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邓小平解决香港问题的战略远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指出,香港问题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个是主权问题;再一个问题,是一九九七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一九九七年的十五年中不出现大的波动。”①针对这些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战略远见。一、1997年中国收回香港的问题不容讨论,英国想用中国的主权来换治权是行不通的1983年4月22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指出:“谈判首先要确定前提,就是1997年中国收回香港,这个问题是不容讨论的。第二是1997年中国收回香港之后,香港怎么办?怎么样…  相似文献   

2.
80年代,中国政府成功地采取“一国两制”的方针,通过与英国政府谈判,使香港问题得以最终解决。在周恩来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探讨新中国建立后周恩来关于香港问题的思考,对于  相似文献   

3.
英方探口凤,邓小平直言中国政府的立场历史进入20世纪70年代,随着1997年的日起来临,香港的归属问题渐渐成为世人注目的焦点。在两大强国迟疑不决之际,在香港的中外投资者都做尽快归本的打算,而对长期性投资不感兴趣。在此之间,香港舆论关于1997年香港前途问题的报道和文章日益增多。凡此种种都表明,解决香港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了。为此,英国首先决定派人到中国进行试探,了解中国方面对解决香港问题的态度和意向。1979年3月下旬,英国驻香港总督麦里治爵士在首席非官守议员简悦强、港督政治顾问魏得巍(后任27任港督,改名卫奕信)…  相似文献   

4.
与解决香港问题一样,解决澳门问题一开始也是在邓小平亲自领导下进行的。在解决澳门问题的过程中,邓小平倾注了大量的心血。1984年以前,邓小平在谈到祖国统一任务时,更多的是针对台湾问题和香港问题讲的。由于澳门问题和香港问题属于同一性质,都是要收回被外国殖民主义者所占领的中国领土,而且澳门问题又没有香港问题那样引人注目,所以,邓小平当时没有再单独提出澳门问题。但实际上,邓小平在构思祖国统一的新方略时,是把台、港、澳回归祖国问题统筹考虑的。在他看来,在大政方针上,台湾、香港问题解决了,澳门问题也就迎刃而…  相似文献   

5.
历史进入本世纪七十年代末,香港的前途归属问题开始逐渐成为世人注目的焦一点,解决香港问题的时机开始成熟。1979年3月下旬,英国政府派英国驻香港总督麦里浩访问中国。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位香港总督访问中国。3月29日,邓小平接见了麦里浩。邓小平说:我们把香港作为一个特殊地区、特殊问题来处理。到了1997年,无论香港问题上口何解决,它的特殊地位都可以得到保证。说清楚一点,就是在本世纪和下世纪初相当长的时期内,香港还可以搞它的资本主义,我们搞我们的社会主义。因此,请投资者放心。麦里浩返港后披露他访华的目哟,同时转述了邓…  相似文献   

6.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标志着中国在国家统一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香港回归祖国,实行“一国两制”,不仅会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实践基础,而且由于香港在两岸间的重要地位及其自身的变化必然牵动两岸关系的某些变化,使两岸关系面临新的调整。无论双方今后在这方面的政策走向及前景如何,都将对世纪之交的两岸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一、中央人民政府关于处理“九七”后香港涉台问题的政策规范所谓香港涉台问题,实际上也就是“九七”后的港台关系问题。台湾与香港之间各方面的密切联系与交往是在两岸未统一而香港…  相似文献   

7.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同志走完了他93年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噩耗传来,山河呜咽,举国同悲。这一天,距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收回香港主权剩132天。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邓小平曾多次表示:希望在1997年,当中国收回香港主权后,一定要到自己的土地——香港去走一走,看一看。 邓小平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实现中国的统一,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为香港的平稳过渡和1997年中国政府收回香港主权后继续保持繁荣和稳定,作出了历史性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1986年6月至1987年3月,中国政府依照解决香港问题的模式,同葡萄牙政府进行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谈判,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最后达成协议,1987年4月13日正式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起对澳门地区恢复行使主权。中葡联合声明的签署,是继1984年中英两国圆满解决香港问题之后,中国现代史上又一件政治大事。它标志着中国  相似文献   

9.
<正> 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已进入了新阶段。特别是“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将为我们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发挥重要的示范作用。中国领导人曾多次表示,台湾问题同香港、澳门问题的性质不同,不是恢复行使主权  相似文献   

10.
香港问题的出现与解决,与中国的国际地位有直接的关系。鸦片战争的炮火,把中国带人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香港割让给英国,是古老的封建中国国际地位开始走向极端低下的标志。民国时期,国民政府曾试图收回香港主权,但由于当时中国国力居弱,无法达到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近五十年后的今天,香港才最终得以顺利回归。香港问题的解决,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结果;香港的回归,是中国在世界上重新崛起的标志。应该看到,香港问题的圆满解决,与中国政府切实地把握时机是密不可分的。“把握时机”,不是一个简单抽象的字眼,而是经艰…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三代领导人情系香港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三代领导人情系香港回归李月兰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使香港回归祖国大陆,是所有炎黄子孙的强烈呼声。为了早日实现统一祖国大业的美好愿望,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中共领导集体,为解决香港问题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多...  相似文献   

12.
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历经了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回归祖国10年来,香港这颗璀璨的东方明珠更加具有实力。如今香港已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商业中心、航运中心和旅游胜地,这正是“一国两制”取得的伟大胜利。 在香港回归10周年之际,让历史的瞬间再次回到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首次访问中国,就香港问题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会谈。在谈判过程中,邓小平以一个伟大爱国者的情怀,严正驳斥了撒切尔夫人的“三个条约有效论”,宣布中国领导人决不当李鸿章,表明了中国政府收回香港、维护中国主权与统一的坚定立场。以后,邓小平又驳回了英方“以主权换治权”等要求,使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朝着1997年顺利回归、“一国两制”的方向稳步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1982年4月6日,邓小平在北京会见前来中国访问的英国前首相希思,双方一致首肯:现在是解决香港问题的时候了!今天回顾香港问题解决的全部历史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无疑再次成为香港回归祖国的总设计师,而英国前首相希思在促成英国归还香港这一历史事件中,同样有着不没之功.邓小平与希思曾经有过多达八次的历史性会晤.在这八次会晤中,他们多次谈及香港问题.希思,英国前首相,前保守党领袖.1916年7月9日生于爱尔兰的布罗德斯太斯.1935年入牛津大学巴利奥尔学院,攻读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1965年当选为保守党领袖.1970年出任首相、希思出任首相后,开始调整英国的对外战略,承认中国是“觉醒了的巨人”.“正在担负起它在世界上的作用”,力图与中国改善关系.1972年,中英两国互派大使,建立了完全的外交关系,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两国关系在各方面的发展.1974年5月,已经卸任首相职位却仍然担任保守党领袖的希  相似文献   

14.
有“铁娘子”之称的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在她的回忆录《唐宁街的岁月》中,以一种失败者的无可奈何和依依不舍,追忆了中英谈判的全过程,表达了对邓小平等中国决策人的钦佩。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在人民大会堂就解决香港问题举行会谈。会谈开始后,邓小平强调: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散切尔夫人提出:同意谈判,但谈判的题目就是一个,香港的归属问题。邓小平说:是三个议程。  相似文献   

15.
一、中国政府处理香港问题政策中的经济因素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到80年代初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之前,中国政府处理香港问题的立场是: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三个不平等条约,主张在适当时机通过谈判解决这一问题,未解决前暂时维持现状①。中国政府的这一政策不但是明确的,而且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即使在“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年代里,这种政策也经受住了考验。那么,为什么中国政府并不急于收回香港,而是把时间表定在中国并不承认的不平等条约中关于新界租借期满的1997年呢?这是一个需要从多方面研究的…  相似文献   

16.
香港,这颗璀璨的东方明珠,在遭受英国150多年的殖民统治之后,终于将在1997年7月1日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回顾中国人民收回香港主权的这场斗争,我们不禁对邓小平作为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爱国主义者所表现出来的远见卓识和政治智慧感到由衷的敬佩.正是由于他的运筹帷幄和精心设计,使香港回归获得圆满解决.在香港回归即将来临之际,对邓小平在解决香港问题过程中所作的历史性探索和贡献作一回顾,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1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在内的整个香港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是,随着1840年的鸦片战争一声炮响,英国侵略者通过战  相似文献   

17.
1979年3月麦理浩北京之行,针对英国方面以"土地契约"问题为突破口,逼中国方面对"九七"的"英国管治"让步,邓小平以"叫香港的投资者放心"的承诺破解;1982年4月希思访华,中英两国政府就"长期搁置"的香港"九七"前途问题开始进行初步的外交接触,为正式的中英两国政府的外交谈判做前期准备工作。在对香港和香港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调整了"国家统一"的战略重心,将以"一国两制"的新思维解决香港问题的"时间表"提前,探索将"台湾版"的"一国两制""香港化",初步形成了"1997年收回香港"决策和政策--"十二条"特殊政策。  相似文献   

18.
正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邓小平提出采用"一国两制"的方案收回香港主权。经过双方反复磋商,最终达成共识,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香港问题。消息一经传出,国人无比振奋。但在同年,日本文部省在中小学教科书中篡改了二战期间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香港著名词作家黄霑义愤填膺,当即提笔写下"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希望借此凝聚人心,振奋海内外华人的民族精神。《我的中国心》歌  相似文献   

19.
解决香港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 香港问题是由19世纪后期英国强加给清政府的3个不平等条约所造成的。英国通过两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先后于1842年、1860年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和九龙半岛尖端。1898年英国又乘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逼迫清政府  相似文献   

20.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沿海口岸很快被日军占领或封锁。这使香港成为中国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具有异常重要的战略地位。日本于1941年12月占领了香港,统治香港逾3年半。 日本侵占香港之前,中国共产党充分利用香港特殊的政治和地理环境,广泛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积极争取香港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对中国抗战的同情和支持;香港沦入日寇的魔掌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其武装在香港与日军英勇地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