦诚待人,才能得人心,才能赢得他人的支持与合作。反之,则只能招  相似文献   

16.
肖荣 《群众》2013,(11):63-64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富民之源、社保是安民之要、人才是强围之基,人社部门每项工作都牵涉民生、关乎发展,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我局立足城乡一体化发展大局,以“改善民生保障”为统揽,在推进人社工作统筹城乡、普惠民生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打造了很多亮点,  相似文献   

17.
只要“财”而不重“才”,只见物不见人,是浅见,是本末颠倒。有了人才什么奇迹都可能出现,可创造出大量财富。  相似文献   

18.
常识告诉我们,“物”即是在日常生活中与之交道的这些可感事物,而古时哲人对此却有颇多的看法。历经了事物由什么构成、会变成什么以及追问事物何以成其为该事物的过程。黑格尔“物的辩证法”充分讨论了物及物性的差别,物是“自为”存在和“为他”存在的矛盾集合体,而中国明代理学家王阳明则从“意之所在便是物”的角度认为,物即是客观实在,也是价值上的存在,从而展现了东西方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为官须有德     
德是为官之本,也是从政之基。俗语说“有德无才会贻误事业,有才无德会毁掉事业”。由此可见德的重要性。 克已修身,信奉道义,以天下为己任,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古以来,就有德不优者,不能怀远,“德是才之本”,“德胜才方为君子,才胜德是为小人”之说。 高尚的道德品质是人格,是力量,是财富,是凝聚力和号召力,是领导干部做人为  相似文献   

20.
水乃生命之源,万物之本。随着地球环境污染的日渐严重,保持水资源成为公众关注的热门话题,而热中之热又是关于饮用水质的论争。翻开大大小小的报刊杂志,呼吁“留一方净水给子孙”,警示“自来水污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热点文章时有所见,而电视荧屏上“我的眼里只有你”一类的纯净水广告更是铺天盖地,令前几年独占鳌头的酒、药、化妆品类广告望尘莫及。不少大中城市甚至出现了专门的送水车和水品专卖店。面对如此阵势,人们不禁要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