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这话没有错,我省聊城大学(前身聊城师范学院)近二十年涌现出了一批颇有成绩的中青年学者,唐明贵就是其中之一。仔细阅读唐明贵新著《<论语>学的形成、发展和中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版),感觉颇有份量,特将自己的看法叙述如下:首先,该书填补了经学史、齐鲁文化研究的空白。作为中华元典的《论语》,历代都不乏研究者与注释者。故自汉以来,形成了作为经学的一个分支的《论语》学。汉代的《论语》,有“鲁论”、“齐论”、“古论”之分,后来又出现了张禹编订的“张侯论”,秦汉末的郑玄则在…  相似文献   

2.
世有“显学”与“晦学”之分,“显学”为当世所重,群趋若骛,如清之乾朴学,今之红学、敦煌学,于是资料盈箧,威果丰硕,人才辈出,为举世所瞩目。“晦学”则不然 ,虽其学重  相似文献   

3.
一、关于宋学及对宋学含义的科学界定 何渭“宋学”?自清代以来,学者多从经学方法论的角度认定:汉儒专言训诂,是为汉学;宋儒专言义理,是为宋学。汉宋之争,乃经学史上的一个发展阶段。其实这样界定学宋,是就狭义而言。若从广义来看,宋学则是赵宋一代学术文化之总称。就是说,宋学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慨急。从横断层面来看,宋学包括哲学、宗教、政治、文学、艺术、史学、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正如明代唐枢在《宋学商求》中所列举的“横渠之学”、“明道之学”、“伊川之学”、“金陵之学”、“涑水之学”、“魏公之学”、“乖崖之学”、“安定之学”、“希  相似文献   

4.
“疑似”     
世间没有绝对相同的事物,但相似的事物却多得很。自古以来,就常有人谈论这些事。“吕氏春秋”上说:“使人大迷惑者,必物之相似也。玉人之所患,患石之似玉者;相剑者之所患,患剑之似吴干(宝剑)者;贤主之所患,患人之博闻辩言而似通者。……相似之物,此愚者之所大惑,而圣人之所加虑也。”这是不能不“加虑”的。许多恶劣的东西,就常常隐藏在好事物中间,装模作样,迷惑视听。“鱼目”可以“混珠”,假货试图充真;杂草常  相似文献   

5.
彭彦华 《理论学刊》2006,1(3):92-94
孔子在批判当时学风时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1](《宪问》)孔子主张,学不应是为了见知于人,而应是“为己”,是为了成就自己、完善自己。孔子眼中的“学”是“为己之学”。对于“为己之学”,徐复观先生解释说:“所谓为己之学,是追求知识的目的,乃在自我的发现、开辟、升进,以求自我的完成。[”2](P294)杜维明先生也认为,为己之学“就是学做人”,“学习成为一个完善的人”[3](P49)。其实,孔子之“学”是“下学而上达”,“为己之学”还是人生精神境界的提升。“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句话揭示了孔学的基本精神。在中国…  相似文献   

6.
、江淮(猜围棋术语一)中国流 (陈万星作) 简析:谜底原意本为‘’中国围棋现代流行之布局‘’映照题义.则成“中国之河 流”之解。此作“流”字别解,犹如行云流水,使谜灵气顿生。 2、江淮(猜成语一)应对如流(陈万星作) 简析:此谜“对’‘字意曲.借指一江一淮;“流“字思巧喻作是为河流:“如“ 字作“乃“字释.并非衍文,反助谜活。故全底串连解作“应说这一对乃是河流“。 如此字字化出,再造新意,底面关合曲中筋节。 3、长河入流分两派(猜杂志名一)江淮(陈清远作) 简析:此谜巧取“炼石补天”之法由动词之“入将’‘长河’‘一词纳入底句 …  相似文献   

7.
治国何患     
《天津支部生活》2014,(5):53-53
春秋时,齐景公问于晏子曰:“治国何患?”晏子对曰:“患夫社鼠。”公曰:“何谓也?”对曰:“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托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夫国亦焉,人主左右是也。”  相似文献   

8.
“虑之以大”,就是以“大者优先”为格式来对待“记事”甚至所有事情,儒家主张“大而化之”,即是主张以“大者优先”为格式吸纳、消化其他文化.释家讲“大死”、“大空”、“大机”、“大觉”等等,都是强调“大”对于“小”之优先性,隐含其特有的“大者优先”之格式.道家主张“以道观之”,则是“合小大而观”,既看到万物“差”之一面,又看到万物“同”之一面,既看到万物“异”之一面,又看到万物“一”之一面.“本体论”(ontology)乃是西洋哲学之核心,其基本观念是以共相为实,以殊相为幻,以本质为实,以现象为幻,以一般为实,以个别为幻.“虑之以大”是对于西洋“本体优先”格式的超越,这是中国人可以“走出去”的“中华共识”之一.  相似文献   

9.
盈满也,盛也。传统“持盈论”渊源流长,如《周 易》言“天道亏盈而益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范蠡言“国家之事有持盈”,老子言“保此道者不欲盈”,孔子言“持满有道乎”,管子言“持满者与天”、“釜鼓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仍至王船山的“盈而后奋”和曾国藩的  相似文献   

10.
提及学外国,多认为学先进生产技术和最佳管理经验,其实善美的人品、良好的作风,也是可以“拿来”、“洋为中用”的。物也好人亦罢,优则取或效尤;劣当舍或鄙夷,故古有“借他山之石以攻玉”之规谏。精神文明无国界。美国西点军校曾经宣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雷锋精种,我们何尝不可借鉴一些外国人的务实、艰苦、敬业之精种? 近览报获一新闻:康韦希(澳大利亚籍)先生系中瑞合资双城雀巢公司总经理。其於雀巢主事五年余,产值连年递升,  相似文献   

11.
明代学者吕坤,其书房题为“远美轩”。何故取此名?他解释说:“天地间之祸人者,莫如‘多’(多欲)。令人易多者,莫如‘美’(美物诱惑)。美色令人多欲,美官令人多求,美室令人多居,美田令人多置……皆祸媒也……予有一室,题之曰‘远美轩’,而匾其中曰‘冷淡’。非不爱美,惧祸之及也。夫鱼见饵不见钩,虎见羊不见阱,猩猩见酒不见人。非不见也,迷于所美,而不暇顾也。此心一冷则热闹之景不能入,一淡则艳冶之物不能动。”吕坤官至刑部侍郎,为官清廉,甘于淡泊,政绩颇佳。其“远美轩”之释,内涵丰富,见地精深,饱含人生哲理。此文成于400多年前,今天读来,仍发人深思,可  相似文献   

12.
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内则其方,外则其圆。其积如山,其流如川。动静有时,行藏有节。市井便易,不患耗折。难折象寿,不匱象道。故能长久,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君长者丰衍而有余,臣仆者穷竭而不足。《诗》云:“哿矣富人,哀此(艹冖凡)独。”钱之为言泉也,无远不住,无幽不至。京  相似文献   

13.
经典语录     
<正>诚有功则虽疏贱必赏,诚有过则虽近爱必诛。近爱必诛,则疏贱者不怠,而近爱者不骄也。(《韩非子·主道》)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事以自为者,众去之。众之所助,虽弱必强;众之所去,虽大必亡。(《淮南子·兵略训》)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大学·经上》)  相似文献   

14.
学术研究是知识再生产的一个主要方面,也是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一个动力,它重视的是知识的积累、探讨和创新。但是近几年来,学术研究却出现了严重的商业化趋向,重复性的东西越来越多,“短平快”的东西越来越多,更有甚者你抄我,我抄你,学术环境日趋恶化。“政学不分,以政统学,学以致仕,以学干政,仕学两利,学术管理繁琐无序,学术秩序松弛淆乱,学术规范形同虚设,学术打假打不胜打,伪学盛行,浮器之学泛滥成灾,欺世盗名者如鱼得水,不学无术者暴得大名,种种稀奇古怪、匪夷所思的事儿层出不穷。”①学术腐败愈演愈烈,大有星火燎原之势。(一)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5.
翻阅史书,拜读了“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几篇从政诗文,倍受启迪。柳宗元(773—819)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具有进步思想的政治家。他在《送薛存义之任序》中对“什么是官”作了这样一段颇有哲理的议论:“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佣乎吏,使司乎于我也。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直,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  相似文献   

16.
考量中西伦理价值观的差异与会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超 《新视野》2007,46(2):52-54
中西方在价值追求和伦理取向上旨趣迥异。中国伦理的价值导向是强调“整体”,主张“道义”和重视“情感”,西方伦理的价值导向则是崇尚“个体”(自我),提倡“功利”和注重“理性”。中西伦理价值观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惟有以此之明启彼之暗,取彼之长补此之短,才能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伦理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7.
正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范畴,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说文解字》云,“云气也,象形”,是云气、蒸气、烟气以及呼吸之气的总称。如“天地之气,不失其序”,此处之气,指云气、天气;“通天下一气耳”,此处指构成万物的始基;“精也者,气之精者也”,则认为人的精神也由气构成;“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浩然之气”是“集义所生”,则赋予气以道德性和情感性。到了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气韵生  相似文献   

18.
《吕氏春秋·疑似》中有这样几句话:“使人大迷惑者,必物之相似也”。“相似之物,此愚者之所大惑,而圣人之所加虑也”。所谓“疑似”,其实就是“似是而非”,即“好象对而实际不对”的意思。大千世界确有许多事情看似正确、合理,而表象掩盖下的深层却是谬误、虚假和悖理。联系当今社会现实,此类“疑似之迹”并不少见。比如打击“黄赌毒”,常见有关某地一夜之间取缔若干窝点的报道,似乎报得愈多愈能显示打击的力度,但作起精神文明建设报告来,则本地又  相似文献   

19.
张载所处的北宋社会,面临着来自佛老盛行和积贫积弱两方面的危机,在此种背景下构建的张载礼学,以这些问题的解决为指向,以“道学”和“政术”为其进路,此二者彼此贯通、互为依据,表现出不同于以往礼学思想的独特之处。“道学”应对佛老盛行的思想危机,张载礼学由礼之自然追溯到礼的形上依据,并进而以变化气质、知礼成性实现人在持礼过程中的内在超越,为士大夫的心性修养提供了佛学之外的途径。“政术”则应对积贫积弱的社会危机,张载以渐复三代为最终理想,通过以礼为教追求贤才之培育,对敦本善俗和社会教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管子》认为: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管子·治国》。以下引用《管子》书,只注篇名) “地大国富,民众兵强,此盛满之国也。虽已盛满,无德厚以安之,无度数以治之,则国非其国而民无其民也。”(《形势解》) “不治而昌,不乱而亡者,自古至今未尝有也。”(《禁藏》) 就是说,社会富足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