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近年来,台湾当局以连战、钱复为代表的“中生代”进入“内阁”后,不断调整其东南亚政策,大力推行以“南向政策”为基点的东南亚战略,发展与该地区各国的实质关系,争取更多地参予该地区的国际事务。这是台湾当局整个“务实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台湾的“南向”政策即是以经贸搭桥,与东南亚国家建立起新的“睦邻关系”,希望打破其在国际上的孤立,是台湾当局“务实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向”相对于“西进”而言,“西进”是指由于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台湾商人近年来到大陆投资的趋势。台湾“南向”战略正式始于1994年。从去年底今年初,台湾当局借东南亚金融危机,重启“南向”政策。东南亚一些国家由于金融危机而遭受严重打击,对台湾的经援也表示兴趣,希望借台湾的援助来化解本国的经济危机,有靠近台湾的倾向。这值得我们关注。一、台湾实施的第一次南向政策从1994年开始…  相似文献   

3.
进入90年代,台湾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关系获得了迅速发展,特别是1993年台湾当局抛出“南向政策”,企图通过“以经促政”和“政经互动”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稳固的政经关系,来增强与大陆抗衡的筹码,这对大陆吸引台资及发展与东南亚国家关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拟从投资、贸易、援助三个方面概述90年代以来台湾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关系发展的现状,并对90年代以来台湾当局发展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关系的政策措施作一剖析。  相似文献   

4.
引言在1992-93年期间出现台湾企业大规模投资祖国大陆的“大陆投资热”的形势下,台湾当局于1994年起提出并实施了“第一轮南向政策”,即台湾“行政院”颁布的“加强对东南亚地区经贸工作纲领”,该纲领的实施期限为三年,实施范围为东盟七国(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越南、文莱)。“第一轮南向政策”的实施曾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台湾资本对祖国大陆的投资和促进了台湾资本向东南亚地区的投资。1996年该纲领期满后,1998年1月台湾当局将纲领的实施范围扩大到柬埔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区,并…  相似文献   

5.
台湾当局在“外交”努力一再碰壁的情况下, 又开始利用非政府组织开拓“外交”新空 间, 不但就此提出了思路, 形成了指导机构, 还在美日俄等国不断活动, 制造“麻烦” , 但其谋求台独 的目的肯定会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6.
《日美安全条约》的“远东条款”包含干涉“台湾问题”的内涵。1972年中日复交时,就处理“台湾问题”形成了原则共识。冷战结束以来,日本正以渐进方式与台湾当局发展政治与安全关系。中国应把握日本的动向,挫败其阻挠和干预“台湾问题”的阴谋。  相似文献   

7.
台湾当局为搞“台独”,以武拒统,不断加强台湾军事防线建设,构筑了所谓的“六大军事防线”。陈水扁上台后更是变本加厉,加强军事防线建设,并提出了“决战境外”的新战略,妄图把未来战争的战场推放在台湾本岛之外。且让我们来看一看这“六大防线”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8.
台湾“务实外交”的国际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通过了2758号决议,对台湾地位做出明确规定。此后,“一个中国”的政策已逐渐被世界大多数国家所认可,台湾的“正式外交”严重萎缩。为扭转这一颓势,台湾当局大力开展“务实外交”,通过与“非邦交国”发展实质关系及积极参与多边外交的方式维持在国际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987年底,台湾当局允许台胞返回大陆探亲后,我就常常从台湾来的亲友嘴里听到“眷村”这个名称。当时,我还以为“眷村”只是台北的某一个地名,一个村庄。直到10年前,我从香港去台湾探亲后,姐姐们带我到他们儿时住过的地方参观,并详细介绍了“眷村”的情况之后,我才了解了“眷村”这个名称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经济集团化、区域化趋势下,东盟“成长三角”已由三年前的构想变为现实,而今已成为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形式之一.台湾当局对此很感兴趣.最近,台湾政界人士主张当局在推向南进政策时,除将焦点放在“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东亚经济核心论坛”外,还要加强参与东盟“成长三角”计划.估计台湾参与东盟“成长三角”将成为今后台湾与东盟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蒋介石退守台湾以后 ,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饱受分离之苦。本是同根生 ,骨肉同胞日夜盼望团圆之日。当历史进入80年代末期 ,海峡两岸关系由紧张对峙转为沟通与对话 ,这主要是得益于中国共产党人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务实之举。尽管那时 ,中共方面曾多次发出和平的呼唤 ,希望两岸实现“三通”、“四流”等民间往来 ,然而台湾当局仍执迷不悟。1987年9月 ,台湾《自立晚报》策划了一次历史性的行动 ,冲破台湾当局的禁锢 ,秘密委派两名记者李永得、徐璐赴大陆采访。这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行动从决定到出发 ,只用了48个小时。出发前…  相似文献   

12.
根据台湾当局最新统计,台湾高山族失业率高达7.75%,是台湾地区平均失业率的2.65倍。而据高山族反映,不是他们不想工作,而是根本没有就业机会,即使运气好找到工作,也是劳动强度大,又必须作风吹雨淋的建筑工地运送砂石砖块的重活。在台湾当局岐视性的民族政策的影响下,台湾高山族一直是“苦力”的代名词。台湾光复后,台湾社会历经五十余年的变迁,但高山族仍然处于社会的边缘,被压在社会的最低层,且一代又一代在延续着,是台湾社会公认的“弱势族群”。他们主要从事汉人一般不愿从事的脏、累和高危职业或低贱的职业,男子一般多从…  相似文献   

13.
踏铁车从南到北千里处女浏览真是好事多磨,经前后近一年各方努力,我终获国家体育总局和台湾当局通过,到台湾做体育文化方面的交流和访问。我们一行先到香港机场,在“台湾中华旅行社”窗口拿到大陆居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台湾问题一直是影响中美关系正常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然而,美国对华政策的基本取向始终是将台湾视为不享有主权国家之名的独立的“政治实体”。美国为了其亚太战略乃至全球战略利益考虑,不遗余力地为台湾“拓展国际空间”和制造“双重承认”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正是由于美国的支持和纵容,台湾当局在处理两岸关系上,已经逐渐背离了“一个中国”的基本原则,其“台独”的反动嘴脸昭然若揭。  相似文献   

15.
论日本“政治大国”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治大国”战略是8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所确立、推行的国家发展的总体战略。其战略目标主要有三,提出了形成以“美日欧”三级为主导的世界新秩序的主张。以重点推行“大国外交”和欧亚大陆外交。推行政治改革、向军事大国迈进、巩固经济大国地位、向世界推行“文化输出”战略等为推进政治大国战略的手段。日本实现其政治大国的战略目标并非易事,受许多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6.
世界贸易组织号称“经济联合国” , 是台湾迄今加入的最重要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从 台湾问题在该组织的演变来看, 世界贸易组织中的台湾问题最为复杂、耗时最长、牵涉因素最多。 在大陆、台湾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再回顾加入的历程, 从政治、经济的角度研读世界贸易组织的 台湾问题, 对于打击台湾当局的“台独”企图也许更有借鉴性。  相似文献   

17.
新竹科学工业园区,位于台湾省西北部新竹市的市郊,创设于1980年12月,计划开辟的总面积为2,000多公顷,是台湾当局作为吸引先进科技、发展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工业的一个“苗圃’。现在,这个“苗圃”的发展已初具规模,至1986年底共吸引了72家厂商,其中有56家已投产,另有16家获准设厂,其产品出口总额也由1981年的360万美元剧增到1986年的4.5亿美元,六年间增加了124倍,反映了区内产品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能力。台湾当局之所以要设立这个具有出口竞争力的工业园区,究其原因,是有它一定的历史背景的。  相似文献   

18.
从60年代末中经整个70年代到80年代初,苏联推行“缓和政策”已有十几年。十几年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幻,苏美两霸在全球范围的各个领域中激烈较量,苏联的“缓和政策”经历了由盛而衰的蹇运。但苏联仍坚持推行其“缓和政策”,只是改变了推行这一政策的方法、策略和手段而已。苏联领导人宣称,苏联的“缓和政策”远非“权宜之计”,而是深思熟虑的一项“长远的战略方针”,苏联将“十分认真地”、“始终一贯地”推行它。无怪乎有关苏联“缓和政策”的一些问题,例如,苏联提出“缓和政策”当时的国际历史背景是什么,苏联“缓和政策”的内容、意图、得失和前景如何,迄今仍为国际舆论所关注。  相似文献   

19.
2006年2月27日,台湾当局宣布正式终止“国统会”与“国统纲领”的运作与适用,“台独”活动进一步升级。美国虽表示反对“废统”,布什政府也多次对台施压,但陈水扁仍一意孤行。美国约束“台独”举措收效甚微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自相矛盾的对台政策。未来两年,陈水扁将把“宪改”作为其政策主轴,在“法理台独”上越走越远。美国面临两种选择:要么放任“台独”活动导致台海危机甚至中美对抗,要么采取清晰战略遏制“台独”、防止其冲击中美关系的基础。美应立足中美合作与维护亚太安全的战略高度,以新的思路调整对台政策。  相似文献   

20.
1996年4月以来,迫于岛内外的压力,台湾当局放松了与大陆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往来的限制,同时加紧在东南亚等地区活动,进一步推行其“南向政策”。 一、与东盟主要国家签署了“促进贸易投资协定”。今年4月,台湾地区与泰国签署了“促进投资保障协定”。至此,东盟6国(文莱除外)全部与台签署了此项协定,使台商在东南亚的投资以法律形式固定了下来,意味着台同东盟的关系已奠定了基础。5月13日台在印尼设立的“雅加达台湾贸易中心”正式开始运营,负责整个东南亚的经济事务。目前,台与东南亚的经贸关系发展较快,对东南亚出口年增长率为37%,贸易总额为215亿美元,是该地区除日本外的第二大投资者。据台方估计,今年1—7月,台对外投资(不包括大陆)266件,投资额11.9亿美元,其中对美投资最多,其次为东南亚,新加坡有27个项目,越南与菲律宾各为17与12项。台今年在泰国的投资预计将达20亿美元,累计金额达70亿美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