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社会主义观念的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以下简称:“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是一个大政策,一个能够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政策”①。这是1978年12月13日,被后来称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主题报告——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的…  相似文献   

2.
早在一九七八年,邓小平同志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中就明确指出:“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  相似文献   

3.
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和依靠科技先富起来,先富帮后富,后富学先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消灭剥削。这是邓小平同志关于“部分先富”理论的主要内容。这一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在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上,仍然存在平均主义的弊端,同时又存在分配不公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贯彻依据邓小平同志关于“部分先富”理论制定的方针政策,很有必要对这一理论作进一步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一、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邓小平对中国经济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和马列主义个人分配理论的重大发展。 针对长期“左”的平均主义的普遍贫穷的错误倾向,邓小平同志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  相似文献   

5.
浅论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李淑霞"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共同富裕”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党制定了“部分先富”、“先富带后富”、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大政策。在这一政策推动下,一部分地区、企业和一部分人首先富裕起来,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有了提高。然而,近几年来社会上爆发了一股拜金主义思潮,甚至有人认为“共同富裕”就是鼓励人们一味地追求物质利益和提高消费水平,笔者认为这是对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误解。“共同富裕”除包含物质富裕的内容外,同样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明的思想,在当今形势下,重新研读并完整而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其深刻内涵,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指出:“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进而“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第142页)。“农村、城市都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勤劳致富是正当的。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是大家都拥护的新办法,新办法比老办法好”。(《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3页)。这是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80年代初根据  相似文献   

8.
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早在1978年底就提出让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好起来”,后来改为“先富起来”。办法之一是在城乡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启动“个人利益机制”,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另一个办法是给予优惠条件,试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建立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区、保税区、旅游度假区等经济性特区,着力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大办“‘三资”企业(指中外合资、合作和外商独资企业),让先行开放的地区先富起来。总的设想是让先富带动后富,最后走向“共同富裕”。本文着重介绍后一种对外开放的战略…  相似文献   

9.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是摆在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为实现这一历史任务,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影响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大政策”。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允许先富,并引导先富帮助和带动后富,逐步达到共同  相似文献   

10.
“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一“共同富裕论”,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这样的构想:“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构想对我们“后发展”的贫困地区有什么指导意义呢? 一、“共同富裕”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 “共同富裕”,是我们党始终不渝地追求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党领导全国人民实  相似文献   

11.
“先富共富”论,是邓小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所设计的一个大政策,是我们处理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先富与共富关系的理论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在发展中出现了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并且已经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重温邓小平“先富共富”论,可以使我们受到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以其马克思主义者的超人胆略,提出了通过打破“大锅饭”、平均主义,让一部分地区、单位、个人先富,先富带后富,使全国人民尽快富裕起来的创新思路,初步形成了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理论。1988年,在农村经济改革取得巨大成就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全国改革开放和  相似文献   

13.
允许一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认识和实践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这一走向共同富裕的构想,逐步走出缩小先富地区同后富地区之间发展差距的路子,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试图结合深圳的实践就此问题谈点看法。 部分地区先富是达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这一发展国民经济的重大政策,是邓小平同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来的。1980年初,邓小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中国,对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个著名的“大政策”、“大原则”、“新办法”——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可谓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自实行允许一部分人先富的政策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的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令国人激奋...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是我们党的第二代领导人的代表人物,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和第一代领导人一样,他也是毕生致力于人民生活的改善和提高,只是他的富民思想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他不但提出了富民的根本目标,而且指出了富民的步骤和途径,这就是鼓励和支持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通过先富帮助、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贫富分化已经很严重的情况下,有人开始质疑邓小平曾经提出的富民思想,认为邓小平当年提出的富民思想和指导原则已经过时,它的历史使命已经终结,甚至有人怀疑正是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和先富理论直接导致了现如今的贫富差距和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65、373页)。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他说:“我们的政策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带动和帮助落后的地区,……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然而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同上第3卷第155页)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在经济建设特别是在开放市场、搞活贸易、发展个体经济及乡镇企业等的过程中,受惠于党的好政策及市场经济初垦期的丰…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略眼光,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提出了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帮助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构想,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处于世纪之交的今天,农村“八七攻坚”已经到了决战阶段。对此,本刊记者就有关问题,日前在北京访问了刘成果同志。  相似文献   

19.
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先富带后富,逐步达到共同富裕,是邓小平在1978年提出的一个改变中国十几亿人民贫穷落后面貌的战略构想。现阶段,邓小平共同富裕的设想尚未变为现实,中国社会却产生两极分化现象。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有制度保证,唯有进行制度创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两极分化问题,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富起来的广东人挥斥巨资支援四川灾区,捐款占国内外捐款总数的十分之一。这再一次印证邓小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思想的无比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