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先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个重要思想,它们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要在科学发展观的统率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把经济和社会发展放在首位,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坚持以人为本,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和目的;实现全面、协调发展,正是符合构建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基本原则的。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表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四位一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提出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不但是内在统一的,而且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间,也内在地具有一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充分认识和深刻把握这种内在机理,并深入研究和努力推进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无论对于切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还是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都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是密切联系的,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指导方针;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和生动体现,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两者相互促进,内在统一,既不能离开发展去片面追求社会和谐,也不能只顾发展而无视人们对社会和谐的渴望。要力争做到以发展保证和谐,以和谐推进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5.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内在统一的。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动指南和理论指导,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和生动体现。我们必须科学认识、正确把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社会,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展示了我们党在新世纪的执政理念,为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我们党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提出来,并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推进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一是突出中心,统筹发展。强调按照科学发展观推进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并不否认在全面发展中要突出重点。因此,要始终把促进经济发展作为发展的中心任务,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  相似文献   

7.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发展与和谐更好地统一起来,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在发展中实现和谐,在和谐中促进发展,以发展保证和谐,以和谐推进发展。因此,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辩证统一的,两者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正确的社会发展路线,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中,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8.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并形成了加强执政党先进性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三大理论”。三大理论与共产党执政、社会主义建设、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规律”一一呼应。其中,先进性建设是深入认识政党执政规律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是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理论升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表明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解决的问题和根本要求,都是为了实现"五个统筹",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指针和根本保证,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要"以人为本"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始终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现实对发展的最新科学解释,是共产党人崇高理想与人类社会历史客观规律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共产党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终极目标在现阶段中国的具体实践的指导理论,它的科学精神、科学理念和科学方法,指引和促进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推动我国和谐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发展,它的本质"以人为本"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反映,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以"以人为本"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科学发展观在社会发展形态上的根本要求。因此,社会主义社会是科学的社会,是和谐的社会,是人的各方面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充满活力的社会,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三者内在统一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王兵 《工会论坛》2007,13(4):147-148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和现实的必然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艰苦的历史过程。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协调统一起来,统筹发展。通过坚持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世纪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基础,又有着反映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丰富内涵;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体现了对社会发展阶段的正确判断和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也反映了对社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清醒认识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要从确立社会目标、进行利益分析、实施制度安排、着手意识培育等四个方面着手,正确处理好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从根本上说就是一个发展问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就是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过程.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这为构建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领会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对巩固发展统一战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统一战线提出的新要求,探讨统一战线工作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工作思路,有助于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到统一战线工作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使统一战线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表明我国建设进入新的时期。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们不断探讨的课题。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社会更加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建设和谐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期待与呼唤和谐新农村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努力发挥政府在建设和谐新农村中的主导作用,坚持以人为本,大力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积极建设和谐新农村。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它集中体现了广大人民群  相似文献   

18.
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提到全党同志面前,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反腐倡廉,反腐倡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实现反腐倡廉要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审计机关要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校园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适应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的系统工程。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高等院校的和谐发展已成为广大教育者关注的焦点。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如何构建和谐校园作若干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和谐校园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