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庆全 《湘潮》2005,(2):40-44
在围绕李准小说的争论过程中,中共历史上又发生了一件大事:针对高岗、饶漱石的分裂活动,中共中央召开了解决“高饶反党联盟”的七届四中全会。这次全会虽然与文艺界无关,但是,全会的精神则是后来“丁玲反党小集团”冤案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背景。  相似文献   

2.
《党史博采》2005,(6):30
"高饶反党联盟"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内高层首次出现的一场分裂与反分裂的严生事件.  相似文献   

3.
徐庆全 《湘潮》2005,(1):35-38
在中国的历次政治运动中,一些不懂游戏规则、书生意气十足的文人往往首当其冲。丁玲、陈企霞,两个20世纪30年代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老文艺工作者,1955年底却被定为反党小集团的头目。了解《“丁玲、陈企霞反党小集团”冤案形成始末》,回顾那一段历史,相信您会有所醒悟。  相似文献   

4.
正毛泽东对高岗问题的定性高岗是中共党史很难回避的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高饶事件"后,毛泽东在对高岗问题最终定性和进行组织处理时起了关键作用。在1955年3月下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毛泽东对高岗问题作了多次政治定性的讲话。在3月21日会议开幕时,毛泽东讲:"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的出现,不是偶然的现象,它是我国现阶段激烈阶级斗争的一种尖锐的表现。这个反党联盟的罪恶目的,是要分裂我们的党,用阴谋方  相似文献   

5.
关于"高饶事件"几个问题的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饶事件"的发生固然有个人的主观因素,但在大解放区基础上产生的大区行政建制和国家行政管理体制中的"两级制",为"高饶事件"的出现留下了体制上的空间。认为"'东北一党员'的来信是认识和揭露高、饶问题的起点"的观点,缺乏史实论证,也与此后高岗的被重用相矛盾。弄清揭露高、饶分裂党的阴谋的时间是必要的,但"识破"与"揭露"高、饶的问题实际上并没有截然分开。认为"高、饶问题暴露后,中央对他们的问题没有上纲到路线斗争的高度",与历史事实不符。  相似文献   

6.
1956年夏秋之交,丁玲到云南、四川参观访问,第一站就来到重庆。 丁玲这次离京外出,可谓“负罪”在身。1955年,她和陈企霞被打成“反党小集团”。次年3月,丁玲向中共中央宣传部提出申诉,不同意中国作家协会党组的结论。6月28日,中宣部部长办公  相似文献   

7.
"高饶反党联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内高层首次出现的一场分裂与反分裂的严重事件.关于这场斗争,杨尚昆在<回忆高饶事件>一文中曾提到了"东北一党员"的上书.他写道:当政治局开会讨论周总理总结稿时,毛主席质问高岗:"你为什么不准上书的人写信给中央?东北的工作为什么就不能检查?  相似文献   

8.
中宣部原秘书长兼机关党委书记李之琏在《共和国重大事件决策实录》一书中撰写的《丁、陈反党小集团案的内情》,披露了当年丁玲、陈企霞被打成“反党小集团”的经过和内情。他在文章开头写道:“我作为处理这个案子的参与者,冤案的知情人,有责任将内情公之于众,留给后世。”1955  相似文献   

9.
党的七届四中全会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七届四中全会述评林蕴晖中共七届四中全会,是以揭露高岗分裂党的阴谋活动,通过《增强党的团结决议》载入史册的。经过40年后,再来重温这次全会的内容,可以看出会议所解决的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即组织是非,还有一个政治思想是非问题,过去未被注意或被回避。因...  相似文献   

10.
天磨 《党史纵横》2004,(11):11-11
2004.11党史纵横1954年,毛泽东和党中央揭露了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在揭露和批判高、饶反党联盟问题时,毛泽东对高岗的批判是很严厉的。当时,毛泽东有两个心情,一是认为在党的高层不应该出现这样的问题,出了这样的问题,说明建国后,我们的一些干部、尤其是一些高级干部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他们产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他们开始争权力、争地位了,这使毛泽东在震惊之余十分恼怒。二是他过去一直十分相信高岗,可是高岗却在背后搞阴谋。正如毛泽东后来所说的,他“对于高岗、饶漱石,长期没有看出他们是坏人”。毛泽东自己感到,他对出现高、饶事件,…  相似文献   

11.
9月16日至19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成了这次全会最为突出的关键词.可以说,把"执政能力"问题作为中央全会集中讨论的主题,这在我们党建党83年、执政55年来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12.
高岗、饶漱石分裂党的活动,也称“高、饶反党联盟”事件,发生在1953年,揭露于1954年初,到1955年春处理完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内高层首次出现的一场分裂与反分裂的严重斗争。亲身经历过这件事的人健在的已经不多了。我当时担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兼中央办公厅主任,了解事件发生、发展到处理的全过程。 对高饶事件的处理 高岗、饶漱石分裂党的活动,到1953年夏季的全国财经会议和第二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前后,已经充分暴露。党中央据此判明他们是野心家、阴谋家,下决心予以揭露。 在这前后,毛主席就高、饶分裂党的问题分别向党…  相似文献   

13.
“高饶事件”是建国初期在中共党内发生的一起阴谋分裂党中央、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严重事件,悉而刘少奇作为高岗、饶漱石阴谋活动的首要攻击目标而深深卷入了这一事件中。可以说,从高岗阴谋发难到1954年中共七届四中全会高岗、饶漱石的阴谋败露,刘少奇一直处于这一事件的漩涡中心。在刘少奇的政治生涯中,这是一次极其严峻而复杂的考验。  相似文献   

14.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省委七届五次全会和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大力推进我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6月3日,我校同石家庄日报社联合举办“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理论研讨会。研讨会围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5.
《共产党人》2010,(11):17-18
2010年以来,永宁县委围绕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自治区党委十届十次全会、银川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把区市党委的部署与永宁实际创造性地结合起来,在县委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提出了  相似文献   

16.
正11月12日至13日,贵州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在贵阳举行,这是我省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次全会以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主题,审议通过了《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决定》《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决议》,充分体现了省委"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政治自觉和坚决抓落实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17.
翻开中国共产党85年来的辉煌史册,“高饶事件”是建国初期在中共党内发生的一起阴谋分裂党中央、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严重事件。从中央档案馆最近解密的部分档案中获悉:刘少奇作为高岗、饶漱石阴谋活动的首要攻击目标而被深深卷入了这一事件中。可以说,从高岗阴谋发难到1954年中共七届四中全会高岗、饶漱石的阴谋败露,刘少奇一直处于这一事件的漩涡中心。在刘少奇的政治生涯中。这是一次极其严峻而复杂的考验。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重大任务。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会公报中,"法治"一词出现了50余次,"依法治国"也是高频词。专家普遍认为,在"依法治国"方略提出17年之后,党的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无疑为未来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描绘出新的路线图。中国走向法治国家的脚步越来越清晰,进程也必将加快。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北京胜利闭幕了。这次全会的一个主要议程,是着重研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省委九届七次全会对新形势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坚持钢班子带铁队伍,努力建设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堡垒,不断提升创造力、凝聚力、执行力、战斗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