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重庆招商引资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然而也难免存在一些败笔。造成这些败笔的原因很多。既有区位的问题,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产业不能配套的问题等,也有投资环境的问题,少数干部作风的问题等等。但从深层次看,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思想问题,意识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强调,要树立问题意识,“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直面问题、研究问题、回答问题,积极推动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3,(12):51-51
马克思说过: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一个先进的政党,总是善于在众声喧哗中听清楚时代的声音,解决时代提出的问题。一名合格的领导者,更要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探索中提出问题,以历史勇气直面问题,以责任担当研究问题,以政治智慧回答问题,以实干精神推动问题的解决。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要“敢于和善于分析回答现实生活中和群众思想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在,一些领导干部缺乏问题意识,对问题或者视而不见、熟视无睹;或者遇到问题绕着走,生怕惹火烧身,或者漠视排斥,采取鸵鸟战术,或者顾左右而言他,举起套话空话的盾牌。小问题的雪球越滚越大,最终人为地成为顽症、老大难,不仅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而且影响了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我们解决一切问题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人民谋福利。  相似文献   

4.
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如何以整风精神推进作风建设,着力纠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笔者认为,照镜子摆问题既是前提也是关键。只有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直面问题、研究问题、回答问题,积极推动问题的解决,才能集聚教育实践活动入脑入心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5.
环境问题错综复杂,涉及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贯穿于国民经济再生产的全过程。环境问题表面上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副产品,实际上反映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矛盾冲突的结果。环境问题不仅是自然问题,也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技术问题和文化观念问题,这些因素相互交叉、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世界问题复合体”。因此,要正确认识当前环境形势,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全面观察、科学分析、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6.
郑士洪 《奋斗》2005,(4):53-53
在党政领导干部的思想意识中,“问题”似乎都是贬义词,一旦有问题,政绩会大打折扣,一旦出问题,就会声誉扫地。因此,有的单位领导同志就不承认有问题,总是用取得成绩自我欣赏,即使别人给指出了问题也不接受:有的承认问题但又遮遮掩掩,避重就轻,捂着盖子不肯揭;还有的虽承认问题,既不去分析研究,也不去解决,不是没有条件而是没有勇气,要不就是没有责任心,  相似文献   

7.
所谓棘手问题,就是超出常规、无章可循,或积重难返的问题。这类问题,一般都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复杂性,它是由复杂多变的客观存在决定的。有的问题本身就是一团乱麻,加上其它因素,从而使每个细节上的差错,都可能引发出新的或更为严重的问题。有的问题是“拔起萝卜带起泥”,旧问题未解决,新问题又出现。二是严重性,棘手问题经常伴随着比较严重的性质与后果,要么为党纪国法所不容,要么事关重大,对个人或单位影响深远,群众反映强烈,上级领导关注。三是功利性,这类问题常常与某些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所以处理起来,这些人就会…  相似文献   

8.
问题意识     
《天津支部生活》2013,(2):47-47
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讲话中强调,要树立“问题意识”,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直面问题、研究问题、回答问题,积极推动问题的解决,集聚推动发展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9.
党风问题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它关系着人心向背,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着党的事业的成败。近年来,从总体上讲,党风的主流是好的,健康的,但是还存在不少问题,个别问题甚至相当严重。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在违约金的适用过程中涉及到诸多方面、诸多问题,如法院主动调整违约金数额问题,变更违约金请求权行使时效问题,违约金与定金损害赔偿的并用与互斥问题,违约金与解除合同、继续履行的并用与互斥问题,以及违约金数额计算与规范问题等,本文对这些问题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3,(19):5-5
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关键是坚持“一把手”作表率,推动领导干部树立问题意识,带着问题把自己摆进去。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四风”问题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多和少、重和轻、深和浅的问题。各部门各单位领导干部都要带好头,深入具体地查摆问题。不能用笼统的抽象问题代替具体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4,(15):34-35
直面问题,指出问题。直面问题是一种清醒意识和大智慧,指出问题则是直面问题的逻辑必然。在“文革”结束前的一年的时间内,邓小平在各种公开场合的讲话和报告中,无一例外不是在谈论“问题”,充分体现了这位伟大领袖的政治视野和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3.
张荣臣 《党课》2009,(5):10-16
我们党历来重视学风建设。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指出:“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既然是这样,学风问题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经过全党多年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三农”问题是个历 史问题,更是个现实问题,能否解决好“三农”问题将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的顺利实现,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基本生活条件。现阶段,“三农” 问题的焦点是农民增收难。因此,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收入不能“以农言农”,其实质是 工业化、城镇化问题,是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以城乡协调发展为前提的问题,是统筹城乡 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的自立。所以,自2泄纪90年代以来,“三农”问题被归纳到一起,作为一个整体问题提了出来,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特别是去年以来,这个问题更是被提到全党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使我国“三农”问题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出现了喜人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问题意识,就是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问题意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思想,也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体现。从问题入手,敏于发现问题、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分析问题、勇于解决问题,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也是各级领导干部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7.
贺萍 《实事求是》2008,200(1):61-63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我们党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民族问题,怎样解决社会主义民族问题这两个当代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理论的核心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阶段,依据我国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挑战,做出了新判断,制定了新政策,采取了新举措,正确解决了我国的民族问题,形成即一脉相承、又不断超越的中国特色民族问题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当你决定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一刻,当你站在党旗下庄严宣誓的那一刻,就必须回答两个问题:一是入党为什么?二是入党做什么?前者考察的是入党动机意图问题,是关于纯洁性的问题,也就是党员意识问题。后者考察的是义务权利问题,是关于纪律性的问题,也就是党章意识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工作?工作就是解决问题。我们每天都在创造历史,而历史正是在艰难地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中前进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定要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精于分析问题,长于解决问题,不断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20.
《福建理论学习》2013,(6):22-24
2011年换届后,新一届县委领导班子通过深入调研,感到发展滞后和群体上访呈高发态势是我们所面临的两个最大问题,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同时,我们也一致认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只要我们不掩盖矛盾、回避问题,而是善于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