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备战、备荒、为人民”,是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推动三线建设大战略时提出的响亮口号.“备战、备荒、为人民”这个口号,在当时的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在人民解放军中更是人人皆知并以此为己任.无论是在大喇叭里,还是在遍布城乡的标语里,到处都能听到或看到这七个字.这七个字的口号,在当时是人们引用最多、叫得最响的毛泽东话语中的一句.那么,这句口号是何时提出的?它的背后又有着怎样一段轰轰烈烈的历史经过呢?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六十年代,由毛泽东的对敌战略总结出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口号,在天南海北广为流传,妇孺皆知。这一战略口号使全国经济建设的中心从解决吃穿用转变为备战,出现了举国备战、全民皆兵的景象。“备战、备荒、为人民”的由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面临着帝国主义的  相似文献   

3.
<正>"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在20世纪70年代是影响深远的一句战略名言,出自毛泽东之口。1973年11月24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青年团协议会访华团时,曾明确地告诉客人:毛主席提出了一个口号,叫做"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这里就有个粮食问题。"广积粮"有两个作用,一是备荒,一是备战。"深挖洞"就是备战。"不称霸",中国不仅现在不称霸,就是将来现代化了,我们也不称霸。  相似文献   

4.
沈葆桢是近代杰出的闽籍封建政治家.他在1874年日本制造的侵台事件中临危受命,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办理台湾等处海防监理各国事务,处理台湾危机.在危机中他调兵遣将,积极备战,加强防务,切实部署"理谕"、"设防"、"开禁"三者相结合的有效方针,挫败了怀着狼子野心的日本,保卫了台湾.  相似文献   

5.
点将川军     
"无川不成军",这句曾让川人骄傲的口号将在今年被重新诠释。2007年,四川共有70名选手在各国家集训队训练,为奥运备战,随着奥运会的来临,这一队伍人数非常稳定。赛艇、皮划艇、体操、网球、射击、羽毛球等,这些项目都有四川的队员。如今,北京奥运会的战鼓已经擂响,中国军团将展开激烈的拼杀,四川健儿已作好准备,将以最佳状态征战奥运——  相似文献   

6.
始于纳税人需求,终于纳税人满意.近年来,任丘市国税局以"干部作风建设年"为契机,紧密结合自身实际,以"一切为了纳税人满意"为出发点,不断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发展和创新服务手段,积极拓宽服务渠道,相继推出一系列受到纳税人好评和行之有效的工作举措,使"一切为了纳税人满意"的口号成为掷地有声的试金石,以优异成绩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广大纳税人的赞扬.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众志成城,共渡难关",是汶川大地震之后响遍全国的口号.这口号,喊出了全国一盘棋的全局意识,喊出了把灾区当家乡、以救灾为己任的大局观念.正是在这样的口号下,全国人民心系汶川,向灾区伸出了援手.  相似文献   

8.
悲剧源于一句喊错的口号 1931年初,红十二军召开了纪念李卜克内西、卢森堡和列宁等共产国际领袖的大会.在当时,开会时振臂喊口号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全场与会者都会跟着喊,谁不喊谁就有问题.至于喊的什么口号,当时是不假思索的,只要有人领头喊.在这次会上,偏偏有一个战士高声领喊出一句口号:"拥护第二国际!"社会民主党万岁!"大家跟着喊完了,才有人发现这个口号有问题.这个喊错口号的战士叫吴拙哉.他根本不明白什么是第二国际,什么是第三国际,糊里糊涂地喊错了口号.  相似文献   

9.
李伶 《党史博览》2003,(5):18-21
1980年底,党中央作出了"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同时,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伟大决策.于是,中华大地出现了深入人心的精神文明建设口号:"五讲四美三热爱".在这统一口号感召下,人民解放军结合自身特点,也提出了自己的精神文明建设口号:"四有三讲两不怕".与此同时,全国许多地区及多条战线都根据自身特点,更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类似口号.  相似文献   

10.
正"文革"期间盛行呼喊及写口号。各种集会、文章、大字报甚至检讨书,大都有几个口号。口号基本分为颂扬毛泽东、共产党和斗争阶级敌人两大类。最常用的两个词,是"万岁"和"打倒",爱憎分明,反映了"文革"的特点。生产建设、处理工作方面的口号,也是以"抓革命"为前提的。最常用而又最长的口号,一个是:"我们最最敬爱的伟大导师、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舵手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一个是:"敬祝我们心中的红太  相似文献   

11.
王源与孙中山是两位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前者为清初激进的反对封建土地兼并的思想家,后者是我们众所周知的中国近代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们分别生活在清王朝前后不同时期.由于历史时代因素的影响,王源与孙中山都特别关注当时社会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土地问题,并分别就封建土地制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王源为改革封建土地制度提出了"惟农有田"论及"有田者必自耕"的口号.孙中山为推翻封建土地制度打出了"耕者有其田"的口号.本文就王源与孙中山的两种土地思想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12.
五卅时期,"反帝"口号的影响虽然急速扩展,但对于这一口号的质疑之声越采越大,焦点主要集中在"反帝"的理论、方法、策略等方面,对于什么是帝国主义,如何反对帝国主义,政界、知识界远远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尤其是中共自身所附着的浓厚苏俄背景与其"反帝"口号之间的矛盾更是时人诟病的话题,发生于1925年底的关于苏俄问题的激烈争论即是当时这种复杂局面的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13.
中共"五一"口号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五一"口号,缘起于抗战后期的民主联合政府主张和战后初期的政治协商会议实践,形成于1948年上半年政治军事各方面时机业已成熟的革命形势.各民主党派对中共"五一"口号联合发出"五五"通电,响应空前热烈.由于交通的阻隔、毛泽东对时局的判断和访苏计划的改变等原因,三个月后,中国共产党方面才对各民主党派的"五五"通电作出回应.  相似文献   

14.
五十年代毛泽东"赶超"思想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超英赶美"是50年代中后期一个极为振奋人心的口号,有过广泛和重大的影响.这一口号是毛泽东"赶超"思想的具体体现,它的提出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初实践密切相连.由于50年代后期经历的曲折,这一口号以及与此相关的发展战略思想的研究,近年来已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本文拟从分析目前研究的一些动态出发,就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提出我们的看法,不成熟的地方希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5.
备战战略具有随国际国内形势缓急变化而松紧搭配的特点。备战问题的提出,使地方肩负起动员、组织农民学习"大寨精神"和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任务。正是由于备战战略的高度动态性特点,才导致这一时期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持续波动和演化;同样,也正是由于地方在这一战略中的特殊作用,才使这种波动和演化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第二次大幅变动。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在指导国民经济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制订中,提出了“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方针.这个方针的提出有众多因素,特别是与毛泽东对中国粮食问题的认识紧密联系在一起.它深刻反映了毛泽东对“大跃进”运动后中国在粮食问题上所存在的严重困难的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和对解决粮食问题的战略思考,从而对六、七十年代的中国粮食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兵团四届八次党委扩大会议向全兵团提出了"发展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群众"的响亮口号.这是面向新世纪兵团确定的新的奋斗目标和工作大局,也是动员、鼓舞兵团广大干部职工努力开创兵团事业新局面的伟大号召.深刻理解和全面认识这一口号的实质性内涵,必将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8.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人民解放军中非常流行的一句口号,它反映了我军战士为了胜利而勇往直前的牺牲精神和英雄主义气概.这一口号通常与"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一起联用,成为政治动员、鼓舞士气的流行话语.然而,这句蜚声军营内外的誓言是如何产生和唱响的呢?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是如何传承的,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19.
为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60周年,中共中央统战部宣传办、人民政协报社、团结报社和中国统一战线杂志社等单位联合主办"薪火相传,共创未来——纪念中共发布‘五一口号’60周年"征文活动。征文要求和参与方式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同时也是当今本土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组织工作更好地为科学发展服务,不能只当做一个口号,不能坐而论道,而要从"思"与"行"上去实践、去实施、去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