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国家林业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对利用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生产企业进行清理整顿和开展标记试点工作的通知》(林护发[2003]3号)和《国家林业局、卫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麝、熊资源保护及其产品入药管理的通知》(林护发[2004]252号),现将第五批试点使用“中国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管理专用标识”的企业及其产品公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2004年第6号根据《国家林业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对利用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生产企业进行清理整顿和开展标记试点工作的通知》(林护发「2003」3号),现将第四批试点使用“中国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管理专业标识”的企业及其产品公告如下:一、自2005年1月1日起,新增部分象牙、蟒皮二胡生产、销售企业,其生产、销售的象牙制品、蟒皮二胡实行中国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管理专用标识制度(以下简称专用标识制度),标记范围如下:(一)以下所列企业生产销售的象牙制品加工地点本部衡水市桃城区东郎子桥村福州市仓山区三叉街湖畔路1号省份北京河北福建生…  相似文献   

3.
2004年第1号现将第三批试点使用“中国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管理专用标识”的企业及其产品公告如下:一、自2004年5月1日起,凡生产、销售的象牙制品必须全部实行标记,标记范围如下:(一)以下所列企业生产销售的象牙制品编号省份生产企业加工地点1北京北京库鹏象牙雕刻有限责任公司本部2上海玉石雕刻厂本部3上海集云阁工房4灵石路车间5上海工艺美术总公司陈列销售厅6江苏常州市武进牛塘江南工艺厂本部7福州震港工艺品有限公司本部8闽侯港联工艺品有限公司本部9广东广州市大新象牙工艺厂本部上海长江企业发展合作公司福建5(二)以下单位现有的象牙制…  相似文献   

4.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以下简称《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农林)厅(局): 亚洲象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非洲象被依法核准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国家禁止亚洲象和非洲象象牙及其制品的收购、运输、出售和进出口活动。近几年来,各地、各部门严格按照《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和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的规定,严厉打击非法收  相似文献   

6.
徐军  贺凯旋 《行政与法》2022,(4):112-119
近年来,野生动物的种类、数量以及活动范围逐年上升和扩大,各地野生动物致害事件频发.《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对野生动物致害补偿仅作了原则性规定,部分省份制定的专门补偿办法不能对因野生动物致害的当事人进行合理补偿.因此,本文从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制度的法律性质出发,对该制度的现实困境及其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  相似文献   

7.
梁玮 《法制与经济》2010,(16):48-50
自然资源权属问题历来为学者们所争议。有关自然资源的权属问题可以衍生出多个无益于保护野生动物、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现象。本文以明确野生动物、野生动物资源、自然资源、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相关概念为前提,以2010年沈阳私人动物园东北虎饿死案为切入点,探讨野生动物园中野生动物权属的问题,并对野生动物合理利用和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林护发犤2004犦25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农林)厅(局)、卫生厅(局)、工商行政管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医药管理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麝、熊均是生态、经济、科研价值极高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特别是天然麝香、熊胆(指野外来源或人工繁育所获的麝香和熊胆)是许多传统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原料,因此,其保护状况与我国传统中医药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并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但近年来,有一部分养殖和经营利用单位,在从事麝、熊类养殖及其产品经营利用时,没有依法执行国…  相似文献   

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 为保护野生动植物,对以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为原料生产保健食品,特作如下规定: 一、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国家有关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由国务院及其农业  相似文献   

10.
新疆是野生动物的天堂,雪豹、紫貂、马鹿、北山羊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这里健康成长。为了恢复这些野生动物的数量。新疆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不遗余力地保护自然环境,保护自然生态链。野生动物的种群和数量正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1.
野生动物案件是指野生动物作为受害者的案件,随着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走私的日益猖獗,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我国对野生动物执法工作的加强,野生动物案件的发案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森林违法案件中,尤其是野生动物案件中,具体涉及到鸟类的案件也越来越多。本文论述了野生动物案件中鸟类形态鉴定照片拍摄的必要性,并提出鸟类形态鉴定照片主要需拍摄整体侧面照片、鸟喙的照片、鸟脚的照片和其它特殊形态的照片。这些鉴定照片的拍摄将有助于远程指导森林公安的办案工作。  相似文献   

12.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野生动物的保护、驯养繁殖、开发利用活动,必须遵守本法。  相似文献   

13.
不合格防“非典”产品及相关企业被曝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特供)国家质检总局日前在全国范围内对口罩、消毒液、一次性防护服、洗涤用品等防治“非典”产品的所有生产企业和部分经销企业,开展了国家监督专项抽查和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情况专项调查,曝光了一批质量不合格企业及产品。另外,质检总局提醒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最好选择标识标注规范的产品,确保产品有最基本的质量保证。不合格产品及其企业名单序号企业名称商标产品名称  1福州市台江伟力劳保用品店 (销售) 口罩2新疆乌市温州商贸…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野生动物资源所有权结构单一的问题,从野生动物的合理利用、驯养繁殖、狩猎权行使和引进外来物种的产权归属等方面,阐述了多元化野生动物资源所有权的客观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而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野生动物资源多元化所有权体系的构建框架:坚持以国家所有为主的多元化所有权制度;建立私人所有权制度,即经过驯养繁殖成功的野生动物和通过猎捕权得到的野生动物可由私人或单位所有并经营的多元化所有权体系,并对单位和个人的所有权行使限制。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业经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并于1989年3月1日起施行.《野生动物保护法》的颁布施行,标志着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从较完全的意义上走上了法制的轨道.野生动物是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我国宪法第9条规定:"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  相似文献   

16.
驯养繁殖野生动物是利用、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方式,作为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野生动物资源的驯养需要得到许可,驯养繁殖许可证就是驯养繁殖权的载体。驯养繁殖权是依行政特许而获得的权利,同时,由于驯养繁殖权可以带来获得财产性收益的可能性,所以具有浓重的私法色彩。  相似文献   

17.
野生动物产权制度是学术界探讨的热点问题,到目前为止我国并没有针对这一问题形成系统的立法体系。由于野生动物资源是单一归属权的资源,对其保护利用等方面都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尽快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势在必行。本文就我国野生动物产权的法律制度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为依法惩处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犯罪活动,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现就审理这类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包括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附录二的野生动物以及驯养繁殖的上述物种。 第二条 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的“收购”,包括以营利、自用等为目的的购买行为;“运输”,包括采用携带、邮寄、利用他人、使用交通工具等方法进行运送的行为;“出售”,包括出卖和以营利为目的的加工利用行为。  相似文献   

19.
陈仪 《法学》2012,(6):89-97
割取死亡鲸肉的行为未被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分则所明文禁止,依《野生动物保护法》总则和《物权法》关于"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的规定,这种行为可认定为盗窃国家财产的行为。美国《海洋哺乳动物保护法》对此类行为亦予以禁止,但其理由却非基于国家所有权,而是基于保护野生动物的需要。我国野生动物资源国家所有权与物权法理论有诸多难以相容之处。野生动物资源的国家所有权实为一种公法上的所有权,与私法上的所有权不同,故应适用不同于私法规则的公法规则。国家对宣示为国家所有的公共自然资源并不拥有独占和排他的权利,在以禁止、许可等方式限制公众利用公共自然资源时,不应以市场化方式运作,而须考虑公共利益。也不得在法律未明文禁止的情况下,以"盗窃"财产为由处罚利用公共自然资源者。  相似文献   

20.
●背景 2017年1月1日,我国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正式实施. 该法第36条规定:“国家组织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及相关执法活动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建立防范打击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走私和非法贸易部门协调机制,开展防范、打击走私和非法贸易行动.” 这是我国首次把防范、打击野生动物走私和非法贸易行动写入法律.同时,为我国政府从国家层面组织开展打击野生动物非法贸易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