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佚名 《法制博览》2008,(22):21-21
《新周刊》279期推出一个震撼性的封面专题:“穷忙族,上行社会的职业瓶颈”。文章的对象瞄准了一个群体:“穷忙族”,即“workingpoor”,该词源于欧美国家,欧盟对其定义是“在工作却人不敷出,甚至沦落到贫穷线以下的受雇者”。“比月光族更穷,比劳模更忙”、“越穷越忙,越忙越穷”是他们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编读往来     
《南风窗》1997,(12)
关键是改变观念我是《南风窗》的忠实读者,在广西工作。说真的,比起广东,广西很穷,而最令我感到悲哀的是,我身边的某些人,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穷,接受了这种穷,不思变革。因为工作关系,我常和广东人打交道。拿广东人和广西人比较,我感到我们“穷”就“穷”在观念上,穷在不思进取上。十年前的广东人便有了领先的观念,有了不甘于“穷”和必须改变“穷”的危机感,所以广东发展起来了,广东人富了。  相似文献   

3.
小小 《工会博览》2006,(16):51-51
我今年30岁,收入还不错,虽然家境富裕却一直都很注意节俭,中国有句老话:“吃不穷,喝不穷,算计不到要受穷。”现在整个社会都在宣传节约,勤俭持家已经成了一种时尚。尤其在节能方面,如果我们平时注意一点,不仅给自己省了钱,还在不经意间做了件利国利民的好事。节水水资源在我国,其实是非常紧缺的。我国的人均淡水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且南北方水资源分  相似文献   

4.
在西单商场摄像机柜台有一位20出头的小伙子,一付白边眼镜,一双充满笑意的眼睛,介绍起商品来井井有条、自然亲切——他就是被顾客称为“摄像机小行家”的李理。 当有人问及售货员工作的价值时,他不假思索地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指的是一个家庭会因贫穷而被人疏远;‘弱国  相似文献   

5.
“贫穷是一种痛苦,它让人觉得像是患了某种疾病,同时从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摧残人。它侵蚀一个人的尊严。使他陷入彻底的绝望。” ——摩尔多瓦 “就像瞎子看不见东西一样,他们也看不见我们穷人。” ——巴基斯坦 “当局似乎没有注意到穷人。当局鄙视与穷人有关的一切,其中首要的是  相似文献   

6.
可笑贪官言     
现在谁最穷?拿千把元工资的低薪族会脱口而出,自己最穷;每月领着三、四百元最低生活保障金下岗工人或病残群体,也会说他们最穷;在外打工的农民工也会说,自己最穷:一月卖得几百元的拾荒者.肯定说自己最穷;在家养猪种地挥汗如雨、年收入一两千元的农民,说自己最穷;风餐露宿跪地行乞的丐帮也说最穷;甚至白领“卡奴”们每月花光用光喝光的“月光”一族.更说自己最穷:农村教师、基层公务员及许多贪官污吏也说自己手头太紧太穷;门卫、保安、月嫂,还有城市清洁工及买不起房全家住在十五平方米房间的贫民一族,说还是他们最穷;乡村农民的孩子考上高中、大学无钱交学费,也在诉说他们最穷!到底谁最穷?  相似文献   

7.
2014年初,一档原创音乐节目《中国好歌曲》让16岁女孩涂议嘉被导师刘欢收入麾下.如今,两代音乐人共同完成了一个音乐梦. 为了帮助这个高中女生唱出自己的声音,首次为他人担任制作人的刘欢从编曲到录制几乎倾尽所能.“涂议嘉是个很有才华的年轻创作人,她拿给了我们20多首歌,在16岁这个年纪真的是很了不起.现在想想,我16岁的时候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刘欢说. 回忆上世纪80年代自己读书时的创作,刘欢说,那是个散发着理想主义光芒的年代——听古典音乐、创作歌曲、由衷地歌唱,不过他也坦言,每个年代有每个年代的记忆,“我们怀念我们的,他们则有他们的精彩.”  相似文献   

8.
石破 《南风窗》2012,(14):56-58
他们是长期陷入贫困,而又缺乏福利依赖的一群人。由于收入赶不上通货膨胀的变化,他们的退休工资实际变得越来越少。他们也无从弥补家庭收支不平衡所带来的赤字。贫穷使他们丧失了摆脱贫穷的能力,腐蚀着他们的希望和梦想。在湖南衡阳市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参加工作,已退休10年以上的环卫工人,大约有六七百人。他们的退休工资,至今还是2000年的标准,每月800元左右;加上原单位发放的补贴,每人每月的养老金在1000元上下。已至暮年的他们,日常生活被粘结在低劣艰辛的层次上,与贫困进行着没完没了  相似文献   

9.
就在中国GDP超过日本,坐上世界第二的位置而振奋之时,上海市市委书记俞正声在最近的上海两会上说的话让人感叹:“跟公务员相比,社会上有很多收入很低的群体,比如退休工人,他们的退休金工资水平是很低的。我们上海退休工人每月1800元,低于北京水平。”  相似文献   

10.
长治,这里是当年传说中神农氏尝百草的地方,也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总部驻所,是解放战争第一役“上党战役”所在地,古语云:“得上党者得中原”。我们希望,吕日周和长治市委能在上党再打响第二次“解放战争”——把贫穷和官僚主义从长治彻底赶出。  相似文献   

11.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坐拥庞大资源的西部就被人称之为"富饶的贫穷"。他们其实不缺乏财富,而是缺乏整合资源的手和强烈逐富的心。20年过去了,在大部分地区,贫困仍像一个幽灵,困扰着那里的人民。而吕梁,这个中国第一穷省的第一贫困地区在近年的发力增长,带给人们的就不仅是惊奇,还有思索。  相似文献   

12.
在我看来,所谓“富二代”,即富家子弟。这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穷二代”。因此,我以为“富二代”犯罪可以和“穷二代”犯罪一起研究并加以解决。在此我从教育学的角度和大家交流三点想法。  相似文献   

13.
极少数的强势的人往往惧怕多数的贫穷的人。在公共关系计划之类出现很久之前,富人就发明了慈善、保护宗教和艺术、免费发放面包等办法,以使他们的财富与美德和慷概而不是掠夺和奴隶制联系起来。我们的媒体——观念制造业遵循着这一传统,躲开“帝国主义”这个词,避免报道所有表明  相似文献   

14.
老话说,"救急救不了穷",指的是对穷困者的救济,只可解一时燃眉之急,却不能使他们从根儿上摆脱穷困.传统的帮扶形式一般以开展帮扶慰问活动为主,对困难职工确实起到了"救急"的作用,海淀区总工会不满足于此,他们针对困难职工家庭实际,采取"为困难职工家庭无就业人员推荐工作"的形式,提供包括"提高就业能力培训"、"职业兴趣测试"、"免费求职简历印制"、"一对一推荐岗位"等一揽子服务,从根本上帮助困难职工家庭提高收入,改善生活条件,争取做到既救"急"也救"穷".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实施送温暖工程的新途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在弄清“东亚奇迹”的产生原因之前,让我们先回顾一下东亚这几十年的辉煌历程吧。在东亚曾经出现了世界上“最庞大人口的最快速的收入增加”,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在人类历史上都是空前的。 一直到20世纪中叶,亚洲还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大陆之一。而东亚——除了日本,它曾是亚洲最发达最富有的国家,但它也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崩溃了——也不例外。仅仅50年前,韩国和台湾大致上尚不及非洲的扎伊尔富裕。那时,东亚最富裕的国家大约是菲律宾,直到50年代,到菲律宾去给人做女佣还  相似文献   

16.
古代中国有“穷京官”之说。所谓“穷”,只是相对于那些掌握实权、有鱼肉百姓之便利的地方官而言。相对一般人,只要是“官”,多数就不可能过穷日子。张鸣先生就京官如何过日子,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洪振快先生在其新著《亚财政》中,也有一章《穷京官的阔日子》。  相似文献   

17.
1991年10月,一份题为《共有制经济试验报告》的内参,出现在中央领导同志的办公桌上,报告有一个醒目的副标题——“万丰模式”调查。何谓“万丰模式”?“万丰模式”有什么特别之处,值得惊动国家领导人? “潘欧文”之梦万丰村,位于深圳市宝安县沙井镇,是一个只有1801人的小村庄。10年前,这个小村庄以产大红薯出名,红薯卖不出大价钱,万丰村也就以穷著称,万丰人也因此被讥之为“万丰大番薯”,意为又笨又不值钱。受不住贫穷煎熬的“万丰大番薯”纷纷离乡背井南逃香港,1978年一下子就跑了500多人,青壮  相似文献   

18.
1999年德国社会民主党柏林代表大会决定,在保持自由、平等、团结互助等基本价值为“我们政策的尺度和指导原则”的条件下,制定新的基本原则纲领。在制定纲领的讨论过程中,关于公正原则的讨论占据了重要地位。自由主义把“平等地进入自由市场的条件,也就是机会平等”作为“实现公正的足够的条件”,而社会民主党却认为,以不是由于自己过失造成的成就差别为衡量标准是“不合法的”。只有当人们力图减少“没有道理的社会不平等”时,平等原则才能在相应的程度上实现。至于自由,社会民主党人认为,20世纪的经验证明,自由必须包含享受那些使自由行动成为可能的社会物品的权利,而教育机会、收入保障、健康保护、社会分享是这些社会公共物品中最重要的。讨论涉及三大基本价值之间的关系问题,社会民主党人虽然一再强调三者相辅相成,但也承认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紧张关系”,而实际上从维利.勃兰特起,他们就把“自由”放在首位,这是他们所认同的制度框架决定的,尽管他们力图在自由的理解上与资产阶级党派、特别是与新自由主义划清界限。这个问题是我们今后研究社会民主主义基本价值时应当首先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工会博览》2013,(6):6-7
收入差距大制约经济发展 收入差距的拉大不但带来了社会的不公,也在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而《意见》的出台,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有效办法.如:当前我们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消费需求不足.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是我们中低收入者支付能力受到了限制,老百姓没有钱去购买,现在就是要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来增加广大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他们的购买能力,来解决我们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相信农民     
古代皇帝把自己看作“天子”,把百姓叫作“子民”,给自己控制百姓披上了合乎神性(不是理性)的外衣,一晃数千年,神性外衣在辛亥革命中被剥了下来。神性外衣虽然消失,但种种陈词滥调仍然妨碍我们相信农民。一曰农民保守。说农民保守只是城里人的无知。对于新鲜事物,城里人以所谓付“学费”来挑战风险;但对于贫穷的农民,风险是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