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王文兰 《重庆行政》2013,14(1):22-23
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时期,打破二元化的格局,建立城乡服务均等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其体系就成为一种必要. 一、统筹城乡发展中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保障制度本身内含的不公正性较为明显.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重城镇、轻农村,先城镇、后农村,城镇保障水平数倍于农村,城乡社会保障不同力度的转移支付成为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因素之一.[1]仅以农民工为例,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201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5278万人,比上年增长4.4%,虽然参加社会保险的水平有所提高,但总体仍然较低.[2]因为,在这么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中,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只有464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只有6837万人.  相似文献   

2.
邓微 《湖湘论坛》2008,21(3):47-49,65
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特殊劳动群体,他们为城市繁荣和农村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却没有享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在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应该以推进农民工进入社会保险覆盖为重点。认真研究目前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险建设不适应社会要求问题,准确把握农民工的身份和群体特征,选择科学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模式,并设计好制度实现途径,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3.
张晓山 《人民论坛》2011,(11):38-39
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统筹研究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后城乡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谨慎和有序地把进城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险体制,首先是使在城镇已经稳定就业和有一定居住条件的农民工逐渐转变为城镇居民,使这部分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社会保障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相似文献   

4.
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统筹研究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后城乡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谨慎和有序地把进城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险体制,首先是使在城镇已经稳定就业和有一定居住条件的农民工逐渐转变为城镇居民,使这部分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社会保障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相似文献   

5.
医保动态     
《就业与保障》2012,(9):49-50
医保缴费年限将各地互认累计计算国务院日前批转《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简称"《纲要》")。《纲要》指出,要落实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实现医疗保险缴费年限在各地互认,累计合并计算。《纲要》要求,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制度整合和城乡衔接,促进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研究制定城乡社会保险制度衔接办法,实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统一经办管理。切实做好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以农民工为重点,妥善解决人员流动过程中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问题,实现制度的有效衔接。全面实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落实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实现医疗保险缴  相似文献   

6.
论法律视角下的农民工社会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受到普遍关注.然而,我国当前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对农民工的保护遇到了很多困难,因此构建一个以社会保险为基础、以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为补充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对于维护农民工的基本权益、改革整个社会保障体系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颜良成 《辽宁人大》2008,(10):40-41
有资料统计,现阶段我国农民工总人数在1.5亿以上,8070的农村家庭有人在外面打工。然而,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却严重滞后于农民工的大幅度增长和城镇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为了解决这一民生大事,1997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1999年,国务院又发布了《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并在全国普遍推行。  相似文献   

8.
李慧  利爱娟  延立夫 《前沿》2011,(15):132-135
为了了解内蒙古地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的基本状况,采取自编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90位农民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农民工社会保障中的主要问题为:工作流动性大、工资收入低、社会保险参保率低的问题。建议从政府角度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政府维权力度;从农民工角度要自身增权和完善人际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9.
一、深圳、上海两地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新情况(一)农民工社保政策的新变化深、沪两市是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两种模式的典型代表。深圳同大多数地区一样将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制度,而上海则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综合保险政策,对非上海户籍的外来从业人员,包括农民工实行这一保障政策。关于两地的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及其优劣对比,笔者曾进行过  相似文献   

10.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社会保障制度是不可或缺的一种社会体系或一种社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社会优抚等方面组成。而所有这一切,进城农民工要想拥有却是极其的艰难。在人们的思维里,农民依靠的是土地,土地已经给了他们社会保障的来源。现实情况是:受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的影响,国家社会保障政策目前只覆盖到城市职工,对其采取强制性社会保险政策,普遍享受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五大保险,但对进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没有采取强制措施,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社会优抚更是无从谈起。进城农民工时刻面临着工伤、失业、疾病等职业与生活风险,一旦风险发生,在城市里却没有社会保障可以依靠,大多数民工选择回乡克服风险。这样,城市农民工在城市无论奉献了多少年,最终还是农民,还是要回到原来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作为现代社会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群体,其医疗保险问题日益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焦点。解决农民工"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是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建立完善的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不仅为广大的农民工提供了合理的社会福利,更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因此本文从现存医疗保险制度的问题入手,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已然成为我国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但由于户籍制度和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他们无法得到城市、农村两地政府的有效服务和管理,导致他们对政府的信任感偏低。本文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2008年12月在陕西省X市LH区对农民工进行实地调查所获得的数据,以政府信任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对西部农民工信任流入地政府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高素质、年轻一代的农民工对流入地政府的信任感低;社会资本越丰富的农民工越信任流入地政府;政治活动参与意愿越强、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农民工则越不信任流入地政府。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的实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泉  尚珂 《中国发展》2004,(2):22-25
如何实现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是我国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本文以农民工群体的特征和社会保障权的基本现状为基础,分析了农民工社会保障权实现的重要意义和存在的主要障碍,指出了农民工社会保障权实现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当前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建设重要力量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方向及门路迷茫,其主要原因在于职业规划意识薄弱、缺乏专业的职业规划培训.为此,亟待加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规划培训,在培训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评估反馈阶段的实施过程中,政府应加大支持与推动力度,用人单位应提高发展平台与培养激励机制,培训机构应实施因地制宜的培训策略,并发挥新闻媒体及社会组织的辅助功能,以此探索建构“五位一体”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规划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过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认为,目前官方的关于2009年城镇化水平达到47.6%的结论,只是一种表象,原因在于官方城镇人口统计中的农民工群体,其目前的生存状态无法与作为城市化主体的市民相称。农民工市民权的缺失表现为非正规工作、社会保障的有限性与不平等性、政治参与和利益代表不足、家庭分离的居住形式、平等教育权的缺失。文章从历史的视角考察了国家发展战略及其制度安排和结构性压力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影响,指出农民工市民化的出路在于外部"赋能"与自身"增能"。为此,需要:(1)国家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对农民工的市民化予以高度重视,对农民工的城市化进程、定位、路径安排等要有整体性的规划与布局,要将农民工看作是公民而不仅仅是城市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2)国家全面、系统地改革现行的社会政策体系,而不仅仅是考虑改革户籍制度甚至取消户籍制度本身;(3)让农民工获得足够的收入并拥有支付城市生活费用的能力,特别是组织能力和市场能力。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为城市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农民工因自身受教育程度不高,其自身的话语权受到其教育水平的影响,法律知识的缺乏,使其在处理问题时要么妥协退让,要么铤而走险,以极端的方式来进行维权;传统社会文化中对无讼倍加推崇,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农民工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权,政府在政策制定的设计上,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农民工的利益诉求;农民工在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缺失,也影响着农民工维权的效果;农民工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需要在法律的范围内维权,和谐维权是农民工维权的正确出路,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不影响他人的合法权益,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增强农民工对党与政府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7.
余丹  黄琳庆 《桂海论丛》2009,25(3):115-117
农民工返乡就业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到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而且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稳定.文章探讨返乡农民的就业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及对策,对规避风险,加快和谐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媒介是加速个人和社会现代化的强大工具,农民工从媒介稀少的农村走向媒介繁多的城市,自身面临着由传统人格向现代人格转型的巨大困境。对农民工群体开展以“使用媒介”为重点的媒介素养教育,可以担当对其进行现代化启蒙的重任。在媒介素养教育实践中,可以依靠各大学中存在的学生志愿者组织或社会实践团体开展实验性行动,并通过农民工与乡村社会的天然联系发散影响,带动提高媒介的有效覆盖面和深度普及率,从而加快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李爱芹 《桂海论丛》2008,24(3):87-90
农民工群体是我国制度变迁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社会群体,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成为政府和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探讨现有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