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6 毫秒
1.
猪疥螨病是对猪生长危害严重的皮肤病 ,治疗药物较多但疗效不一 ,笔者用螨净和阿维菌素进行了治疗效果比较试验。治疗试验 选择某养猪场体重 10— 75kg患疥螨病猪 43头 ,分为 3组 :第 1组 11头 (发病较严重 ,皮肤破溃约 1/4—1/3) ,将阿维菌素片研碎 ,按 0 .2mg/kg体重剂量于清晨空腹时拌料投喂 ,间隔 7d再给药 1次 ;第 2组 11头 ,将猪体用肥皂刷洗后清水冲洗、擦干 ,用 1∶40 0倍稀释的螨净擦洗患部及周围皮肤 ,4d后重复 1次 ;第 3组 2 1头 ,猪体用 1∶40 0倍稀释的螨净喷雾 ,间隔 3d用药 1次 ,连续用药。治疗同时对猪舍及用具以…  相似文献   

2.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牛及虱侵袭情况测定:从江苏省邳县和上海市崇明县购入黄牛21头,水牛18头.这些牛体寄生有大量虱,引起皮肤搔痒、被毛脱落,在稀疏的被毛上粘附有大量虱卵。部分牛的颈部和股部有大片出血创面。在日光下逐头检查试验牛颈肩、背、股内侧、耳后和眼周等部位。除眼周外,每一部位寄生虱数超过50只作为极严重侵袭((?)),寄生20~50只作为严重侵袭(卅),寄生10~20只作为中等侵袭(卄),寄生10只以下作为轻度侵袭( )。眼周围的虱侵袭程度通过主观判断,眼周寄生的虱形成“眼镜”状的作为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猪毛发中17α-甲基睾酮残留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研究多剂量内服、单剂量肌肉注射两种给药方式下,17α-甲基睾酮在猪毛发的蓄积规律及差异,选用体重为(20.0±3.5)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6头,随机分为2组,一组按体重4 mg/kg内服17α-甲基睾酮、连续给药30 d,另一组按体重4mg/kg单剂量肌肉注射17α-甲基睾酮,毛发样品均采集到给药后第61天。样品处理后经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分析检测。以时间为横坐标、质量分数为纵坐标,分析17α-甲基睾酮在猪毛发中的残留规律。结果显示,17α-甲基睾酮在0.75~1 000 ng/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1);检测限为0.30 ng/g,定量限为0.75 ng/g。多剂量内服给药组,第一次给药后第10天,毛发中药物质量分数达到峰值,而后出现下降,到约16 d后趋于稳定,停药后逐渐下降;单剂量肌肉注射给药组,药物质量分数在给药后第10天达到峰值,而后迅速下降;两种给药途径,在给药后第61天均仍能检测到17α-甲基睾酮。结果表明,建立的检测方法灵敏度较高;多剂量内服给药组在给药30 d及停药后31 d内、单剂量肌肉注射给药组在给药后61 d内均可在猪毛发中检测到17α-甲基睾酮,但不同给药方式之间蓄积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4.
选择自然感染牛痒螨的杂交牛30头,将其分成6组,每组5头,第1~4组分别用阿维菌素浇注剂(阿维必淋)按0.2,0.3,0.4和0.5mg/kg体重剂量在牛背部皮肤1次浇注给药;第5组用阿维菌素注射液(阿福丁)皮下1次注射;第6组为不治疗对照组。通过治疗后不同时间对每头试验牛皮肤固定部位的寄生虫检查和临床观察结果,评估阿维菌素浇注剂对牛痒螨病的疗效。治疗后第7d显微镜检查时,仅从阿维菌素浇注剂0.2mg/kg体重剂量组的2头牛分别查到1和3个活螨(寄生虫指数为1);之后,第14,21和35d显微镜检查时,各治疗组牛都未查到活螨(寄生虫指数为0);治疗后第7d观察,各治疗组牛的临床症状和皮肤病变都有程度不同的减轻,到第21d治疗组牛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并康复。对照组牛被观察到14d,感染程度较试验开始时更严重。试验结果表明阿维菌素浇注剂体表浇注给药,0.3mg/kg体重剂量对牛痒螨有极强的杀灭作用,与阿维菌素注射液推荐剂量0.2mg/kg体重剂量的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5.
临床症状和虫体检查 患驴有异常啃(擦)痒症状,即或采食也不停止擦痒,日渐消瘦,营养不良,并伴有脱毛现象。兽虱(卵)多寄生于肩胛、颈、头部,其他部位未见寄生。成虱寄生密度为0.2~0.3个/cm~2,虱卵为4个/cm~2。个别患驴患部皮肤出现斑点状小结节,并严重脱毛。虱体鉴定为驴血虱(Haematopius asini)。治疗结果 用常水将氧化乐果(40%)稀释500,1000,1500,2000倍相当于800,400,  相似文献   

6.
用106 TCID50CSFV石门株感染巴马小型猪,通过监测被感染猪的临床体温、观察其病理变化、检测猪瘟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情况、检查猪瘟病毒感染后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分析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以确定巴马小型猪对CSFV的敏感性。结果,攻毒后第3天被感染的巴马小型猪出现病毒血症,并在第7天就已达到1×106 copies/μL以上;腹股沟淋巴结中病毒含量最高,颌下淋巴结次之。淋巴细胞增殖试验表明,用固定剂量的刀豆素刺激,被感染的巴马小型猪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出现不同程度降低;其外周血中CD3+、CD4+、CD8+T淋巴细胞的比例降低。结果表明,巴马小型猪可以作为CSFV的感染模型。  相似文献   

7.
以小鼠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方法研究阿维菌素(Avermectin)对小鼠雄性生殖细胞的诱变性.将昆明系雄性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第1-3组为阿维菌素高、中和低剂量组,分别以9.60、4.80和1.92 mg/kg体重(相当于1/2、1/4和1/10 LD50)剂量的阿维菌素与1,2-丙二醇溶液1次灌胃;第4组为阳性对照组,以60 mg/kg体重剂量的环磷酰胺1次腹腔注射;第5组为阴性对照组,仅灌服溶剂.于给药后第12 d和13 d每组取5只小鼠,每只按2mg/kg体重剂量腹腔注射秋水仙素2 h后取材.试验结果表明,无论给药后第12 d和13 d,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与相应阴性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均极显著(P<0.01),阿维菌素高、中和低3个剂量组与相应阴性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均不显著(P>0.05),证明阿维菌素对初级精母细胞不具诱变性.  相似文献   

8.
有关旋毛虫幼虫在宿主体内的分布,国内仅见于对实验鼠,兔和自然感染病例的观察。本试验通过对人工感染猪的临床症状观察和各内脏组织、各部位肌肉的系统检查,以了解我国主要疫区流行的旋毛虫虫株大剂量感染对猪的影响和次代包囊幻虫在猪体内的分布状态。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动物和人工感染:10头苏白杂种猪,体重3.75~12kg,用鼠传代保存的旋毛虫幼虫以不同剂量经口感染。试验猪分为4组,第1~3组各3头,分别以800~1000条/kg、1200~2000条/kg、2200~3000条/kg剂量1次感染;第4组1头,以4200条/kg剂量感染2次。  相似文献   

9.
通过给山羊投服氟苯哒唑控释药丸 ,观察药丸对山羊寄生线虫的驱除效果。Ⅰ组为投服氟苯哒唑控释药丸组 ,投药后第 5~ 10 5d线虫虫卵减少率为 10 0 % ;Ⅱ组为胃管一次给药组 ,给药后第 5d线虫虫卵减少率为 96.9% ,3 0d后虫卵数回升。试验结束时 ,Ⅰ组山羊平均增重比Ⅱ组和不给药对照组 (Ⅲ组 )的平均增重分别多 2 .1kg和 4.1kg。结果表明 ,控释药丸不仅比胃管一次给药的驱虫效果好 ,且药效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羟氯扎胺盐酸左旋咪唑复方混悬液对靶动物羊的安全性,选取32只(雌雄各半)体重在20 kg左右的健康小尾寒羊,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分别为1倍(0.25 m L/kg)剂量组、3倍(0.75 m L/kg)剂量组、5倍(1.25 m L/kg)剂量组和对照组,给药组逐只按量经口灌服给药,每天用药1次,连用3 d;对照组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后连续观测14 d,每天观察试验羊的精神状况、饮食欲及二便,检测体温等。试验期间除进行一般临床健康检查状况观察以外,试验前、给药后及观测期结束还进行增重、血常规和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对对照组和5倍剂量组进行大体病理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试验组羊在给药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和食欲不振,给药结束后症状逐渐缓解;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液学检查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未见明显差异;大体剖检未有显著的病理变化;与空白剂量组相比,5倍剂量组羊的组织病理学检查也未见明显异变,未出现中毒及死亡现象。上述结果表明,羟氯扎胺盐酸左旋咪唑复方混悬液在以5倍剂量给药时对靶动物仍安全,通过靶动物安全性试验,为羟氯扎胺盐酸左旋咪唑复方混悬液的安全性评价及临床科学用药提供...  相似文献   

11.
应用黄色素、血虫净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年来,我国少数地区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严重,对养猪业危害较大。为寻求治疗有效药物,笔者进行了试验研宪,经临床观察,黄色素、血虫净疗效显著。 (一)病猪选择 选以高热、贫血为特征并经血检红细胞内含虫体的病猪作为试验动物。 (二)给药方法及剂量 甲组7头,药品系兰州生产的血虫净粉剂,每公斤体重按10毫克计算,分点肌肉注射,连用3次。乙组8头,药品系上海生产的黄色素针剂,每头每次60毫升耳静脉缓慢注射,连用3次,并设对照组。 (三)试治结果 甲组注射血虫净后24小时、48小时分别血检,转阴为2头、4头,另1头用药后96小时虫体消失。乙组注射黄色素后24小时、48小时分别血检,转阴3例、5例。对照组用青霉素、链霉素每日一次,连用5日,血检虫体不转阴。甲、乙组并根据反应配合对症疗法。  相似文献   

12.
为观察氟苯尼考混悬乳注射液对人工感染胸膜肺炎仔猪的疗效,选用体重8~10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60头,分成6组,每组10头。除健康对照组之外,其他各组猪均滴鼻接种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菌液(1×109CFU/mL)5mL。人工接种后,用氟苯尼考混悬乳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观察并记录接种后各组猪临床表现,连续观察15d。对死亡猪剖检并取肺、肝涂TSA平板培养,检查是否有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同时用标准血清进行血清学鉴定。试验结束后对存活猪称重,计算增重率。结果表明,肌肉注射20mg/kg剂量氟苯尼考混悬乳注射液,3d1次,连用2次,对治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具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经试验猪大剂量(2400亿至4200亿个菌)口服猪丹毒豚鼠系弱毒菌株(G370)是安全的,血、粪、尿检查无菌,不引起同居感染;而强毒菌经口服可使猪发病死亡。口服G370菌10天内迫杀猪在淋巴结检菌阳性,10天后则为阴性,证明口服本菌后不能长期带菌。G370菌株通过猪体10代和G450菌株通过猪体5代后均未见毒力增强。  相似文献   

14.
硫磺粉沙浴法 在鸡活动场地上,修一长约150cm,宽100cm,深约5~8cm的浅坑,放入3cm厚混有细硫磺粉的沙土(100kg细沙土加5kg细硫磺粉),将鸡喂饱后赶入运动场内,任其在沙坑内自由沙浴,一般每次可同时沙浴鸡30只左右,每天换一次上层含药细土;2~3天可完全消除鸡身上的各种羽虱。此法所用硫磺粉应研细并与沙土充分混匀。 油泥涂擦法 用食用油(菜籽油等)2两加适量细土,调和成糊状,均匀涂于鸡体有羽虱的部位,一般  相似文献   

15.
有关杀水牛血虱(Haematopinus tuberculatus)的药物试验,尚未见报道。1985年5~6月,我们采用泼朗20(Poron 20)对8头水牛进行毒性试验,结果按5倍治疗量用药的牛无任何副反应,显示该制剂对水牛安全性高。1986年1~2月作者等用该药背部浇注进行杀灭水牛血虱试验获得满意效果。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动物:从武昌、咸宁两地选择自然感染水牛血虱并无其他疾患的水牛15头,作为试验对象。  相似文献   

16.
近来,我们采用四川省乐山制药厂生产的驱虫精,以皮肤涂抹给药法治疗猪蛔虫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材料和方法 驱虫精由四川省乐山制药厂提供,批号851017,为无色透明液体,无毒无气味,5毫升装。本试验所用的9头猪,均系我县兽医站门诊的病例,体重在10~25公斤之间,粪便镜检均查出蛔虫卵,治疗Ⅰ组5头(1毫升/5公斤),治疗Ⅱ组4头(1毫升/10公斤)。用药时,只要用毛笔或棉花球将驱虫精涂于猪的耳朵背面或颈部,涂的面积尽量大一些,一次涂不完,待药稍干后再涂,直至涂够药量。 效果判定 根据用药后观察患猪排出虫体及用药后第7天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粪中虫卵转阴情况进  相似文献   

17.
笔者用下述油脂,分别对猪虱和食毛虱作过多次灭虱试验(均于畜体上进行),证明这些油脂均能迅速、确实地杀死虱体,而对畜体皮肤毫无不良影响。供试油脂有:植物油(香油、棉油、蓖麻油、大豆油、麻油、花生油、菜籽油、胡麻油),矿物油(石蜡油、汽油、机油),甘油,动物油(猪油、鱼肝油)。其中以植物油、石蜡油、机油、猪油为佳,因其来源广泛,容易  相似文献   

18.
我们于1988年3月6日采用法国罗素·优克福公司生产的倍特(Butox,又名敌杀死),药浴驱杀羽虱,效果令人满意。三桥镇赵家堡某养鸡专业户7月龄的罗斯蛋鸡316只,1988年1月陆继进入产蛋高峰期,日产蛋260枚,2月份发现由于羽虱大量寄生,产蛋量急剧下降,日产190枚,产蛋率下降26.9%。临床症状 该群罗斯蛋鸡感染羽虱严重,钳夹计数平均每只寄生80~117个,小如大头针尖,大的约2~3mm。以翅下、泄殖腔下部潜伏寄生最多。由于羽虱在体表逃跑迅速,很难捕捉准确计数,但以5只患病鸡做安全试验,水溶液沉淀物,  相似文献   

19.
采用内布拉斯加株猪肺炎枝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实验接种29头仔猪。试验猪是用子宫切除术取出的未喂初乳的仔猪。顺次连续扑杀,以测定病变的发展过程。用2头仔猪作为对照。接种后第6天有1头试验猪出现显微病变,其余试验猪均在接种第10天以后查出有显微病变。肉眼病变于接种后第14天出现,除1头例外,肉眼病变一直维持到42天。从接种后第10天开始至第42天,除1头例外,均从接种猪肺中再分离到猪肺炎枝原体。免疫萤光反应不太敏感,但还是能在接种后第14天到第42天的大部分试验猪的细支气管上皮显示出免疫萤光。 电子显微镜所作的观察表明,枝原体存在于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的上皮细胞原生质膜和纤毛附近,局限在上皮细胞表面,并不在上皮细胞里面。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用自行配制的苯甲酸水杨酸合剂、10%碘酒、汽油、30%醋酸和苯甲酸水杨酸石碳酸复方软膏、苯甲酸水杨酸硫磺复方软膏、苯甲酸水杨酸冰醋酸过氧乙酸复方软膏,治疗家兔皮肤霉菌病,取得了显著效果。试验方法 ①将1~4月龄病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第1组用苯甲酸、水杨酸合剂直接涂擦患部皮肤,前3日每日1次;以后隔日1次;第2组用10%碘酒涂擦患部,隔3日1次;第3组用30%冰醋酸液涂擦患部,隔3日1次;第4组用汽油,隔4日1次;另设对照组2只病兔不予治疗。详细记录症状,连续治疗20天,4~5天检查1次。②将2月龄病兔随机分3组,前两组每组11只,第3组10只。第1组用苯甲酸-水杨酸-石碳酸复方软膏直接涂擦患部皮肤,隔1~2日1次;第2组用苯甲酸-水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