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德为贵,重视道德,崇尚情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突出特色。我国早有“太上贵德”(《礼记》,“百行以德为首”(《世说新语》)的古训。古人讲三立:立德、立功、立言,也是把德置于首位。其具体表现是:  相似文献   

2.
《中国保安》2012,(9):60-60
“有德方有得,有德则人敬,有信则人立。古人云,‘百行以德为首’,道德问题是做人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本届上海书展上,有一本书的热销,引发关注。这本书,就是习近平著的《之江新语》。习近平同志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五年间,曾以笔名“哲欣”为《浙江日报》的“之江新语”专栏撰写了232篇短评。这些短论思想性、针对性、时效性强,语言简洁明快,观点敏锐清晰,形式生动活泼。讲道理浅显易懂,不空发议论,文风朴实。2007年5月6日,浙江日报社经再三征求习近平同志的意见,并在征得习近平同志同意后.以“之江新语”为书名,将这些短论结集出版。习近平同志在《做人与做官》中阐述了为官先立人的思想,他说:“俗话讲。做官先做人,做人先立德;德乃官之本,为官先修德。还有。‘百行以德为首’,‘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等等。这些讲的都是做人与做官、修身与立德的道理。  相似文献   

4.
以德为贵,重视道德,崇尚情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突出特色。我国早有“太上贵德”(《礼记》,“百行以德为首”(《世说新语》)的古训。古人讲三立:立德、立功、立言,也是把德置于首位。其具体表现是:一、民惟邦本,敬德保民“民惟邦本”的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人民是国家的主体、民贵君轻。二是人心向背决定了国家的盛衰兴亡。当权者必须考虑民意,重视民心。三是要注重民生,保民安民、利民重民。因此为了维护和实现民主思想,一些封建社会的志士仁人,曾做出了为民请命,抚恤民情,关心民生,兴利除弊的有益于国、有益于民…  相似文献   

5.
苏洵是否号“老泉”,明清学者曾纷纷提出过疑问。章太炎增修《三字经》,就把其中的“苏老泉,二十七”,改为“苏明允,二十七”。那么,苏老泉究竟是谁呢?我认为,应该是苏轼。 生卒年均比苏轼只晚四十年左右的叶梦得在所著《石林燕语》卷十云:“子瞻晚年号老泉山人。以眉山先茔有老人泉,故云。余于卷册间见有‘东坡居士老泉山人’  相似文献   

6.
在孔子的三千弟子中,有两位学生的身份比较特殊,一位是孔子的女婿公冶长,另一位是孔子侄女婿南宫适。公冶长,姓公冶,名长,字子长,春秋末年齐国人。《论语·公冶长》载:“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监狱)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公冶长曾蒙冤蹲过监狱,孔子没有嫌弃他.并将女儿嫁给他,足见孔子对公冶长才品的认可。《孔子家语·弟子解》说他“为人能忍耻”。说明他心胸宽广,谦和忍让。相传他通鸟语,《大成通志》载:“世传长能通鸟语。”皇侃《论语义疏》引《论释》曰:“公冶长从卫反鲁,行至二界上,闻鸟  相似文献   

7.
立功先立德传功先传德阎济民田瑞生大师在出山的六年里将他家中的积蓄和传功所得的收人80万元无私地捐献给社会,然而他和他的家人却过着俭朴清贫的生活,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精神和高尚的造田行为。《三国志》中有句话:“士有百行,以德为本。”德是人生之本,立身先立...  相似文献   

8.
人才,不仅要有“才”,还要有“德”。不论哪个历史时期,哪种类型的人才,都要具备一定的思想品德。自古以来,国内外都把思想品德看作是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一)我国古代十分重视道德品质在人才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在《周记》中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他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全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这里司马光提出了“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的精辟见解,把德放到统帅的地位,并指出由于德才的不同,造成了对…  相似文献   

9.
一夜东风散天香──记鄢陵县咏花诗《诗经·郑风·深浦》篇记有:“与想方涣涣兮,上与女方秉简兮—…·维士与女,伊其相超、赠之以芍药”。元代诗人马祖常在《鄂南别客》中有:行人北上随沙雁,康为波清多草树”(康消即双泊河,故道在今评陵等地)的诗句,这说明都陵培...  相似文献   

10.
话说五帝     
帝为何物?关于他的传说亘古至今不衰:“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日轩辕”(《史记》)。《国语·晋语》中有这样的记载:“昔少典娶于有乔(原乔字是:左边一个“虫”旁,右边一个“乔”字,《汉语词典》不见此字,有些典籍用“乔”字代)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为成,炎帝以姜水为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相似文献   

11.
杂感二则     
“唾面自干”与娄师德 “唾面自干”的典故见于《新唐书·列传第三十三·娄师德》:“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有人唾面,洁之乃已。’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  相似文献   

12.
炎陵考辨     
关于炎帝身世的记载,最早见于相传是左丘明著的《国语》一书。《国语·晋语》说:“昔少典娶于有虫乔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有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根据《国语》的说法,炎帝是少典的儿子,与黄帝是兄弟,生长于姜水。早于《国语》...  相似文献   

13.
說實話,我自稱為著名電影導演謝晉作品的最老觀衆之一,是確有根據的。這裏自然有其歷史的因素。一九四八年春夏,我曾有幸在上海大木橋大同影業公司的攝影棚裏親見謝晉以副導演身份(實際執導)導演根據法國莫里哀名著改編的喜劇故事片《啞妻》。當時擔任導演的是謝晉的恩師、我國劇影導演前輩吳仭之。那部《啞妻》雖然談不上是什麼載入中國電影史册的巨製,加之又是他的‘處女作’,自然也不足以反映謝晉的藝術水平和才華。但是,如果說,‘從處女作看一位作家(藝術家)’這句話還有一定道理的話,那麽那部並未能引起轟動的《啞妻》,却在某種程度上給人們一種預  相似文献   

14.
“‘皇’和‘王’古为辉煌、光明之意。”《诗·小雅·渐渐之石笺》“皇,王也”。分开来说,“‘皇’像太阳一样光辉灿烂的意思。”这是《古辞辨》中的第一条解释。《现代汉语词典》有3条解释:1.盛大。2.君主。3.姓。《康熙字典》古体“皇”字有5种写法,如果我们不看皇字的原形,对这5个字根本就不认识。而甲骨文目前还没有发现“皇”字。周,毛公鼎、颂鼎上的“皇”字,上部像甲骨文的“日”,有三竖,下部是一个“土”字。从字形上看,像太阳的光芒照耀大地,这也许就是王凤阳先生说的“‘皇’像太阳一样光辉灿烂的意思”的来由。  相似文献   

15.
<正>一般而言,一本著作的首篇或首章非常关键,它通常反映作者的基本思想倾向。比如,《大学》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1开篇,足以概括《大学》主旨。《荀子》亦是如此,其以《劝学》为首篇,并以“学不可以已”2为《劝学》首句,这与荀子的重“学”思想是一致的。依荀子,人性本朴,学以成人。在此,“成人”是一种理想人格境界,几乎等同于“全人”“圣人”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楚辞·九辩》:“既骄美而伐武兮,负左右之耿介”,王逸《章句》曰:“恃怙众士,被甲兵也。”洪兴祖补注曰:“耿,明也。逸以介为介胄。”朱熹《集注》曰:“负,恃也。左右,侍臣也。耿介,亦刚勇之意也。”王夫之《通释》曰:“负,矜衒自负也。”符定一《联绵字典》及今版《词源》“耿介”条均以《楚辞》此句作例证,释为“甲胄明”、“引申有‘刚勇’义”。刘永济《屈赋音注详解》谓“负恃左右狠戾刚愎的人”。马茂元《楚辞  相似文献   

17.
1998年出版的那本名叫《交锋》的书,对1996年由宋强等五位青年合著的《中国可以说‘不’》一书,作了无情的批判、征讨和贬损。《交锋》的作者断言,《中国可以说“不”》一书规定:“只要是爱国者,就一定要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说‘不’,倘若你说了‘是’,那就有‘洋奴’之嫌。”于是得出了《中国可以说“不”》一书的“字里行间,全是对美国人的不信任”的论断。《交锋》的作者马立诚、凌志军是缺乏逻辑常识呢,还是不愿遵守逻辑规则呢?  相似文献   

18.
一、儒家道德实践的四种境界《论语·述而》云:“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道”、“德”、“仁”、“艺”是儒家描述其道德境界和目标的核心范畴,儒家以“志”、“据”、“依”、“游”的逻辑设计,宣示出“道”、“德”、“仁”、“艺”既包含着道德内容的...  相似文献   

19.
近悦远来     
“近悦远来”出自《论语·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悦,远者来。’”意思是说:邻近的人由于受到恩惠而喜悦,远方的人也闻风赶来归附。  相似文献   

20.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书中对后勤也有其独到的见解,主要有以下观点:一是后勤工作重要。《孙子·作战第二》:“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意思是说,用兵作战的常规,要修造轻战车千辆,辎重车千辆,征集披甲之士十万,动员民众千里运粮;国内和军中供养宾客的费用,制造弓弩、车辆、甲胄的材料,一天要耗费千金,然后十万大军才能行动。战争消耗是巨大的,但没有这些后勤保障又不行。所以《孙子·军争第七》:“军无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