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7 毫秒
1.
移动互联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带来了教育改革。目前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存在着低头族常态化、教学方式单一、思政课认同感缺失、教学理念创新不够等因素,制约了思政课教学效果发挥,偏离了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不可替代作用的要求。因此,必须使移动互联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思政课堂教学,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教学手段、提升师资队伍综合素质、形成合力,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和亲和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思政课改革的推进,近年来不少高等学校也对实践教学这一思政课改革的重要取向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逐渐形成了一套符合高校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式方法。但是仍有一些问题存在。本文从思政课新课程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并且进一步探讨在实践教学中所采取的一些方式途径和应该注意的问题,以求进一步推动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深度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有助于改变低效学习、肤浅学习的现象。高中思政课作业是思政课教师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布置给学生在课后完成的各种类型的学习任务。新课改背景下的作业设计应当使学生在"主动作业"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学科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深度理解学科知识,提升学科能力,形成学科思维,最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如何在"微时代"背景下利用移动新媒体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既突出课堂教学的优势,又充分发挥大学生利用移动终端移动学习的优势,在解答学生对于课程本身以及相关现实问题困惑的同时,正确引导社会思潮,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说服力,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政课作为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强阵地,发挥思政课政治引导的基本功能,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五个认同”。依托思政课价值塑造的关键作用,旗帜鲜明反对分裂国家图谋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借助思政课实践转化的重要指向,自觉投身于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伟大实践。为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高校既应当科学规划教学内容,促进高校各门思政课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知识串成系统连贯的“珍珠链”,又应当守正创新教学实践方式,形成理论滋养、价值铸魂、行动自觉互促共进的“动力链”,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高质量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生动图景。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过程中,一名大学思政课老师应当针对教学对象特点真正把学生当作教学主体,用理论掌握学生,创新教学方式,开创第二课堂,说理透彻,以理服人,以身作则,紧扣社会热点,贴近学生实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思政课教学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目的,思政课老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人格,注重启发教育,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加强实践环节教学。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适应时代环境的和学生思想特点的变化,创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显得尤为重要。自助式实践作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一种新途径、新形式,它不仅让实践教学回归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实践,而且可以促进思政课与专业课之间的互动,同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校园、社会、网络实践教学平台,来开展自助式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而且也能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在思想政治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依托社会实践活动课的开展使思政课教学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实践中体现思政课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应用;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自主合作学习;让师生在资源的利用中精心组织活动型教学,进而实现思政课教学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既是思政课应该追求的目标,也是思政课需要解决的教学论核心问题。从哲学意义上讲,思政课之所以值得学生学,并且会学有所获,盖在于思政课之于学生具有极强的生存论意义。而这对于思政课的教学来说则意味着:思政课应该是使学生获得智慧的课程,是学生为生存而主动学习的课程,是通过学习最终成为行动者的课程。从生存出发,为了生存,青年学生才会自觉成为思政课学习的主体,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由此,学生才会自觉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讲话对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在“大思政课”背景下研究中职思政课教学的现实困境与创新路径,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社会发展形势、思政课课程性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协同育人规律都迫切要求中职思政课要在“大思政课”背景下改革创新。调查发现,中职思政课教学面临着政策执行失真、师资结构性短缺、课程资源匮乏、教育主体责任不明等方面的困境,需要从改革评价机制、加强师资建设、善用教育资源、明确主体责任等四方面予以纾解。  相似文献   

11.
人工智能时代为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契机,思政课教师应主动利用人工智能优化教育教学以提高育人质量,转变学习方式以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人工智能时代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应诉诸三种学习取向:自主学习、反思学习、互惠学习。与此相对应则存在三种专业发展路向:依托自主学习实现知行合一、依托反思学习实现行思相随、依托互惠学习实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高中思政课是“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这就明确了高中思政课应当把握课程实践性的内在诉求。实践型思政课致力于以全新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效果,作为高中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样态,教师要把握好实践型思政课的实施策略,助力学生的学习与成长。  相似文献   

13.
思政课的教学对高校党建工作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强化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注重全面发挥思政课的作用,对于高校党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十八大以来,上海高校全面推进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改革。目前,上海高校已经形成以思政必修课为核心,数十门“中国系列”思政选修课为骨干,500门综合素质课为支撑,1000余门专业课为辐射的“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同心圆,思政教育的“上海体系”日渐成熟成型。  相似文献   

14.
“大思政课”重要论述的提出体现着时代关切的意蕴,为思政课改革和质量提升指明了方向。“大思政课”要善用之,就必须在思政课教学内容协同供给机制、思政课教师协同发展机制、思政课实践教学协同平台机制、思政课教学方法协同发力机制实现创新,将思政课建设成为具有理论深度、时代温度、实践力度的“金课”。  相似文献   

15.
杨帆  赵蔚 《人民论坛》2022,(9):65-67
高校思政课自主学习顺应了新时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有助于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新媒体环境下,面对思政课自主学习的诸多挑战,高校应尽快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营造自主学习环境,探索一条以新媒体为支撑,提升思政课自主学习能力与实效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中学思政课如何落实入脑入心入行,是思政课教学改革必须回应的时代命题。在思政课教学中创新教学思路,从知、信、行三维度让思政课"动"起来,在"动脑才能入脑""动心才能入心""在行动中实现统一"中推动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真知、真信、真行。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要求高中生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筑牢国家安全防线。思政课是培育高中生国家安全意识的主渠道。利用高中思政课进行国家安全意识培育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文件精神的必然要求。调查发现,当前高中思政课国家安全意识培育存在培育内容分散、培育方式单一、评价方式陈旧、培育效果不佳等问题。鉴于此,要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抓住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的关键点;深研教学内容,找准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的切入点;创新教学方法,把握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的着力点;搭建实践平台,夯实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的落脚点;优化教学评价,打造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的支撑点,以期提升高中思政课国家安全意识培育实效。  相似文献   

18.
建设"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思政课是"八个统一"的明确要求,但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中教师主导性强而学生主动性弱的矛盾却突出存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行动指南。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四维协同"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打造"协作备课空间""线上学习空间""线下学习空间"和"反馈提升空间",运用交互式教学方法实现师与师在课前以及师与生、生与生在课前、课中、课后全时空的信息交流与活动交往,促进教学同构、师生协同,为建设"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思政课提供了参考模型。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1))随着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在思政课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在全国公安院校已形成广泛共识,由此推动的实践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公安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20.
张建南 《传承》2011,(12):53-55
高职思政课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从高职教育的实际出发,通过建立项目实训教学模式,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有一个教与学的平台,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各项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