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树立物权私权观念对物权制度研究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立物权私权观念对物权制度研究之意义●侯向磊张红霞物权是私权。这一论断的理论根基是自罗马法以来的公私法的划分理论。公法以规范权力为宗旨,私法以保障权利为要义。其对权力和权利二者平等制衡的粗略描述使得后世法学家并未因其分类模糊而抛弃该种分类方法;此外,...  相似文献   

2.
浅议树立物权私权观念对物权制度研究之意义侯向磊张红霞物权是私权。这一论断的理论根基是自罗马法以来的公私法的划分理论。公法以规范权力为宗旨,私法以保障权利为要义。其对权力和权利二者平等制衡的粗略描述使得后世法学家并未因其分类模糊而抛弃该种分类方法。现代...  相似文献   

3.
姜山 《法学研究》1988,(5):70-75
物权制度是民法的一个重要制度。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了一系列物权类型,为我国物权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的物权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权绝对论否定了人人平等的基本法律观念,增加并激化了社会矛盾,忽视了物权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法律目的;物权限制论陷入"有诸多限制的自由的、绝对的物权"逻辑矛盾之中,忽略了物权观念历史变迁的事实。物权相对性具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物的利用效率、规制物权滥用的功能。物权相对性更为科学合理,也更符合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法律体系的逻辑严密性和现实的价值判断的双重目标出发,重新构造了物权变动的模式。认为物权变动过程是一个有机的过程,除承认区分原则外,还要承认物权合意的客观存在,物权合意以债权行为为基础,切充斥于整个物权变动过程。又从微观的角度以无权处分、所有权保留、不当得利为视角,分析了新型物权变动模式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6.
一、司法效益的价值定位“效益,就是以最少的资源(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消耗达到同等的效果,或者以同等的资源获得较大的效果”。显然,经济学所谓的效益体现了一种如何合理配置资源的价值观念,其目的在于最大化地利用现有资源,其手段是最优化地配置使用资源,即尽量节约经济成本。这一概念见之于司法行为中其内涵又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观点认为:大陆法系历来就是物权绝对主义的物权观念,物权绝对破除了身份的限制,因而是公平正义的。但作者认为:大陆法系的物权观念以身份和财产两者的优先与否作为变迁的线索。先从相对物权发展到绝对物权,又从绝对物权发展到当今的相对物权的新阶段。就现实社会来说,物权相对比物权绝对更能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因此,我们应该确立物权相对的物权观念,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忱 《中国公证》2014,(2):52-53
正物权法和债权法是市场经济的左膀右臂,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两大法律基础,是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两大基干。其中,物权因其固有的确定权利归属的性质,会对民事主体的财产权益产生重要影响,必然关涉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因此,如何在国家的法律体系内通过整体法律制度框架的设计以及各项具体规制措施的完善。确保物权法能够实现立法的本意,能够发挥物权制度确立对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台湾地区物权制度奉行大陆法物权体系的基本原则,但是,在物权类型、物权法定原则的贯彻、用益权的种类、担保物权和占有方面均有自己的特点。台湾地区物权制度应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革新,即扩大物的概念的范围,接纳新的物权种类,缓和物权法定原则,明确不动产登记的效力,区分质权和权利质权。  相似文献   

10.
徐刚 《中国律师》2011,(12):41-42
从发生的原因来看,物权变动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法律行为引起的物权变动;另一类是基于法律规定、司法裁决、公用征收决定、继承等原因引起的物权变动.后者统称为非因法律行为导致的物权变动。基于法律行为而发生的物权变动是以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为基础进行的,此种物权变动必须遵循物权公示的一般原则才能发生效力。非因法律行为而发生的物权变动.即物权变动并非基于原权利人的意思表示.而是在无原权利人甚至法律有意排除原权利人意思表示的情况下发生的物权变动。本文要研究的是非因法律行为导致物权变动中的一种——“司法裁决导致的物权变动”。  相似文献   

11.
12.
论物权公示的性质和制度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一、物权公示的性质 物权公示究为物权权利的公示还是为物权变动行为的公示?对此问题,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物权公示是对物上权利的公示,本文称之为“权利公示说”;第二种观点认为物权公示是对物权变动行为的公示,本文称之为“行为公示说”;第三种观点认为物权公示既是对权利的公示,也是对物权变动行为的公示,是二者的统一,本文称之为“统一说”。  相似文献   

13.
知识产权制度变迁中契约观念的演进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红军 《法商研究》2007,24(2):83-90
知识产权关系从观念角度考察可视为不同主体之间达成的契约。封建特权制度下的知识产权关系表现为封建统治者与新产品引进者或出版商之间的契约关系,具有狭隘和封闭的属性;近代以来的知识产权关系表现为社会与精神成果创造者之间的契约关系,呈现出平等和正义的特点。知识产权制度变迁的过程也是知识产权契约观念不断演进的过程。当代知识产权权利主体在一些领域的缺位和错位、知识产权权利和义务关系在一些方面的失衡与契约平等、契约正义的精神相悖。因此,重塑当代知识产权契约观念十分必要。而广泛的立法参与机制、动态的权利限制机制及有效的权利异议机制则是实现知识产权制度重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杨芳 《政治与法律》2008,(6):157-159
生命法学是研究生命法这一特定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部门法学.生命法具有某些与其他法所不同的或不尽相同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为本质上的社会性;二为立法上的预期性;三为内容上的伦理性;四为功能上的激励性.如果代孕者是出于互助目的自愿无偿为他人孕育子女,则完全是个人私权利问题,并不涉及公共道德问题,法律就不应当强行禁止.代孕具有一定的积极性,立法禁止任何形式的代孕技术既不现实也缺乏合宪性基础.胚胎著床前遗传学诊断是生命科技的一项重大发展,但它的应用却引发激烈的伦理争论.容许伦理和法律的边界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变动性,符合生命科技迅速发展、社会伦理不断变迁的大背景.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物权法律制度的确认和重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付荣 《河北法学》2002,20(6):116-123
物权法律制度在俄罗斯民事法律体系中的确认和重建是俄罗斯私法复兴的最有力的佐证。从俄罗斯新民法典对物权概念及形式的确认、对所有权的重塑、对土地所有权及其他物权的保护等 ,阐述其对西方民法的借鉴及本国特点 ,并提出俄罗斯物权法律制度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相似文献   

16.
17.
物权法定原则之反思与重构——以地役权制度入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权法定原则是物权法的结构原则之一,其不仅为大陆法系国家所承认,同时在美国法上也通过司法实践得到了遵循。物权法定原则的诞生有着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与价值追求,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公民社会的权利形态愈发精彩纷呈,对权利的样态和行使方式也提出了更多、更灵活的要求,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反思物权法定原则与当下社会发展的契合度。对于物权法定原则的突破传统上有无视说、习惯法包含说、缓和说等,但是笔者尝试着提出另一条思路,即从地役权制度的灵活把握入手,逐步缓解物权法定制度的僵硬。我国《物权法》颁行已逾一年,社会生活中出现的诸如居住权、让与担保等,都继续让我们从法理和立法上给出一个满意的回应。  相似文献   

18.
民法典中担保物权应以公示方法的不同为其类型化基础,以下再依客体的不同进行亚类型化区分.以登记作为公示方法的抵押权涵盖不动产抵押权、动产抵押权和权利抵押权;以占有或准占有作为公示方法的质权包括动产质权以及权利质权.典当权的特殊性足以使之成为一类担保物权,在这一定范围内可以承认流质契约的有效性.以移转权利为基础的让与担保、所有权保留、融资租赁等所有权担保形式无须采取担保物权构造.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物权法体系正逐步形成,但民法通则对物权公示制度尚无系统规定,理论研究也较薄弱。因而在实践中对动产抵押、房地产登记、善意取得制度、特定物所有权转移时间等有关问题的处理就缺乏明确的依据和理论指导。为了进一步完善物权立法,应当加强对物权公示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论物权请求权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物权请求制度在近现代大陆法系的许多国家民法中是作为一种独立的请求权制度而加以规定的,是关于物权保护方法的一项重要制度。近现代各国民法,如德国民法、瑞士民法、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及1958年韩国民法等,均已建立了明文的物权请求权制度。然而,具有大陆法传统的我国现行民法并未将物权请求权视为一种独立的请求权。我国《民法通则》将物权请求权的内容规定于侵权的民事责任中,并且没有根据物权的特殊性对相应体现物权请求权的民事责任形式的特殊构成、适用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由于没有突出物权的法律属性及其效力表现的特殊性,没有区分物权请求权和债权请求权的明显的、且具有重大理论和实务意义的区别,非常不利于保护物权人的权益。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对此,我国民法学者已经提出了中肯的批评。目前,我国的物权法正在制定过程中,物权请求权作为保护物权的重要手段,是物权法制中必须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