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事人     
《南风窗》2010,(12):14-14
<正>蔡英文宣布参选新北市长5月23日获得连任的民进党主席蔡英文,次日正式宣布参选新北市长。对于外界质疑她是否也像绿营其它政治天王一样,将市长选举作为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的跳板,蔡英文给予否认。她的对手国民党参选人朱立伦,已经展开拜会行程。蔡英文,籍贯台湾省屏东县,客家人,祖籍福建漳州。蔡曾参与"两国论"的起草,2000年民进党执  相似文献   

2.
刘道玉 《南风窗》2010,(26):12-12
<正>正如钟岷源所观察,台湾的"五都选举"是蔡英文挑战2012大选的跳板,大选结束后,"无论选票倒向哪一方,都将促使两岸关系发生变量",个中最大的变量就在于钟岷源所说的:"绿营的选举策略仅仅是对于选举而言的阶段战略,选举之后呢?"  相似文献   

3.
雷希颖  林梓 《台湾研究》2022,(3):98-110
两岸关系的变迁深刻影响着中国国家统一的进程和亚太区域的和平稳定,但学界关于两岸变迁的量化研究相对不足。基于事件数据分析的方法,本文从政治、经济、社会交往和涉外事务四个方面,构建指数模型以期量化描述两岸关系风险。研究结果呈现,两岸关系的走势分为1950年到1979年、1980年到1995年、1996年到2020年3个阶段。当前两岸关系的风险指数已处于历史高位,蔡英文当局的“台独”政策是造成这一结果的主因。  相似文献   

4.
民进党路线转型是"台湾化"与"中国化"两股力量和趋势较量的产物和缩影,伴随着岛内社会和两岸关系两大变革工程的演进而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转型是必然的、自然的,也是渐进的、有限的,不同的阶段会呈现相同的反复。在大的环境结构没有质变的背景下,民进党仍然摆脱不了"台独"神主牌,但从发展趋势和应对2016年"大选"的需要考虑,民进党路线转型势在必行,其调整的时机、内容和幅度,将取决于党内"大选"参选人的意愿与意志。蔡英文一旦拿到"大选"入场券,在转型问题上不能不迈步也不可能迈大步,会探索一条"新型台独"之路,更加注重策略和包装技巧。届时外界将会看到一个"姿态百变、本质不变"的蔡氏"笑脸台独"。  相似文献   

5.
《南风窗》2016,(3)
正去年11月习马会时习近平主席的发言,强调要坚持两岸共同政治基础不动摇,坚持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更将"九二共识"的重要性喻之为"定海神针",没有这个定海神针,和平发展之舟就会遭遇惊涛骇浪,甚至彻底倾覆。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投票1月16日下午4时结束。当晚出炉的计票结果显示,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陈建仁当选台湾地区正、副领导人,得票689万4744张,得票率为56.1%。另两组候选人中,中国国  相似文献   

6.
民进党自2008年下台后一直在为重新执政寻找转型之路,然经蔡英文、苏贞昌两任党主席,并未解决阻碍其发展的诸多重大难题。基于领导者、结构及其互动关系的视角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深入地观察民进党。民进党的转型,一方面受到该党领导者的观念、能力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两岸关系、岛内政党政治、民进党派系政治等结构性因素的制约。本文试将二者结合起来分析,希望能为研究民进党转型提供一点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经过10余年的紧张冲突尤其是陈水扁当局“法理台独”的冲撞,两岸关系受到很大冲击,台湾更是在低谷徘徊的两岸关系中受损严重。在此同时,中国大陆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在两岸关系中的地位与影响得到加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与牵引,台湾新任领导人采取了与以往几任台湾主政者不同的两岸政策措施,两岸关系出现了良性动态发展之势。然而,两岸关系发展涉及的问题很多,将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其存在的问题与隐忧难以忽视。本文拟就两岸关系的新发展及其原因、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的问题与隐忧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阶段,基于一定政治基础的协商谈判始终是两岸双方增进互信、扩大共识、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两岸关系的性质从根本上决定了两岸谈判的形式和内容,两岸关系的实践决定并推动着两岸谈判深人发展,逐步形成反映历史阶段性特点的不同模式。基于两岸谈判的领域、层面对谈判模式的需求不同,两岸双方有必要从更为宏大的视野出发,根据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规律和实际情况,适时推动谈判模式的创新发展,为构建和完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刘国奋 《台湾研究》2012,(6):4-8,30
1992年,两岸两会几经协商讨论和函件来往最终达成“九二共识”。“九二共识”形成20年来的两岸关系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只要两岸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就能走得顺畅,反之两岸关系就会波折不断,甚至引发危机。自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进人到和平发展新阶段,四年多来两岸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交往使得两岸民众共享其利,这与两岸有着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基础分不开的。两岸关系已进入到深水区,如何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无疑需要我们去重视“九二共识”、发展“九二共识”,让两岸关系更加深入发展。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和台湾民进党是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较大影响的政党,研究探讨这三党与“九二共识”的关系,对于我们缩小一些两岸关系中的矛盾分歧、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促进中国统一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作为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体化理论,新功能主义认为,市场化带来的相互依赖,推动了功能领域的合作不断"外溢",从而使最初经济领域的一体化"外溢"为政治一体化。2008年以来,海峡两岸间经贸往来及社会各个领域的交往日益频繁,不过,两岸迄今在政治议题方面的对话与协商仍未开启,"外溢"效应在两岸关系中的表现似乎并不明显。本文通过运用哈斯-施密特架构对两岸关系的分析发现,实体大小、多元程度、联盟权力这三个因素不利于两岸进一步整合,而合作前后的交流频率与促进整合成高度相关,政治精英对整合的态度则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2022年台湾地区县市长和议员的选举结果,延续了国民党掌控大部分县市和民进党控制全台行政和立法机构的不对称局面。“九合一”的选举结果对国、民两党的内部凝聚力有不同的影响。蔡英文的领导权威日益受到民进党内不同派系的挑战,朱立伦在国民党内的领导地位可望得到加强。在2024年台湾地区“二合一”选举中,国民党能否对民进党发挥有力的制衡作用,在稳定两岸关系上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是值得继续观察的。  相似文献   

12.
林劲 《台湾研究》2016,(4):10-22
2008年蔡英文首次就任民进党主席到2014年5月第三次担任党主席,以至成为2016年"总统"候选人并且当选,直到就职,其两岸政策主张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本文以2014年5月为界线分成两个时期,梳理及论述蔡英文的两岸政策主张及其变化,揭示具体的背景和原因,并且对其"5.20"就职演说的两岸政策部分作一初步分析,借以作为考察其主政之后两岸政策走向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一、台湾地方选举与两岸关系关联性之命题2014年11月底的台湾"九合一"地方选举结果揭晓,民进党几乎大获全胜赢取13席县市长(6个"直辖市"有4个),国民党面临退台有史以来的全面性失败,几乎是溃不成军,论者或以为这与马英九用人失当及治理能力不佳有关,无疑地这已伤及马英九的清廉形象及降低民众对"政府"施政的认同及支持力度。回顾2008年民进党相继在"总统大选"与"立委"选举中失利,面临党能否永续发展的困境一般,显然在台湾的政党政治运作中,任何一党主政皆必须谨慎为政、步步为营,否则胜选后即会面对严格的道德操守及治理能力考验,台湾民众的投票行为取向或者是民意表达,尤其是中间选民并不固着于特定政党取向。围绕台湾地方选举议题对两岸关系影响,存在以下五种命题组合,已有许多学者进行过热烈讨  相似文献   

14.
2012年,影响台湾问题的中美台三方均平稳实现权力交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局和良好发展势头得以保持。马英九与奥巴马连任、中共十八大召开以及谢长廷参访大陆,这四件大事对未来一个时期的两岸关系发展产生了深层次的重要影响,它所显露出的新态势与新趋向,值得观察家们认真探讨。尽管从目前涉及两岸关系各利益攸关方的基本立场及其发展趋势看,这些新变化仍不足以打破台湾问题现存的结构困境,但是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一些关键变量正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将继续朝着有利于两岸统一、不利于“台独”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文从两岸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四个方面来观察思考1995年以来20年的两岸关系史,探讨了两岸关系在曲折前行中的种种问题与矛盾,认为目前两岸关系结构性矛盾是由多重因素造成的,它与历史和现实的内外因素交织在一起,既有客观原因,更由主观因素促成。为使两岸能够真正摆脱结构性困境,两岸双方需要有更大的勇气、更多的历史担当和更为灵活多样的方式,以进一步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对此,文章提出了两岸双方必须建立一些新的观念和采取一些新的做法,以及目前两岸必须重视和解决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因素历来有中国大陆因素、国际因素、台湾岛内因素及两岸关系自身发展因素四大层面,在不同的时期四大因素所发挥与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又各不相同。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随着台湾政治社会的剧烈演变,台湾政局因素在两岸关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尤其是随着台湾政治社会的“本土化”、“民主化”的发展,台湾政局因素对两岸政治关系的影响至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两岸社会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聚焦于两岸社会关系发展的现状与未来,首先从理论研究层面界定两岸社会关系和平发展的概念与内涵;以社会学学科与两岸关系的交叉研究为例,提出"两岸间社会"这一可能的分析框架;以台商研究为例,说明如何做微观层面的两岸社会关系和平发展研究。接着在对两岸社会关系和平发展功能与特征解析的基础上,剖析了两岸社会关系和平发展的现状,最后提出两岸社会关系和平发展的五条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8.
李登辉关于两岸关系定位的主张之演变王升前言两岸关系的定位问题是台湾当局各项政策的基础。蒋氏父子时代,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并自认为是中国唯一的合法代表,视中共为“乱匪”,因而才有“动员乱”政策、“反攻大陆”政策、“汉贼不两立”政策,以及不作“中央...  相似文献   

19.
从2004年5月17日中台办、国台办在受权发表的声明中首次提出“共同构造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框架”,到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的讲话中,正式提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六点意见,重申“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近五年时间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概念经历了一个从酝酿、形成、提出到深化的过程。这期间,如何“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成为海内外学者热议的课题,很多学者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探讨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意义、目的、基础、途径、前景等。本文将以前述为基础,就在当前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内涵、构成、挑战和前景作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20.
台湾经济的发展不仅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而且对岛内政局,进而对两岸政治关系都会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现阶段台湾经济正处于转折性变化时期,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尤其值得关注。本文将首先阐述影响未来台湾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评估未来几年台湾经济发展可能的走向,最后分析这种走向对两岸关系可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