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志龙 《中国律师》2009,(10):77-79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中国法治化历程的不断推进.律师的执业地位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认可。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90年代后期陆续进入律师业的青年律师,凭借着专业的法律素养,正规的法学教育,已经成为当下律师队伍的主体和中坚力量。青年律师的成长和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律师业的存亡和发展,他们肩负着国家法治建设的重担。在这种大环境下.青年律师要不断提升自我价值,实现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人类社会发展、融合与进步的世纪 ,教育将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入世谈判的成功 ,中国经济的发展将会越来越依赖于高素质、高层次的国际化法律人才。为适应中国社会对国际化法律人才的需求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学习发达国家法学教育的先进经验 ,并结合中国的法律文化传统的现实情况 ,从而建立完善的国际化法律人才培养体系 ,是非常有必要的。一 .法律人才的国际化是大势所趋法律人才的国际化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标志。国家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 ,而人才的竞争就是教育的竞…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对法律实务人才的高要求,民事诉讼法学的实践性教学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人们对民事诉讼实训类教材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近年来,我国现代化教育的深入改革在民事诉讼法学教育和民事诉讼法学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无论是本科教材的数量还是学术论文的发表数量都逐渐上升。文章认为,民事诉讼实训类教材的研究,对学生了解法律事务、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法学素养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加入WTO后,中国法学教育发展的趋势》文:程春明《法制日报》2002年10月17日第11版中国加入世贸后使得中国法学教育和法律服务进入法律全球化领域。中国法学教育应该是高等法学和法律职业教育的结合,同时培养世界法律人才。其制度设计应是竞争性和开放性的。我国的法学教育面临着这样一个事实:实行的是粗放规模经营;培养的人才绝大部分都只是所谓“通识型”人才;法学教学与法律职业教育基本脱钩;在西方发达国家被认作是“情英教育”的法学教育在我国却被当作是“大众教育”;中央集权的管理模式限制了各院校之间的公平竞争,也不利于法学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在课程设置上不能与社会需求和市场对法律人才新的要求接轨。加入WTO后,我国法学教育定位的趋势是:我国法学教育的目标也因此发生变化,从培养准法律人到培养完全合格法律人;从培养国家法律人到培养世界法律人。高等法学教育制度层面发展的趋势是:高等法学院校必须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开放性的大学。高等法学教育内容新的趋势是:从单一法系形式和内容统一转变到吸收多法系的教育形式和内容的融合模式上来。  相似文献   

5.
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纳米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已深深的影响了人们对自然、社会与法律的认识,制度创新成为了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的学者争相探讨的对象。高科技的发展给民法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民法制度创新的机遇。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社会生活的现代化又带来了民法制度的现代化,传统民法在高科技环境下面临着一场法律观念与法律技术的整体性变革。  相似文献   

6.
胡可涵  李笑笑 《法制与社会》2014,(9):219+234-219,234
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法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法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问题,在此意义上,法学本科教育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学实践教学的质量。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深度发展与民主法治事业的进步,法学人才培养中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许多高校通过引进"诊所式"实践教学或对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在法学教育中的作用,深入研究实践教学环节对法律人才培养的深刻意义。本文围绕如何面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法律人才,对当前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出现的新特点以及科学的运行机制开展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后的今天,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法律人才?是一个值得认真讨论的事情。笔者围绕社会转型期的需求和特点,提出需要三类法律人才:精英法律人才、职业法律人才和大众法律人才。这三类法律人才需要采用不同的培养模式。现行法学教育存在着培养定位狭窄、培养层次欠缺、管理制度简单等局限,难以与转型期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相匹配。为实现转型期法律人才培养目标,应当立足于当前社会转型期双轨制的现实,转变培养观念,在学位体系、教育资源、课程设置、管理体制和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法学在法学领域的预热,社会法理论体系的构建已经成为目前社会法学领域探索社会法的首要任务,社会法律行为体系的构建在社会法中举足轻重。本文在对社会法律行为基本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参考法律行为的划分标准,以行为内容为标准对社会法律行为体系进行构建。希望通过本文对社会法律行为体系的构建进行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中国法学教育由于历史、观念、体制等原因使得其向来"重理论,轻实践"。然而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社会需求的变化,法学教育已不能仅仅停留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必须转变思路,强化实践教学在法学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让广大在校生能够参与第一线法律实务工作,这对于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的法律人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与律所合作进行实践教学并逐步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已是应国家号召培养卓越法律人才背景下势在必行的举措。  相似文献   

10.
《法学》1989,(4)
一、台湾法学理论的发展台湾的法学理论研究在50年代初,由于人才奇缺,当时的法学研究和法学教学都集中在唯一的法科大学——台大法律系。早期的法学人才缺乏尤其是长期以来受到“政治禁忌”的影响,法学理论研究总的看来发展是缓慢的,到了50年代末60年代初,台湾留学风气渐盛,远赴欧美、日本攻读法律的学者与日俱增,这些年轻学者回台湾后,便成为台湾法学界的中坚力量,法学理论研究才有一定的发展,现将40年来台湾法学理论研究的发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给地方院校法学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全新的挑战,地方院校法学教育应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合格的适应地方需求的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合格的适应地方实际需求的法律人才离不开系统的实训教学,地方院校法学专业应以地方对法律人才素质的要求为基点开展实训教学。  相似文献   

12.
比较法视野下的东亚法律人才养成制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20世纪末以来中国、日本、韩国借鉴美国法学院制度进行的法学教育改革进行了概要介绍,在此基础上,对三国继受美国法学教育模式的动因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中、日、韩三国在新法学教育制度设计上的差异,评价了改革的实践效果。作者认为,比较法的研究可以为中国法学教育改革提供更加广阔的国际视野,中国建构科学合理的法律人才养成制度,必须全面反映和评估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性改革才能确保改革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我国法学本科教育的最大不足之处在于教学与实际脱节,毕业生欠缺法律实务能力,由此出现了法学教育成品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现象,这是现今法学本科教育的缺陷,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现今的法学教育模式存在明显的问题,忽视社会对法学专业人才的实际要求,造成所培养的人才与社会脱节。而对法学实验室建设的研究就是探讨从法学本科教学模式的角度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有关法律教育课程体系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世纪之交的特殊历史时期,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的社会变革。这种变革或迟或早地要反映到社会上层建筑领域中来,并催动它们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以适应新的社会发展水平。今天,我们看到,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上层建筑诸领域已经并正在继续发生着巨大的变革。未来社会的两大支柱是市场经济和民主制度。这两大支柱都需要法制的完善。而法制的完善离不开大批合格的法律人材。我们的法学教育如何进行改革和调整,以适应培养面向21世纪的人材的时代需求?这是全体法学教育者和法律工作者面临的、并必须着手解决的历史性课题。本专栏开辟以来,已陆续发表了一些有关法学教育改革的文章,我们欢迎作者继续来稿,,以深入广泛地讨论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5.
贾秀琴 《法制与社会》2012,(13):230-231
一个法治的社会需要足够多的法律人才来维护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支持整个国家的法律体系.所谓徒法不足以自行亦是说明优秀法律人才对整个社会法制发展的重要作用.本文就以法学培养的不同方向即学术型人才培养与应用型法学人才培养为核心来分别论述如何在同一法学教育体制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与培养.  相似文献   

16.
充分认识应用法学研究的重大意义法律的应用研究或应用法学研究,既是一个法学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法律实践问题:既是理论界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实务界的一项重要工作。法律因应用而展示社会实践价值,法学因应用而获得生命力。随着国家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民主法治建设不断进步,法律法规日益完善,  相似文献   

17.
<正> 1980年,我国颁布了建国以来第二部婚姻法,随着这部法律的颁布和实施,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和繁荣。80年代最初几年,婚姻家庭法学界主要致力于注释和宣传普及婚姻法,同时也发动了诸如“社会主义社会的婚姻基础”和“感情破裂作为离婚条件的合理性”这样的理论争鸣,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80年代中期以来,婚姻家庭法学的研究领域逐步拓宽,几乎涉及了学科的所有内容,特别是深入到一些具体婚姻家庭制度的研究。进入90年代,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学者们日益强烈地感受到现行婚姻家庭法律制度与现实社会生活之间的  相似文献   

18.
林俏 《法制与社会》2014,(3):232-233
随着法学本科教育的发展,法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法学本科教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就业情况堪忧。因此,需要进行教学改革。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这个时期,法学本科教育应定位于培养复合应用型的法学人才。而法学教育与社会脱节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教学手段、教师团队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行为科学与法学行为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特征及其规律的科学.作为一门发展中的科学,自本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产生以来,其应用范围已经超越管理领域,它的理论与应用价值已经超出人们的预料. 行为科学和法学都要研究人的行为.但是二者的对象和任务,研究的目的、方法和侧重点有别,所以不能把它们混同或者等同起来.行为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行为特征和规律;而法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法这一特定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因为任何法律关系、法律事实都离不开行为,这才也要研究人的行为和人的心理现象.行为科学所研究的行为是人类行为的一般,无所不包,外延极广;而法  相似文献   

20.
法律教育的统一并非简单的学历层次的统一。而是一种内涵的统一。即必须遵循实现法律职业同质化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共同标准和尺度.但不同类型的法学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上应有科学合理的分工。高职法学教育以培养法律辅助人才为目标,其专科学历与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水平、法治化水平与全民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基本相适应,且有较广泛的市场需求,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长期存在。高职法学教育不应强求学历层次的盲目攀高,而应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规范化办学.以适应法治化社会对法律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