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民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思想。本文试从中国共产党协商民主思想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分析总结,认为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党派协商”概念的提出是中共协商民主思想萌芽的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政治协商”的运用是中共协商民主思想形成的标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是中共协商民主思想成熟的标志;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是中共协商民主思想进一步丰富发展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协商民主思想萌芽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酝酿与实践中。主要内涵是:在反帝反封建推进民主共和的历史进程中实行多党合作共事;友党之间通过联席会议等形式进行政治协商;社会团体之间通过联席会议等形式进行社会协商;先民主协商后决策选举是中共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建国方略的重要政治程序。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明确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把协商民主正式写进党代会报告,是中共十八大的重要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共十八大引人瞩目地首次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正式理论概括,所谓正式的理论概括指的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的理论概括。改革开放后,从十三大到十八大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权威且清晰地逐步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的进程,客观地显现了中共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思想与制度由两大构成部分:一是政治协商思想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二是社会协商思想与社会协商对话制度。两部分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协商民主"新概括的历史与现实内涵与结构,两者都逐步呈现出趋于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与理论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正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协商民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也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同时,中共十八大报告还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并将之作为广泛开展协商民主的重要途径之一。可见,民主党派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的长期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协商民主思想。政治协商思想和社会协商思想构成了中国特色协商民主思想的基本架构。政治协商倡导执政党、政府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各界别代表之间就国是问题进行协商。社会协商倡导执政党、政府和广大公民,以及公民之间就社会重大问题进行协商。前者具有精英协商的特点,后者具有公民协商的特点,两者都强调先民主协商后决策实施,先实施协商民主,再实施选举民主。  相似文献   

7.
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与各界非中共人士的协商,主体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工商联和各族、各界人士。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和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政治协商的组织者和工作平台,其本身并不是政治协商主体。政协与人大、政府在工作配合和协调中也有某种协商,但不属于政治协商,参与协商的双方或多方也不能构成政治协商主体。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断提升协商自觉,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巩固并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间党派不断提升协商能力,为中共与中间党派开展协商提供可能。中共与中间党派主要依托"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和国民参政会展开形式多样的协商实践,确保了抗战的最终胜利。抗战时期中共与中间党派的协商实践不仅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奠定坚实基础,更为当前继续加强政党协商提供宝贵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政治制度载体。中共与各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党际政治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和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过程中具有独特政治优势。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要大力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特别是程序化建设,从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的协商民主思想既是对中国共产党"三三制政权"和"协商建国"等思想的继承和超越,又是对中国共产党发展过程中教训的深刻反思。重温邓小平的协商民主思想,对于推动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多层广泛制度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中实行的"三三制"政策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起源,提出中国共产党战略方针从"关门主义"到"统一战线"的历史转变,为协商民主思想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政权的民主建设实践,为协商民主发展为一种民主形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共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新概括后,政界与学界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了区别于会前的一些新认识,这涉及到理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一些基本问题: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思想缘起民主革命时期的认识渐趋一致,仅在形成的具体标志上尚有分歧;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与制度基本架构的认识渐趋一致,由政治协商制度单一衍成说,演变到政治协商制度与社会协商对话制度两部分衍成说;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概括何时兴起还有分歧,有1991年兴起说,2006年兴起说,还有1987年兴起说。  相似文献   

13.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推进政党协商有效开展,需要进一步厘清政党协商的相关理论问题。要进一步明确政党协商的性质,即政党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要理解政党协商的内涵,政党协商具有政党性、目标性、政治性、精英性、时限性、直接性等六个特点;要把握政党协商的基本原则,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参政党的"参政"特性;要认识政党协商的功能,即利益表达功能、凝聚共识功能、科学决策功能;要进一步弄清政党协商与政治协商及政协协商的关系,即政党协商和政协协商都是政治协商的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中共十八大形成了政治协商与社会协商相结合的视野更加广阔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新思想。从政治协商到社会协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形式和涵盖面的新拓展,推动着人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完善。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是把公民政治参与纳入秩序化轨道的桥梁和平台。人民政协的制度框架和工作机制在本质上与社会协商相适应。把这一制度框架运用到社会协商的更大范围中,推进社会协商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推进协商民主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15.
正中共十八大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进行了战略部署,标志着我国协商民主理论和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报告中提出"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对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也对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主党派只有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才能做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践行者。第一,聚敛内功,提升参与协商民主的底气。协商民  相似文献   

16.
政协文化的核心价值是协商民主。在制度层面,协商民主奠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文化基础。在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过程中,协商民主与政治文化、政党文化、统战文化、社会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的民主要素交融,政协文化产生价值流转并实现其社会价值。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人民政协应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形成强大的内生动力,推进协商民主制度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对人民政协实践协商民主明确了目标要求。人民政协要发挥好作用,就必须在决策前开展先行协商、在决策执行过程中进行即时协商、在履行民主监督职能中运用协商民主、在履行参政议政职能中体现协商民主、在探索和实践中着力抓好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一、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是搞好“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的新规定中共中央2005年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法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首次明确规定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就重大问题在决策前和决策执行中进行协商是政治协商的重要原则。《意见》提出了政治协商的两种基本方式。即: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之间的协商和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政协与各民主党派、各界代表人士的协商。规定政治协商的程序包括制定协商规划、做好充分准备、集体研究讨论、充分发扬民主、及时反馈情况五个环节。这些新的政策规定是中共中央总结…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政治协商的政党协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从我国政党协商主体的视角来看,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协商中居于引领地位,而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处于合作地位。运用中国特色政党理论去探究推进政党协商发展的路径,有助于丰富政党协商理论、创新政党协商实践并不断将之推向新阶段;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政党协商和政协协商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政治协商的两种基本形式。这两种基本形式有着各自较为鲜明的特色,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为协商的主体不同、协商的路径不同、协商的时间不同、协商的具体形式不同。政党协商与政协协商的不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是多形式的,是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