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建太 《党史博采》2009,(11):18-19
胡适作为近代以来在文化领域最有争议的人物,尤其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新文化运动中,他表现最为活跃,也正是他的积极才给后人留下了批判的口实,但是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胡适有全盘西化之名,却没有全盘西化之实。  相似文献   

2.
吕冰  王忠梓 《理论学刊》2006,(5):117-120
中国文学先天“文以载道”的功利性和近现代特殊的历史机缘让文学与民族主义联姻,成就了“刺激—反应”式的文化民族主义,并成为当下一种颇有影响力的潜在的社会思潮。20世纪90年代,在历史使命的驱使下,中国的思想家与作家们在写作过程中或多或少都留下了文化民族主义的印痕,其中,既有讲求保守的文化保守主义,也有颇带激进色彩的文化民族主义,二者相互交映,成为文坛上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3.
20世纪50年代大陆理论界开展对胡适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批判运动有其复杂的历史原因:党对社会主义建设与资产阶级思想关系的认识上存在着"左"的倾向;党的领袖直接具体干预学术领域;政治批判干扰正常的学术争鸣;胡适对新政权的敌视及胡适对党的统战政策的抗拒最终导致了大陆理论界的胡适思想批判运动.  相似文献   

4.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 ,胡适与鲁迅的思想、著作至今仍对中国文化产生重要影响。他们与其他先驱者一道 ,以《新青年》的团队精神相互呼应 ,共同开创了全新的文学方向 ,使白话诗和白话小说从此成为中国文学的正宗。他们也为反对封建伦理道德 ,创建新型的社会与人生而协同作战。考虑到几十年来国内学术界对鲁迅的研究和评论已相当充分 ,对胡适的研究则是近年才真正开始 ,故本文着重从胡适这一方面论述“五四”时期二人在文学贡献和人生观念方面的相同点 ,并初步比较了二人各自的留学生活对他们以后人生道路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文化力"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文化力,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相对于政治力、经济力、军事力而言的,它是指一个国家文化发展和文化积累所形成的现实力量,既包括这个国家文化的实力和现实水平,又包括它对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作用力、影响力和幅射力.随着十五大精神的贯彻执行和对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的深入学习,祖国大地重视文化的风气日益浓厚,"知识就是力量"、"文化就是财富"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信奉的格言.一些有远见的学者已经预感到,一个科学文化大发展的时代即将来临,一切国家、民族将在科学文化知识的竞赛中,确定自己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杜日辉 《世纪桥》2000,(3):47-48
作为中国现代史上影响最大的资产阶级学者之一的胡适,在思想上、政治上都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他的思想转变也经历了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正象胡适1914年11月3日在《容忍迁就》一文中说:“吾于家庭之事,则从东方人;于社会、国家、政治之见解,则从西方人。”这可以说是胡适在治学与做人方面的基本概括。本文对此进行探讨,力求还“历史一个本来面目”。 一、胡适作为一个资产阶级学者,可以当得起“终生勤奋、著作等身”八字的考语。  相似文献   

7.
20世纪30年代,国内知识界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论战,此即"全盘西化"和"中国本位文化"之争。这场论战是由《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的发表肇其始,随后胡适被动地卷入其中。胡适并不赞同全盘西化派那种基于简单的"单一线性"的文化进化论通过努力就可实现彻底"西化"的看法。他以历史学家的深邃眼光和洞察力,预言在中国主张"全盘西化"的结果恰恰是产生一个中国本位的文化。为调和本位文化派和全盘西化派的观点,胡适提出放弃"全盘西化"的提法,建议改用"充分世界化",其持论理由有三,即文化惰性说、无法用理智指导文化选择说,以及进化论和文化世界主义。  相似文献   

8.
朱洪 《党史文汇》2001,(1):16-17
1923年6月24日,胡适搬进西湖烟霞洞.考虑曹珮声和其他朋友要来,胡适在烟霞洞租了3个房间.烟霞洞座落在约302米高的南高峰山腰,上有石屋洞、千人洞,下有水乐洞,烟霞洞是一个天然石洞.胡适极喜欢看洞中精巧的石刻.洞的地势约高200余米,站在洞口,近,可以看翁家山的景色;远,可以鸟瞰西湖最壮美的全景;再远,天晴时还可以望见大海……  相似文献   

9.
刘仓 《党史博览》2009,(3):10-14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胡适思想批判运动是历史合力的结果,也是中国共产党与胡适之间的政治对立关系逐步演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胡适的生活经历、时代背景、哲学基础等方面分析他提出"问题与主义"论战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何晓明 《新视野》2007,1(4):63-65
文化民族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既有关联,更有区别。从概念确立的思维坐标分析,文化民族主义只考虑了一维,即如何认识并处理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西方文化)的关系;而文化保守主义则考虑了两维,既要认识并处理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西方文化)的关系,又要认识并处理古代文化与当下文化的关系。文化民族主义,就是坚持历史形成的传统民族文化价值不容否定、不应忽视、不可取代的社会心理和理论主张;而文化保守主义,则是坚持传统文化变与不变相统一、民族文化的个性与时代文化的共性相统一、文化的返本与开新相统一的社会心理和理论主张。归根结底,文化民族主义以维持现代化的民族文化基础为根本旨归,而文化保守主义则是以实现民族文化的现代化为根本旨归。  相似文献   

12.
研究胡适 ,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是他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目前已出版的多种研究胡适的论著都未能将这一问题单独提出来加以讨论。实际上 ,胡适与中共的关系是一个两者之间矛盾逐渐加深的过程。研究这一过程各个阶段的发展及这种发展对双方关系的影响 ;阐明胡适与中共究竟在哪些问题上存在着根本分歧 ;怎样认识胡适与中共之间矛盾分歧 ,对于我们深入研究近现代中国历史将不无裨益。一、胡适与中共关系发展的历史过程胡适对于政治问题的态度经过了从留学美国时期的热衷于政治话题和政治活动 ,到五四时期试图绕过政治和发誓不谈政治 ,再到 30年…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应试教育”、“分数至上”及“利益至上”的教育环境下,有如被尊称为“万世师表”的孔夫子以及被近代学界称之为“爱满天下”的陶行知之类人师者,时下又鲜有效仿者,综现历史,能青史留名的大师,大多是经师与人师兼备者,所以,教师不仅要成为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成为能以实际行动影响教育对象和巨人的道德楷模。  相似文献   

14.
文化保守主义儒化派是当今活跃于中国思想领域中的一种重要社会思潮。其核心观点是“儒化中国”、“儒化共产党”。这些观点充分表明文化保守主义儒化派的观念体系和政治主张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我们必须划清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与“复兴儒学(儒教)”的界限,高度警惕文化保守主义儒化派对我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当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兴起在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有其必然性,也与中国近年来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有密切关系。当代保守主义者虽都强调复兴传统,但其具体观点并不一致。我们对当代文化保守主义的各种不同思想应该进行具体分析和具体对待,正确引导这种社会思潮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6.
朱德发 《理论学刊》2012,(8):112-116,128
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是胡适于1918年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潮时正式提出的新文学革命论的惟一宗旨。这一倡导白话文学的宗旨观不仅有个形成的过程,而且它的生成也有着多维的特定背景。近百年来,学术界对此问题有所忽略,某些说法多与史实不符。历史地看,胡适惟一宗旨观形成的背景至少有这样相互关联的几个维面:欧洲文艺复兴创造国语文学的经验启发;我国古代白话文学传统的发掘与承续;晚清以降国语运动的推动与白话文字的训练;中华民国成立所提供的国语运动与新文学运动相互并进的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17.
经典马克思主义曾对精神-文化生产力问题作过精辟论述,并提出了大生产力的观点,即除了物质生产力以外,还包括“精神方面的生产力”。随着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信息一体化与高新技术的发展,文化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凸现。文化的力量,已经成为直接反映一国的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而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产业的生产,它在维系和推动当代文化-经济活动的运营起着主导作用。对此,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生产力的思想为鉴,根据当今我国产业文化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吴丕 《学习论坛》2006,22(10):78-80
"异端"一词虽然在过去一直是指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或教义,但是在《论语》中最早出现"异端"一词时,它的意思只是指不同意见而已.孔子的真正意思是对于不同意见进行攻击,这样的做法是非常有害的.这样的解释符合孔子的精神,即宽容、博学、和而不同.和而不同就是保持社会和谐,容忍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19.
1975年1月的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邓小平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因周恩来病重,他受命主持国务院和党中央的日常工作.一上台,邓小平就对各方面工作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顿,收到明显成效.这期间,胡耀邦受命主持中科院,在短短的4个月时间里,他按照邓小平对科技领域整顿的部署,大刀阔斧地整顿中科院领导班子;雷厉风行地落实政策消除派性;精心主持起草了<汇报提纲>;提出了一系列在当时可谓石破天惊的新主张…… 然而,仅仅过了120天,胡耀邦便被再次打倒.但他本人对这段工作是十分满意的,称这是又一次的"百日维新".  相似文献   

20.
湖南四清运动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湖南是全国开展四清运动最早并在运动中表现最积极的一个省份.湖南的四清运动分三个阶段:1961年10月--1963年5月是酝酿准备阶段;1963年5月--1964年8月是试点阶段;1964年9月--1966年8月是全面铺开阶段.湖南的四清运动是在"左"的错误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为毛泽东以阶级斗争为纲理论的发展和中共中央制定开展全国四清运动的文件提供了实际依据,在运动中打击伤害了大秕基层干部和党员,为"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因此,彻底否定湖南的四清运动是历史的必然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