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电视法制节目传播过程的"双重编码"与"双重解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法制节目的传播过程存在“双重编码”与“双重解码”的现象。由于法律高度专业化的特点,电视法制节目在普通编码之前还存在法律编码的环节,电视法制节目的受众在普通解码之后还存在法律解码的环节。对于电视法制节目的“双重编码”“双重解码”现象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分析与把握电视法制节目传播的规律,从而完善我国的电视法制节目。  相似文献   

2.
政策协同是政府解决复杂问题的重要方式,但我国的“大户籍”政策改革却提出了政策“反协同”的独特问题.政策“反协同”因原有的政策协同存在负面作用以及与新的政策环境和政策目标不匹配而提出,其途径有“中心”突破、“外围”剥离和双向改革三种基本方法.“大户籍”政策改革提出的政策“反协同”问题意味着在社会发展和政府治理转型时期,我国的政策管理存在协同和“反协同”的双重任务.这要求决策者加强各领域政策“顶层设计”的科学性,注意国家政策结构和政策关系的合理安排和长远规划.  相似文献   

3.
现实的个人之于历史唯物主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历史唯物主义实际上是以现实的个人为逻辑起点、以现实的个人的实践活动为逻辑演进线索、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理论旨趣的哲学思想,其每一个主要环节都彰显着浓厚的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强烈的现实问题意识,这使它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和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在当下,重新关注和研究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现实的个人问题,从经典文本的解读中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奠定坚实的理论依据,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蕴。  相似文献   

4.
现实的个人的概念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并得到系统阐述的。马克思是在对黑格尔、费尔巴哈和施蒂纳哲学的扬弃中创造性地确立了现实的个人这一理论。他指出了现实的个人是有生命的个体存在,是处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而且还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具有历史性,需要是现实的个人发展的内在动力等科学规定性。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起点,也是马克思研究个人问题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5.
“求同存异”;提高“同”的质量,增进“同”的深度;弘扬“积极的异”,包容或化解、抑制“消极的异”;“求同”与“存异”要适度。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不计前嫌,不计得失,从反蒋、逼蒋到联蒋,与国民党及一切爱国志士、全国军民形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其成功经验值得永远纪念和弘扬。  相似文献   

7.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加剧,“生态人”的假设模型成了学术界的热点之一。但是,马克思理论探索的出发点是处于具体历史境遇中的“现实的个人”和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而不是提出某种人性假设,或者设计某种自然状态。因此,对于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根据马克思理论探索的前提和方法论,我们的任务不是提出“生态人”的假设模型,而是提出入的“生态化”生活方式,阐明形成“生态化”生活方式的物质基础、制度保障、文化观念支撑和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8.
“现实的个人”的概念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并得到系统阐述的。马克思是在对黑格尔、费尔巴哈和施蒂纳哲学的扬弃中创造性地确立了“现实的个人”这一理论。他指出了“现实的个人”是有生命的个体存在,是处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而且还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具有历史性,需要是“现实的个人”发展的内在动力等科学规定性。“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起点,也是马克思研究个人问题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和政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科学阐述了“中华民族”的内涵,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制定奠定了思想基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团结的理论,号召中华各民族团结一致,共同抗日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平等、团结政策的主题;形成了在统一国家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11.
8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民主集中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是立足永葆党的先进性,不断巩固和强化民主集中制的指导地位;坚持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民主集中制理论;坚持体制创新,不断优化民主集中制的实践机制;着眼提高领导水平,努力实现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2.
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是共产党人的终生课题,也是各级党校的必修课。中共湖北省委党校坚持把党性教育作为党校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作为党校教育的重要品牌来打造,不断探索增强党性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3.
政策子系统框架和政策改变:政策过程的后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实证主义”对政策过程的分析 ,强调的是政策过程中政策话语的作用。文章讨论政策网络和政策共同体整合思想和利益的方式 ,展示了不同的子系统框架与政策改变过程之间的关系。在一个既定的政策部门里 ,政策子系统的属性揭示出政策子系统回应思想和利益变化的倾向 ,政策子系统的属性表征着政策改变的方式和速度。  相似文献   

14.
建国初期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除马克思主义理论之外,还包括中国共产党理论基础和心理学基础,其实践基础是当时的经济、政治状况.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教育方针、政策也有所演进,并且每个时期,每个领导人都有相应的略有区别的表述.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承担起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历史重任,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具有先进性、纯洁性的理论品格。中国共产党充分运用党组织的现代性推动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努力建造以党组织为组织实体的价值共识核心发源地的功能主体,以党组织公有属性为价值关系的社会网络,以人民实践为中心的价值生成的主体,以中国社会现代化推动世界社会现代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发展方向,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变革者与主导者,为推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结构、内容、功能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就是一部创造性学习的历史,党的建设历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历程。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呈现出诸多鲜明特点,主要是学习目的非常明确,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学习内容非常丰富,主要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也学习一切有益的东西;学习的基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要做到有的放矢;学习的路径并非一条,而是多种多样;学习的形式不拘一格,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7.
“容共”与“防共”:孙中山对共产党的真实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在经过80余年的沉淀之后,我们以冷静的目光审视孙中山在当时对共产党的态度时,就会发现,以前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犯了"一厢情愿"的毛病我们一厢情愿地将孙中山的"容共"说成"联共",一厢情愿地认为孙中山对国民党内排共反共的势力"深恶痛绝";我们不愿意承认孙中山轻视共产党和防备共产党的真实心态.然而,事实终归是事实.孙中山为了获得苏联的军事和经济援助决定"容共",他在决定"容共"的同时就有了"防共"意识.实际上,"容共"加"防共"才是孙中山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前后对共产党的真实态度.  相似文献   

18.
建国60年来,伴随着人民政协工作的推进和统一战线的发展,党对人民政协性质的认识,经过了一个曲折复杂的发展过程.从而不断深化对人民政协的认识,推动人民政协理论和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0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是全体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结果,而且也离不开苏联支援中国抗日战争所起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苏联对中国抗战在精神上的支持和物质上的援助.但是,苏联的这种支持和援助对于当时共同抗日的国共双方来说又是不平等的在军事和物质援助上对国民党高度重视,而对意识形态一致的中共在抗战中的力量和地位则极度轻视.苏联政府之所以在抗战中对国共双方采取这种"重国轻共"的政策,其关键原因在于"苏联利益至上".  相似文献   

20.
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是实现公民政治权利的过程,公民参与在政策的制定、实施、评估、监督和控制各环节中都可实现。有关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在质量、成本、秩序、条件等方面存在问题的看法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