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漫长的革命岁月,特别是在一些历史的紧要关头,为了党的事业,王稼祥和毛泽东总是同心协力,鼎力相助,他们崇高而伟大的友谊在中国革命史上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光耀史册的友谊──王稼祥与毛泽东(续上期)朱仲丽延安时期情深谊长长征抵达陕北后,王稼祥继续带着伤病繁忙工作。有一天,他正看着书,突然就晕倒了。中央知道后马上组织医疗小组为他治疗。毛泽东、周恩来等几次来喜望他,千方百计地为他寻找营养品,以增强他的体质。...  相似文献   

3.
周平 《党史博览》2023,(11):54-60
<正>伍修权与王稼祥相识于20世纪20年代。1925年,伍修权与王稼祥等同赴苏联,同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回国后,两人又长期共事、并肩战斗,直到“文化大革命”期间王稼祥受到迫害。伍修权和王稼祥在一起工作,前后近半个世纪,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代杰出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王稼祥曾是毛泽东最为信赖的助手和战友。在中国革命的几次关键时刻,他都是坚定地站在毛泽东同志一边,扭转了局势,对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第一次会面王稼祥和毛泽东的第一次会面,是在19...  相似文献   

5.
在历史上,王稼祥曾数次在关键时刻站出来支持毛泽东,尤其是在遵义会议上“投了关键的一票”,还第一个提出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概念。毛泽东对王稼祥的历史功绩也没有忘记。在建国后的多个场合,毛泽东曾多次表扬了王稼祥。 对毛泽东,王稼祥有一个认识过程,是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毛泽东的正确之处的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多次说过:“王稼祥在遵义会议上投了我关键的一票.”其实,这是一个形象的说法,主要是王稼祥是第一个从“左”倾路线中分化出来的骨干.毛泽东也多次称赞洛南(张闻天)是“明君”.其实,毛泽东还应感谢另一位同志,那就是康克清.她在长征途中任特务队和担架队长期间,要求特务队绝对保证张闻天、王稼祥、毛泽东等领导人的安全,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使毛泽东有充足的时间争取洛南、王稼祥圆满地实现后来被戏称的“担架上的阴谋”.这一点好像被修史的学者完全忽视了,而康克清也从来没向外人谈及此事.  相似文献   

7.
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稼祥(1906-1974),是中共建党以来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他多次在党和革命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坚决支持毛泽东,使革命转危为安,走向坦途.因此,党和毛泽东对他进行高度评价,尤其是毛泽东的评价一直是肯定的.在中共"七大"的一次会议上,毛泽东讲了三个问题,其中第二个问题就是专门讲王稼祥的贡献的,并实事求是地对他的功过作了全面的、客观的和公正的评价.毛泽东除在"七大"上积极推荐王稼祥进入中央委员会,建国后还推举他担任我国首任驻苏联大使,以及中央书记处书记.在"文化大革命"中,王稼祥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诬陷、迫害,当毛泽东读完王稼祥给他的一封信之后,十分动情而恳切地说:"这样的老同志只讲过,不讲功,很难得,应该很快让他出来工作."说他功大于过,是有功的人等等,再一次肯定和赞誉王稼祥的功劳.直到党的"十大"时,毛泽东还排除"四人帮"之流的干扰,继续推荐王稼祥为中央委员.  相似文献   

8.
在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领导过程中,党内一些领导人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其中,王稼祥的变化最令人不解。王稼祥给予毛泽东许多帮助,这可以从毛在七大的讲话中看出。在关键时刻,王对毛的支持比任弼时显得重要,而且也胜过周恩来。但在党的七大上,周恩来和任弼时当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而王稼祥仅是名列第二的中央候补委员,这还是毛泽东经过一番说服工作的结果。此事如此令人不解,其原因何在呢?  相似文献   

9.
宴会进行中间,毛泽东小声问王稼祥:“能不能早点告辞?喝了酒,头有点昏。”建国后,王稼祥担任新中国首任驻苏联大使。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来到莫斯科,开始对苏联进行长达两个月的访问。这是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第一次重大外交活动,举世瞩目。王稼祥提前一天来到位于莫斯科东北的斯维尔德洛夫斯克车站迎接毛泽东。由于天气寒冷,毛泽东在车站发表了简短的书面讲话和检阅了仪仗队后,便由王稼祥夫妇陪同,驱车前往下榻处———莫斯科南郊的斯大林在战时的乡间别墅。吃过午餐,稍事休息,王稼祥便向毛泽东汇报了大使馆建馆以来的情况,并请示这次访苏…  相似文献   

10.
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遵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随军委纵队于1月9日下午进入遵义城。这时.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向中共中央提出。立即准备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随后,王稼祥、张闻天就通知秦邦宪,要他在会议上作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总结报告,通知周恩来准备一个关于军事问题的副报告。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也认真准备发言。经过共同讨论,由张闻天执笔写出一个反对“左”倾冒险主义军事路线的报告提纲。毛泽东也写出一个发言提纲。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在遵义举行。  相似文献   

11.
王稼祥(1906年-1974年)安徽泾县人,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对外工作开拓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前的战争年代,王稼祥有几件大事载人了党的史册。1935年.王稼祥为促成遵义会议的召开发挥了重大作用.“投了关键的一票”。1938年7月底,王稼祥从莫斯科回到延安.传达了共产国际重要意见,从而巩固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1943年7月,王稼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初步论述了毛泽东思想,是正式提出“毛泽东思想”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2.
毛儿盖会议     
《党史天地》2007,(8):58-59
毛泽东主张向东、向陕甘边界发展 陈昌浩发言支持毛泽东主张 1935年6月25日下午,张国焘、陈昌浩和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博古、王稼祥在川西茂县两河口镇相会了。  相似文献   

13.
徐则浩 《党史纵览》2007,(10):42-45
王稼祥在1945年中共七大中央委员选举中落选,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由此也引起了一些人对毛泽东和王稼祥之间关系的猜疑.实际上,毛泽东在七大上做的《关于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选举问题》讲话中,对这个问题有过解释.  相似文献   

14.
1931年4月,王稼祥与任弼时、顾作霖一起,作为中央代表团被派往江西中央苏区。王稼祥到中央苏区后,在同毛泽东的接触和交往中,认识到毛泽东所代表的路线是正确的,逐步地从第三次“左”倾路线中分化出来,公开地站到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上来,从瑞金到延安,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08,(10):117-118
王稼祥,党内一位颇具独立见解的杰出领导人。战争年代,他带着危及生命的重伤长期坚持工作;和平时期,他又为党的国际交往联络提出了真知灼见。毛泽东曾这样评说王稼祥:他在党的历史上是“有功的人”。他的“功”主要体现在:  相似文献   

16.
1938年7月,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王稼祥回国。临行前,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与王稼祥和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任弼时进行了重要的谈话。据王稼祥回忆,季米特洛夫说:“应该告诉全党,要支持毛泽东同志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他是在实际斗争中锻炼出来的领袖。其他人如王明,就不要再争了。”这是共产国际第一次对中国共产党明确表示支持毛泽东为领袖。  相似文献   

17.
1945年6月10日,党的七大进入大会选举中央候补委员的议程.在此前一天的中央委员选举中,由于不少党代表对党的历史缺乏准确的认识,将王稼祥归到错误路线的行列中,王稼祥得票仅204张,不足半数,没有当选为中央委员.毛泽东得悉后,大吃一惊,于是,他亲自来到会场,向与会代表介绍了王稼祥的功劳.最后,毛泽东说:"主席团把王稼祥同志作为候补中央委员的第一名候选人,希望大家选他."  相似文献   

18.
王稼祥在我党我军历史上的卓越贡献,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和肯定,但很多人的认识仅局限于建国前。苏区时期.王稼祥是苏区中央局委员(六届五中全会上增选为中央委员),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外交部部长、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主任,是遵义会议后“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成员,领导指挥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兼八路军政治部代主任、八路军军政学院院长:在遵义会议上,王稼祥力主毛泽东的领导,“投了关键的一票”;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在家乡有着众多的同学故旧和族人亲戚,在他的童年和青年时期,他们之间过从甚密,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即使他们中有人的出身和经历复杂,毛泽东也没有因此而疏远他们。  相似文献   

20.
王稼祥,中国共产党杰出的领导人之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安徽省泾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被选送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苏联期间,加入了共产党。1930年回国,先在白区从事革命工作,1931年赴中央革命根据地,任中共中央局委员、中革军委副主席、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等职,为我军政治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1934年参加长征,在遵义会议上,他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对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在全党的领导地位起了重要作用。遵义会议后,他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作为中央三人军事小组成员,同毛泽东、周恩来一起指挥全军的军事行动。抗日战争初期,王稼祥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稼祥先后担任外交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驻苏大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等职,为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2006年8月15日是王稼祥诞辰百年纪念日,本刊选编了一组文章和图片,以示对王稼祥的缅怀和崇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