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司治理指的是对公司经营的领导与监督,是以公司权力划分为基础,通过权利、义务、责任的设定和运作实施,实现公司企业价值的持续增长,建构股东与其他企业内部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机制。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础。所谓的外部公司治理只是外部市场行为对公司治理的影响,而不是公司治理本身。将Corporate Governance理解并翻译为"公司治理"是恰如其分的。  相似文献   

2.
公司治理模式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市场经济国家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分为内部人治理结构模式与外部人治理结构模式,它们各有利弊,互有异同。根据我国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的现实状况,将国际发达国家的公司治理模式直接运用于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显得过于草率,我们应依据自身因素建立自己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我国资本市场。这不仅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取向,也是民营企业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和政策,我国普通高校治理结构模式改革的核心是构建新型的高校与政府、高校与社会、高校内部三种关系,这就涉及高校外部治理结构和内部机构设置问题。就外部治理结构而言,全国部分高校正在进行法人治理结构模式改革,公安院校应积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就内部机构设置而言,公安院校内设机构不规范、特色不鲜明的现象普遍存在,需要依照国家相关规定并参照其他普通高校的相关经验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4.
债权以及与债权相伴随的破产机制 (包括清算和重组两种形式 )在企业的治理结构中能够起到重要而独特的作用。但是 ,由于我国国有企业的债权“软约束”状况 ,使得债权的治理功能并未有效发挥。本文在分析债权约束理论的基础上 ,分析如何强化我国的债权约束功能。一、债权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约束作用债权以及债权所伴随的破产机制 (包括清算和重组两种形式 )在企业的治理结构中能够起到重要而独特的作用。表现在 :(1)债务契约是对企业经营者的“硬约束”。对管理者的外部约束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即产品市场、资本市场以及管理者市场。在我国…  相似文献   

5.
王晓芳 《理论前沿》2003,(14):43-43
学习和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同时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状况,是建立我国经营者约束机制的原则。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还不很成熟,在公司制改造、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外部市场竞争性以及法律法规等诸多方面都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甚至是空白的地方,所以要想建立完善而有效的经营者约束机制也应从这几个方而入手。(一)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通过建立并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来作为对经营者约束和监督的制度保障。一套科学完整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可以从制度上强化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有效约束,因为,一个真正的现代企业,其所有者、决策者、经营者、监…  相似文献   

6.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上市公司很多是通过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而组建的 ,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结构存在着股权结构畸型、内部人控制严重、缺乏激励和约束机制以及缺乏良好的公司治理文化和健全的民事赔偿机制、用脚投票“失灵”等问题。要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内外部治理结构 ,必须减持国有股 ,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完善规范的独立董事制度 ,建立完善的经营者评价与激励机制 ;健全民事赔偿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处理好公司股东、董事会、经理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是公司内部治理的任务,处理好公司与整个社会之间的关系则是公司外部治理即国家治理的任务。规范这两种治理并确定其界限是国家治理过程中法律规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施行和完善国家治理的基本途径和依据。对公司运行中国家外部治理予以法律规制,在整体上就是要明确区分政府职能发挥与市场调节两者的作用,尊重私法自治,保障公司法人的独立性;要规范政府职能,发挥其弥补市场不足的作用。具体来说,就是要完善公司运行外部治理法律制度、公司管理人员股权参与制度、金融机构持有公司股权制度,合理规制公司运行的竞争性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8.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金融机构治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司治理是有关公司控制权的一系列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涉及公司内部各利益主体和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权力分配,单纯以公司内部讨论公司治理结构已不能完全解释公司治理的诸多问题,公司治理不仅限于通过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所构成的治理结构为基础的内部治理,而是公司内外所有利益相关者通过一系列内部机构和外部机制来实施的共同治理。  相似文献   

9.
从企业治理结构看国企经营者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南萌 《理论前沿》2001,(20):30-32
我国国有企业实行的法人治理结构是一种现代企业治理结构 ,我们不应该仅仅把目光放在如何协调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如何对经营者进行约束和激励上 ,期望其既维护所有者的利益 ,又顾及生产者的命运 ,而首先要解决国有企业的经营者的选择问题 ,只有改革现存的选择的机制 ,换之以高效的市场选择机制 ,才能真正符合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采用独立董事制度的目的在于强化董事会的功能。公司治理模式存在三种典型模式:家族监控型治理模式、内部监控型治理模式和外部监控型治理模式。研究独立董事在不同治理模式中的功能定位,有助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董事会功能。在我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并能有效地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首先应该解决“一股独大”和“内部人控制”两个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