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台湾文坛,群雌并起,其最出色表现,在小说。多年前,她们的先驱,心智开阔的伍尔芙夫人(VirginiaWoof)曾说过:“女子一向在客厅的人来人往中讨生活,正可锻炼她们的心灵来观察并分析别人的性格。这样的锻炼足以成小说家,而非诗人,”如今,台湾的才女早已不在客厅中讨生活了,她们足迹遍及世界,眼光注视八方。也许,急剧的社会转型使她们更多地面临生命困境:也许、女性的本能使她们更为真切实在,无闲也无心玄虚飘浮,才女们依然大多钟情于小说创作。小说,在中国近代以前、一直是须眉独霸的文体。如今,却有众多娥后于其中大损其…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巾帼不让须眉”已不是什么才女佳话,大量女性作家,以她们特有的眼光和笔调,创作出独具一格的杰作而辉煌文坛,以她们别具一格的作品为新文学宝库增添奇异光彩。为此,研究现代女性文学崛起、嬗变回归的演进轨迹及其对当代文学发展的借鉴作用,无疑是极富意义的。中国妇女在中国封建家族制度、封建伦理道德的桎梏下,长期处于被歧视被侮辱被摧残的悲惨境地,她们的聪明才智和个性受到压抑难以发挥,她们一切值得颂扬的品质和才能也无法表现出来。中国文学史中的女性文学确实寥若晨星。狂飚突进的“五四”运动改变了这种状况,…  相似文献   

3.
明清女作家身世书写出现较多的"神化"现象,这一现象值得关注。明清女性面临严峻的才名之累、留名困扰,且在尚习佛道的社会风气中承受"绮语导致泥犁之灾"的恐惧。将女性作家"神化"这一充满神秘色彩的唯美叙述是对才女身份的重构,是为女性谋求回归一直由男性主导的文化话语系统的努力:在光怪陆离的身世表达中,通过人神交感及心灵独特空间的呈现建立创作与天地、仙、梦的关系;利用天命观和"神"母题的演变,展现女性创作为"神灵垂示"、才女为仙子谪凡等不可逆的内在创作驱动;对死亡的美化和亡后的飞升叙事,意在突显女性作家对现实困境的超脱。其终极目标,是为女性创作正名。  相似文献   

4.
刘奇玉 《求索》2010,(4):198-199
女性进入戏曲批评领域比较晚,明嘉靖年间始见诸记载,至清代始颇为兴盛。女性戏曲批评者多以题写戏曲序跋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见解。她们大多为名门闺秀,生活在富饶美丽的江南一带,喜用诗词题写戏曲序跋,且多关注女性剧作者和刻画女性的剧本,具有明显的性别群体特征。  相似文献   

5.
艺丹 《前沿》2002,32(6):72-75
“五·四”女作家群由步入文坛时的“问题小说”到以“爱”为主题的创作 ,表明她们的创作视角由社会转向了表现女性自我 ,女性主体意识由对外的追求转向对女性自身的审视。作品中的人物不愿再做封建家庭的奴隶、任人宰割的羔羊、为人刀俎的鱼肉 ,女性主体意识开始在“五·四”女作家群的创作中觉醒。从“五·四”女作家群的创作我们看到 ,“五·四”新女性们不顾社会、家庭的阻挡 ,勇敢地为实现作为“人”的价值 ,迈出了蹒珊的第一步。这蹒珊的第一步为日后女性主体意识走向全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田蔓莎的概念川剧是一种特立独行的戏曲创作样式,其旨在探索川剧或者传统戏曲另一种表达的可能,寻求可以跟现代人有共鸣的一条路。概念川剧更为重视精神与灵魂的表现。概念川剧的舞台表达呈现出以下艺术特征:对川剧经典的“跨界、混搭”;川剧舞台表演语汇的“互动、拼贴”;川剧舞台呈现的“互动环境”表达;川剧创作理念的“装置艺术”倾向。  相似文献   

7.
李掖平 《青年论坛》2004,(2):135-137
90年代山东女作家在小说文本形式层面的艺术探索,收获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由对女性命运和女性生存价值与意义的深切关注所决定,“写实”成为其小说创作的基本手法,但这写实并不拘泥于真实的再现,而是呈现出一种表现与再现融会贯通的深化特征。同时,她们还都能灵活自如地综合运用象征、变形、荒诞、黑色幽默等现代主义艺术技法,并善于在叙写描述中注入创作主体的主观情绪与感受,有效地拓展了小说文本的内在意蕴空间和艺术形式美的弹性与张力。  相似文献   

8.
聂欣晗 《求索》2007,(11):166-167
本文以《名媛诗话》及作者沈善宝为考察对象,认为作者试图通过文字来舒解她对于女性文学在异性话语体系下经典化的焦虑,并利用追溯才女传统、建立女性文学史、借助男性彰显女性文学的成绩,以及利用“红闺诗领袖”的影响力提高女性及其文学在公众传播中的地位等具体写作策略,来达到使女性文学经典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蒋中崎 《今日浙江》2004,(16):42-43
明清时期的浙江戏曲明清两代是浙江戏曲创作和演出活动最为繁荣的时期。可以说,明清时期的浙江,已成为这一时期中国文学艺术最重要的繁盛之地。戏曲仓lJ作的繁荣作为中国古典戏曲主要样式的杂剧和传奇,明清两代它们都在浙江得到全面的发展。据《浙江文学志》,明清两代浙江有杂剧传奇作家约200人,所作杂剧传奇500余种。其中明代作家约110人,所作杂剧存目120种,传奇存目230种,传世杂剧约70种,传奇传世约70种;清代作家有90人,所作杂剧存目198种,传奇存目176种,传世杂剧36种,传世传奇70种。不难看出,明清两代浙江已成为中国杂剧传奇创作最活跃…  相似文献   

10.
日前有关部门进行的一项专门调查表明,21世纪的女性,比以往任何时代的女性都充满了自信、勇气和挑战,她们敢于选择自己的生活,有新型的价值观念、家庭道德观念及行为方式。归纳起来,时尚女性几乎都有以下10大共同特征:经济独立新世纪的女性普遍会有自己的事业,即使嫁得“有钱郎”,也决不会放弃工作。她们言语犀利,拥有一份不菲的薪水;她们思维与行动敏捷,努力在事业和爱情中间求取平衡;她们独立自主,自尊自立,认为爱上谁就等于找到了长期饭票简直就是敲诈勒索,“傍大款”将遭到唾弃。她们有较强的理财能力,懂得怎样用钱更好…  相似文献   

11.
侦查讯问教学应构建以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根本的,以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为一体的教学体系,突出技能培养,强化教学训练环节,使培养对象在掌握侦查讯问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够根据不同的讯问对象,开展针对性侦查讯问工作,顺利地完成讯问任务。  相似文献   

12.
始终把党性教育贯穿于党校教学的全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先平 《桂海论丛》2011,27(3):120-124
党校作为领导干部党性锻炼的"熔炉",在党性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当前,在党校教学中党性教育存在着对党性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党性教育规律研究不多以及教育方式陈旧等突出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把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与增强党性更好地结合起来,把党性教育作为党校教育的根本原则和主要内容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备战奥运的各项准备正在紧张有序的展开。尤其令人欣喜的是,奥运比赛场馆建设、交通路桥改造、街乡环境整治等均已取得相当大的进展。与此同时,奥运安保、奥运宣传、素质教育等  相似文献   

14.
战场环境是警察执法战斗的依托和舞台,也是战术运用的客观依据。在警察执法战斗中,警察战斗力的使用是不能脱离战场环境的,因此战场环境对警察战斗力及其使用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是对警察战斗力构成的影响:即对参战人员的影响,对武器装备的影响,对人与武器结合的影响;二是对警察战斗力使用的影响:即对战法选择的影响,对战场情报信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集体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个体价值定位的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个体价值定位经历了一个从个体依赖到逐渐获得个体独立的演变过程。集体主义也随着个体价值地位的演变,呈现出新的时代内涵,开始由传统集体主义向新集体主义过渡。  相似文献   

16.
西部开发中民族文化保护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泽 《思想战线》2002,28(1):11-15
西部开发作为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建设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基础工程。西部开发也为传统文化的更新、转型提供了机遇。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则是西部开发中民族文化保护、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文化语境。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存现状及近年来实施的保护措施 ,印证着这个文化变迁进程的复杂性与丰富性。  相似文献   

17.
曾志伟 《桂海论丛》2010,26(1):55-58
增强基层党组织发展力,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党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基层党组织发展力包括发展民主的能力,统筹协调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知人善任的能力,维护稳定的能力和驾驭网络媒体的能力。"六种能力"构成了基层党组织发展力的基本要件。  相似文献   

18.
现场重建作为全面再现案件经过的科学方法,在揭露和查明犯罪,排除犯罪嫌疑,保证侦查准确性和保障人权方面具有优势。因此愈来愈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相比西方国家发达的犯罪现场重建理论和技术,我国犯罪现场重建仍属于起步阶段,有关概念问题仍存在争议。文中就犯罪现场概念问题以及犯罪现场重建的启动和结束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侦查终结的条件的规定过于简单,并且将侦查终结的条件和对案件的处理方式一并表述,没有完全体现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侦查终结条件的规定要求,不利于侦查人员及其负责人掌握。我国刑事诉讼法再次修改时,应单独规定侦查终结的条件。即“侦查机关或部门侦查终结的案件,应当做到案件全部事实、情节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案件性质认定准确,法律手续完备。”  相似文献   

20.
综观中国共产党执政50多年来的理论与实践,其执政观大致上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理论创新——永葆执政活力的理论之源;执政为民——永葆执政活力的阶级之源;发展兴国——永葆执政活力的动力之源;依法治国——永葆执政活力的制度保证;从严治党——永葆执政活力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